站在资本的视角来看,投资人是否「出手」有的是看赛道,有的是看赛车,还有一些主要看赛车手。这些视角上的差异,使得各投资机构都有各自的「基因」特点。比如红杉资本沈南鹏是深耕「赛道」,多点占位;经纬创投张颖是专注领域,用数据说话;今日资本徐新则关注「赛手」,投「第一人」
那么,棋盘资本创始人马宏又有着什么样的视角?又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看待物流行业的?以下内容来自马宏在运联物流+举办的「金话筒」上的演讲,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演讲中给了什么样的答案?
从「物种逻辑」到「底盘逻辑」
在谈物流这个行业之前,先讲一个概念:第二曲线。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 型曲线(第一曲线)。如果企业或行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在第一曲线到达顶点前开始增长,那么,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过去,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带来了第一曲线,组建了一张信息高速公路,打造了一张天网。过去20年的互联网发展史中,从这场战争中走出来的企业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从「物种」变成了「底盘」。
1998年前后,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涌现出了一大批互联网公司。这一阶段的创业公司就是棋子,大家看到的都是「物种」,而没有看到有人在悄悄构建「底盘」。
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会发现 BAT 这三家公司打出来的图是一样的,都是以一个核心来构建「底盘」。阿里有淘宝、天猫,腾讯有 QQ、微信,当他们构建了这张底盘之后,上面就可以长出更丰富的物种。整个行业开始碎片化,成为蚂蚁雄兵的世界。
比如阿里巴巴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其基础底盘是做生意。所以有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这叫信息流;有支付宝、蚂蚁金融,这叫资金流;投大润发、做盒马鲜生,这叫商流;做菜鸟网络,这叫物流。最后,四流合一,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这一波比较典型的企业 TMDP(今日头条、美团、滴滴、拼多多),他们依然是一个「底盘逻辑」。美团把吃喝玩乐,尤其是吃,作为底盘;滴滴把出行作为底盘;拼多多把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合适的东西作为底盘。
最典型的是,过去腾讯的梦想是围绕流量和资本这两条路径不断深化下去,它抓住的底盘是社交流量,然后用资本来构建生态。结果,2018年上半年今日头条上线的短视频 APP 抖音,动了腾讯的社交流量这一底盘。
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假如我这个判断是对的,那么,我们的「第二曲线」应该是物流带来的基础设施的 S 曲线。这个曲线怎么走?这是物流行业的机会。
「第二曲线」,物流底盘构建的最好时代
上面讲到,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带来了「第一曲线」,组建了一张信息高速公路的天网。那么,跨越中国互联网的「第二曲线」就是地网 商业的基础设施革命。这一阶段,会在物流网络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手段重构供应链的各种要素。
而现在,是构建这个底盘的最好时机。那么怎么构建?这里有经线、纬线的两个维度。
第一个是经线,是以重量来切分的。
从1993年顺丰、申通等快递企业出现,到德邦、安能等零担企业崛起,再到2018年大票零担网逐渐成风,如三志物流换股成网,聚盟加盟成网,传化以港拓网等,这些都是以票均重量为逻辑来划分的,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底盘。类比物流公司的话,就是所谓的综合型物流。
我个人认为,日子最难过的是传统三方。那么,这60万家左右的三方物流要怎么走?我认为,要走专业化路线,一定要找到自己特别的地方。
这就意味着,还会出现一张网,就是细分的专业物流,最典型的就是冷链、服装、家居。这张网所做的服务是标准化的网络很难提供的,比如家居要涉及到安装。
第二个是纬线,是以地域来划分的。
而这就不得不提阿里研究院所谓的「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业态」。这个定义包含了三层意思:消费者体验、数据驱动、泛零售业态。
从覆盖3公里半径、5000平米以上3000个SKU以上、既是生鲜超市又是饭店还是物流配送中心甚至是消费者教育中心的盒马鲜生,到覆盖1公里半径、200-300平米1600个SKU、让精选食材也都可追溯、「像经营化妆品一样经营生鲜」的康品汇,再到离家200-500米、在家门口5个档口以内、70平米600个SKU、只卖肉、蔬菜和水产、坚决「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直至网订柜取的「社区冰箱」、「智慧微菜场」的在楼下,这些「新零售」的经典案例,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数据驱动的物流前置轨迹,「单未下,货先行」,「楼上下单,楼下送货」。
我们从上面的案例中,来分别分析消费者体验、数据驱动、泛零售业态这三层意思。
■ 消费者体验:上述四种模式所体现的消费者体验的诉求完全不同,盒马鲜生体现的是丰富性,康品汇体现的是严选,钱大妈体现的是新鲜,在楼下体现的是便捷。
■ 数据驱动:新零售有一个特点,就是物流前置。这靠的是数据驱动。所以为什么钱大妈可以不卖隔夜肉?因为数据知道这里的需求大概是多少。盒马鲜生的选址,借鉴手淘和支付宝的用户数据,以社区型Shopping Mall为主。
■ 泛零售业态:数据驱动、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这些都是已经讲烂的话题,只有泛零售业态是新的。泛零售业态即随时随地随便买,但目前的情况是,信息流的发展已经到位,但是物流作为基础设施却完全制约了其发展,所以要有「第二曲线」。
所以,马云提出新零售之后,京东提出无界零售,并称之为零售的第四次革命,零售的前三次革命都是零售的物种形态的革命,第四次革命是零售的基础设施革命。所谓的基础设施是什么?我们定义其为新物流。过去的物流是滞后的,过去的供应链是先有供,现在变成需求链或者叫反向供应链,是先有需求。并且原来的链开始网络化,叫网状供应链。
这两年,是构建底盘的最好时机,底盘构建起来就像人的血管一样,如果没有血液的流动,人也会死掉。所以当底盘构建起来之后,会呼唤各种各样的新物种,这个时候物流的竞争就会更高级。
而这些变化,就像过去互联网对社会的重构一样,是翻天覆地的。
物流行业的 TMDP 是什么样的?
物流行业的TMDP是什么样的?是S2B。S即一个大供应链平台,它是数据化、生态化、动态化的,能够大幅提高供应链效率;而 B 就是生长在供应链平台上的自带流量的物种,我们称之为专业的小B、快乐的小B。
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逻辑上的变化,即从「物种逻辑」到「底盘逻辑」、从「增量逻辑」到「存量逻辑」、从「故事逻辑」到「协同逻辑」的变化。
过去的增量时代,即最初的上升小浪,我把它叫做「定位驱动的讲故事时代」,这个时代的创业者们要讲清楚公司做什么,空间有多大,凭什么是你。
而自2007年6月28日荣庆物流完成中国物流首例有影响力的私募融资开始,中国物流开启了一轮资本行情。自此,细分领域也开始出现专业玩家,冷链物流、零担物流、危化品物流、服装物流、汽车物流,甚至冷链行业又进一步细化出的干线、冷库、短驳、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等,战略重点区隔的差异化打法。
到2013年8月,由中信资本与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组成的财团共同投资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不超过25%的股份,则是这波上升浪中最大的物流单笔融资案例。
这第一波上升浪一直攀升至2014年,车货匹配平台喧嚣不止时到达相对高点,出现了从纯粹技术「天网」入手的、从联盟共享「地网」入手的、从开放承运商管理系统入手的、从链接物流园区入手的、从某项服务资源延伸入手的、从某种「秘密武器」起量入手的以及直接砸钱硬推的各种「打法」。随后,中国物流融资进入相对沉寂的时期,这期间虽亦有诸如「合纵」「连横」的波澜兴起,但终未掀起大浪。
但是从2017年前后,行业从讲故事的时代到了存量时代,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大整合」。比如,2017年里那些本不愿与资本打交道的快递企业顺丰、「三通一达」,全部张开臂膀拥抱资本;以「区域小霸王」联邦而成的快运企业壹米滴答,在2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6轮累计超过30亿元的融资;将自己原已经营10余年的知名品牌纷纷注销,将所有线路资源整合成一家公司,重新开始创业的专线企业德坤供应链,于2018年获得的第一笔融资达亿元级别;由运满满、货车帮合并成的全国最大的车货匹配平台满帮集团,2018年首次单笔融资就是19亿美元。
存量时代的「大整合」过程中,行业所需要构建的底盘,要承担的就是一个产业路由器的角色,其链接着很多专业的小 B、开心的小B。这其中,中心的大S(大供应链平台)是数据驱动、数据链接、网络协同,由专业的小B提供专业技能和贴身服务,开心的小B则全面触达消费者,实时互动,完成个性化服务。
比如现在的餐饮行业,很多大企业纷纷倒塌,反而开十家、二十家店的夫妻老婆店异军突起,而且他们也需要面对食材加工、配送等客户需求。所以,当冷链公司站出来要做一个大 S ,为所有餐饮企业赋能,做加工、配送等服务时,因为它有了食材,对上游产生了话语权,于是开始打通供应链,重新定义行业的价值链。
并且,只有这种情况出现,个性定制才会成为可能;而个性定制也应该是批量化的个性定制,从而带来柔性生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物流行业一定会诞生超过 BAT 的公司。BAT 要么是社交,要么是生意,而物流是基础设施的底盘,当最后天网、地网走向融合的时候,未来的想象空间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