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碾压效应与行业变革的发动机

观察
2015
03/13
08:24
信海光
分享
评论

门户网站有垂直信息频道,甚至独立的网站,做得都不好,原因在于专业性不够。即使是腾讯,马化腾最近论及电商与O2O说:电商我们已经放弃了,因为电商有其专业性,腾讯也不...

互联网圈代有新词出,今天就出了两个,一个是王冉提的 C轮死 ,另一个就是本文杨浩涌所提 碾压效应 足。

碾压效应在很多场景都会出现,比如高频应用对低频应用的碾压,微信为什么可以提供那么多服务,因为微信是高频应用;免费对收费会形成碾压效应,比如淘宝对易贝,360杀毒对传统盒装收费厂商;规模也会形成碾压,不止互联网,规模碾压在传统制造业里面就有体现,被称为规模经济。

就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在线招聘行业格局发生变化:智联招聘,51job为代表的旧势力正在消解,而以赶集网为代表的新势力则在崛起。在3月10日,赶集网招聘节发布会上,杨浩涌称年内成为行业最大的招聘平台已经没有悬念,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其给行业的启示是什么?

赶集网创始人、CEO杨浩涌用 碾压效应 解释这一现象的发生。

杨浩涌说,碾压效应在很多场景出会出现,比如高频应用对低频应用的碾压,微信为什么可以提供那么多服务,因为微信是高频应用;免费对收费会形成碾压效应,比如淘宝对易贝,360杀毒对传统盒装收费厂商;规模也会形成碾压,不止互联网,规模碾压在传统制造业里面就有体现,被称为规模经济。

分类信息对于房产、汽车、招聘、线下服务来说,是高频、免费、规模三种比较优势兼具:分类信息频次高于找房、买车、求职等单类服务;分类信息服务是免费的,而前程无忧等传统招聘信息网站的服务是收费的,或者广告,或者佣金;分类信息用户规模更为庞大、每日产生的信息也比传统招聘信息网站更多。

以招聘网站为例,传统招聘信息网站比如51job等发布信息是收费的,最便宜的年费也得4000元以上。一般是交多少钱,就招多少人。他们的拓展模式是一个地市一个地市去做拓展,是重模式,成本很高。分类信息网站的模式则不一样,发贴是免费的,求职者与雇主都能发贴,信息丰富之后,就能获得更多求职者与雇主。而从规模角度,赶集网上的招聘企业用户量超过540万,而51job在刚刚发布的财报上显示,其服务的企业用户仅为38万。

碾压效应极具破坏性,传统招聘行业受到了分类信息行业的碾压,无法在新增的蓝领招聘市场获得主动权,甚至未来白领市场都会受到影响。传统招聘行业不是唯一受到影响的行业,房产、汽车、线下服务这三个行业也都会受到影响。以房产为例,安居客去年上市时,估值高达15亿美元;在不久前出售时,价格却只有2.67亿美元。分类信息对于汽车、纯正服务的大规模碾压才刚刚开始。

从碾压效应这一角度分析来说,房产、汽车、招聘、线下服务这四个规模最大的市场,成长为万亿规模市场时都有可能被碾压,因而其他更垂直、更细分的市场独立发展的机会并不大。对于这些行业创业者来说,被高价收购算是一种胜利。

对碾压效应的一种误读是 流量决定论 :只要拥有流量就能碾压所有行业,成为市场上的赢家。持这一理论的人言之凿凿:看看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垄断,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的垄断。

分类信息行业不仅仅是个流量驱动的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而且有很多苦活、累活。比如招聘,一端是找工作的个人,一端是招聘的企业,要让他们在一个平台上相遇,并提供各种服务,不是把他们弄到网上就行了。有流量或许可以帮助您拿到用户,而专业性才能让您留住用户。

门户网站有垂直信息频道,甚至独立的网站,做得都不好,原因在于专业性不够。即使是腾讯,马化腾最近论及电商与O2O说:电商我们已经放弃了,因为电商有其专业性,腾讯也不是所有东西都做,而是以合作的思维,以生态圈的模式参与推动某些行业进行 互联网+ 转型。

以前有句话,叫 流量为王 ,分类信息行业需要在专业性与流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历经多年积累的分类信息网站恰好就是平衡点上的舞者。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变革 发动机 效应 互联网 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汪峰的《北京北京》道出了多少燕郊IT“候鸟”的”北京情怀。这里有他们的理想,奋斗,爱情……这里让他们欲罢不能。
观察
没错,按照携程的解释,虽然打着擦边球,过去几年也一直相安无事,直到上个周末。即使携程按照国际惯例使用无卡支付服务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自身漏洞将用户信息至于暴露状态就不可原谅了。
观察
距离百度宣布全资收购糯米已经两个月了,百度副总刘骏接任前糯米CEO职位领衔百度糯米工作,两个公司技术、销售团队等整合工作正在推进。
观察
索尼、东芝、夏普、松下……这些曾显赫一时的日本科技企业正身处困境当中。种种证据表明它们现在的处境很可能是当初在技术上的执拗造成的。
观察
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Verge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从某种意义上,今天的科技市场格局已经回到了1990年代,其中谷歌取代了微软的角色,高通就是当年的电脑芯片巨头英特尔,而苹果则成了新时代的消费电子制造商索尼。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