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IT“候鸟”离北京生活还有多远?

观察
2015
01/17
22:17
康斯坦丁
分享
评论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汪峰的《北京北京》道出了多少...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 汪峰的《北京北京》道出了多少燕郊IT 候鸟 的 北京情怀。这里有他们的理想,奋斗,爱情 这里让他们欲罢不能。

潜伏在燕郊,图谋的是北京。对于本科毕业,又有一门技术的活跃在国贸CBD、中关村、上地等软件园的IT白领们来说,想要的生活绝对不是连海底捞都吃不到的燕郊。暂时在燕郊买房只是一个下策,他们终究想要还是北京。这里有大把的机会,包括就业、升学、医疗、教育还有眼界,甚至光环。

在北京 漂 了这么久,尤其是坐夜班车的时候,看着窗外灯火通明的住宅区,这么多的房子,竟然没有一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这么多的灯光,竟然没有一盏是为自己而亮的,这大概是燕郊 候鸟 们内心的刺痛吧,在北京这个城市,候鸟们总是一面受伤,一面学会坚强。

为了这份梦想,他们放弃比较安逸的二三线城市,每天随着潮汐一般的人流,像候鸟一样穿梭于燕京两地之间,930、811、812这些公交车每天承载着将近10万 候鸟 的梦想。对于他们来说,挤公交是一项疯狂而艰巨的任务,每天在公交车上花掉4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为了缓解挤车压力,有些人晚上在单位耗到晚上9点再回家,到家11点直接睡觉。每天感觉刚刚睡下,就要起床。有些人全家老少出动,年迈的父母一大早帮忙排队,为了儿女能多睡两个小时。

他们是一群同时间赛跑的勇士,每天长达10小时的工作时间,其中大多数时间在电脑前度过,巨大的工作压力剥夺了他们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甚至他们每次进餐时间也被压缩到15分钟之内,由于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他们大多数人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工作之余,他们的首要任务是补觉,他们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虽然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体状态深感担忧,但是来自生活的各种压力使得他们固守在IT行业内

对于繁华瞩目的北京来说,燕郊就像个 悲情城市 ,晚上人潮熙攘,却在沉默得睡眠,白天空洞如鬼城。如今,没有了 铁老大 官帽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不断尝试铁路市场化,把更多目光瞄向了车程仅半小时的 小生意 ,曾经遥遥无期的轻轨终于开通了。虽然目前只能体验到早班动车顺利上班的快感,因为临客一般是17点50分发车。但一般IT白领晚上下班的时间在17点半到18点,发车时他们很难赶到北京站搭乘。但已经给了太多人希望,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

这半个小时车程大大缩短了候鸟们上下班的时间,上下班也就一共花费一个小时左右。在北京上下班一般也得一个小时。时间缩短是小问题,重要是再也没有挤车的压力了。或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有些人一次性购买了周一到周五的往返燕京的10张动车票。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即使无座票,也比站在公交车上强多了。往日乘公交车十分拥挤,大家的表情也是疲惫不堪,面目可憎。现在却是一脸轻松,还有闲情逸致跟周围人聊聊天,交交朋友。或者小憩一会儿,或者看看美剧、上上网。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这份轻松和惬意就是生活在北京的人本身就就有的,只是现在他们才享受到。他们再也不用每天一下班就推掉晚上的应酬,着急忙活地赶回家,可以继续混在南锣鼓巷,混在三里屯酒吧,混在五道口 继续享受着他们追求的白领生活,继续风光体面得积攒着他们的

财富和人脉,而且住着更便宜的房子,而不是曾经活得那么尴尬。

也许多年以后,他们还是未能在北京买房,还是没能成就大业,也没能收获梦想或者爱情,至少也曾为此奋斗过。他们要的是一份公平竞争,收获的是一份激情。

对于来他们说,北京就像一片流沙,即使你无法热爱,最终仍会深陷其中。(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燕郊 候鸟 北京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联盟京东后,腾讯“电商生态圈”正在悄然“全面合拢”。这个生态圈周边有搜狗、大众点评、京东、艺龙、同城网等腾讯系企业“拱卫”。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和京东商城董事长刘强东的联手验证了这句商场格言。
观察
春节期间,除了随处可见的人山人海,另一个令小壹哥印象深刻的是,短视频的渗透率和影响力。是的,每个人身边都有人靠抖音发家致富,也都有人面对抖音踟蹰不前。那么,个人或者中小商家现在在抖音做生意,还有机会吗?
观察
如果让我凭感觉选出2014年最热的词,那我一定会选互联网思维,因为这个词已经超出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范畴,而更像一种融汇了时代特征的现象,大家在它下面或破口大骂、或冷静沉思、或惶恐不安,一时间泥沙俱下,莫衷一是。年末时就费点口水,来盘点下互联网思维下的各个流派。
观察
如何理解互联网,是我们当下需要应对的重大议题。要理解互联网,我们不能局限于当下的事件和仅对事件做出短线的反馈,而必须尝试了解互联网、社会网络、科技产业、信息媒介的脉络。几年前,我们曾尝试列出洞察社
观察
马佳佳并没有掌握这个时代变革的趋向,只是恰巧成为了希望掌握这个趋向人的代言。在宏观上的格局缺失,是限制马佳佳高度的最大屏障,换句话说,就是传递价值观太早了,阅历不足以完善思想,积累不足以输出价值,做个公关拉拉热点还可以,做事就乏善可陈了。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