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消息,过去两年共享单车风靡广州,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少:随意停放、私藏破坏,甚至是危险使用,让共享单车企业和管理部门头痛不已。由此一群对抗共享单车顽疾的 猎人 也应运而生。南都采访了这个共享热潮中的特殊群体,随他们一道举报、整理违停车辆,解救被困单车。记者发现,猎人们将 打猎 视为一场大型的实景 游戏 , 打猎 既是身体力行呼吁文明出行的行动,也是感受城市的方式; 打猎 的终极目标是共享单车和城市和谐共生,天下无猎可打。
这群猎人,在我看来颇有些 城市游侠 的派头。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求好事,却不问前程。虽然在外人眼里,他们是做好事的榜样,但对于他们自己来说, 打猎 游戏本身就意味着无穷乐趣;而游戏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无功利性,用猎人自己的话说, 不谈公德和热情 ,就为好玩。这让我想起广州市有关部门十多年前曾出台规定,奖励随手拍交通违法的市民,每张照片奖励20元。这一措施曾引起不少 副作用 ,还被车主 行政违法行为证据须由执法机关获取 为由提起诉讼,最终以警方败诉告终。比起奖励 随手拍 ,以及后来的 举报5次交通违法可获一次免记分奖励 ,我觉得管理部门倒是可以借鉴共享单车猎人的经验,看看如何既能激发市民热情,又不必凡事都跟举报、物质奖励、免罚挂钩,到头来副作用明显,甚至令车主人人自危。
从 猎人们 的行动效果来讲,打猎解救作为个人兴趣,每个人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从共享单车商业运作和运营维护的整个链条来看,能解救的单车也是很小一部分。一方面,部分车企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的是落后的机械锁,没有GPS定位,如早期的小黄车,像这样一部分共享车,就很难通过猎人的定位来解救。另一方面,市面上共享车数量巨大,去年8月3日广州市交委叫停前,全市共享单车的投放量竟超过80万辆。按照部分企业透露的10%-15%的损耗率计算,被破坏的车辆应该在8万-12万辆之间,以全广州20多人的猎人队伍,解救行动也只是杯水车薪。
猎人们飞蛾扑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说自己是出于游戏心态,恐怕是实情,也是无奈。期待 无猎可打 ,固然愿望良好,吊诡的是,这一愿望实现,不是因为骑车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了,而是共享单车最终回归了它的商业规律,热潮褪去。上月广州市有关部门联合共享单车企业开展集中清理共享单车行动,数日内清理车辆超过9000辆。这种强度的执法,比起猎人们的游牧式作战,恐怕才是更为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不过,面对自己投入大量心血的共享单车如垃圾一样被清走,这些猎人们的心里滋味如何,恐怕不足为外人道。
我不是冷嘲热讽。这群以年轻人为主的城市单车猎人,他们投入的心血、付出的努力,并非徒劳。新的技术发明和商业模式,要让它们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必须有相应的、能与之匹配的公民道德和公民素质出现。共享车是否推动了公民素质的提升?目前还不好回答。但这群猎人,不管是出于游戏心态也好,志愿精神也好,他们的行动客观上体现了作为消费者的负责,以及对本地事务的关注。广州一直有这么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关心老建筑的命运,为挖掘和保存本地文化出一分力,凡此种种值得敬佩。他们身上体现的城市主人翁态度及价值,不会因为共享单车热潮的退潮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