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乱差的小餐馆,只需给中介一点钱,就能顺利通过网络外卖平台的审核……据媒体报道,在一些电商平台、信息中介平台上,不少商家推出“入驻外卖代开代办”服务,甚至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或一些问答平台上,也有一些人声称可以帮助无实体店的外卖经营者办理入驻外卖平台事宜。
去年,本报记者就曾发现有无证的餐饮商家通过做假入驻外卖平台。一年多过去了,“入驻外卖代开代办”的黑中介还有生意,不需要营业执照、不需要门店,就可以帮助想做外卖的人成功上线,这实在让我们“肠胃不适”。今后究竟要怎么管理外卖平台,才能堵住这样的漏洞?
对于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通过今天媒体报道的一起刑事案件或许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某网络订餐平台区域经理陈天找人PS假证照片蒙混过关,在平台上线了多家不符合规定的餐饮商户,以及根本无人经营的“虚拟餐厅”。目前陈天因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这个陈天是怎么走上犯罪道路的?就是因为外卖订餐平台有着发展新餐饮企业的指标要求,而陈天作为区域经理“压力山大”,结果就铤而走险帮着一些证照不全又想上线经营的店铺做假证。外卖平台的管理层本来担负着审核加盟者资质的责任,但是因为成功加盟的店铺越多说明其工作能力越强,所以他反倒去帮着造假。
这一案件虽属个例,但是在外卖平台的诸多工作人员当中,和陈天一样要完成“指标”的人或许不在少数。也许他们没那么大胆儿,不会去帮着黑店、黑作坊造假,但是却很可能基于同样的心理而对黑中介的所作所为睁只眼闭只眼。这样的话即便事发,也顶多就是承担一个“审查不严”的责任。
前几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要求平台提供者需要履行建立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审查登记并公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信息。
要求外卖平台承担严格的审查、监管责任,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些平台去严管加盟者的动力何在?管得太严,成功加盟的店铺就少,就难以扩大规模,从而无法获得更多的收入和进一步的发展。反之,睁只眼闭只眼,生意就会红红红火火……所以,要倒逼平台去堵住漏洞,还需更多举措。
一方面,管理不严的平台该罚款就要罚款,该停业就要停业。另一方面,不妨通过简易程序支持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向不法店铺索赔,同时要求平台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举例来说,如果消费者吃了某家外卖出现身体不适,而后来通过相关部门的权威发布或者媒体曝光证明这家店铺的资质或卫生存在问题,那么店铺和平台就要承担10倍以上的赔偿;如果消费者担心食品安全所带来的身体损害而去医院体检,那么店铺和平台还需承担检查费用。
这样一来,尽管外卖平台疏于审查、有意或无意“放水”会带来经济利益,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赔偿风险。权衡之下,他们必然会主动承担起相关责任,想方设法加强管理,把无照商家和黑中介堵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