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王思聪与陈欧的“吃翔赌约”,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不仅时刻牵动着创业者、投资者的心弦,也往往招来无数吃瓜群众的围观。在经历过街电运营陷入迷雾、Hi电软裁员种种风波之后,终于有玩家开始退出共享充电宝这场走向并不明朗的游戏。
10月11日,杭州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LeDian在微信公众号上宣布,“根据公司政策,现已收回所有充电宝设备,本公司将停止运营该项目,请各位用户及时将未提现的押金提现,谢谢。”对于为何停止共享充电宝业务,该企业并没有公布具体原因。不过负责运营乐电的公司创始人此前曾在媒体公开表示,一台小型的充电宝自助机柜成本大概在2000-3000元不等。业内人士分析,投入大,盈利难,且面临后续不断加入的竞争者,或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退出的原因所在。
作为首个停止运营的共享充电宝企业,乐电的结局往往让人联想起今年6月倒闭的悟空单车,然而不同的是,共享充电宝的热潮,并不是以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先例所形成,更像是搭上共享单车的便车而集体出现。相关数据显示,在进入2017年4月之后的40天时间内,共享充电宝行业获得11笔融资,近35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约为12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获得融资额的近5倍。在彼此都处于一边烧钱,一边摸索的状况下,这个行业能否持续性发展,自然没人能给出回答。
此外,共享充电宝的用户需求、营收价值等方面,也屡屡遭到质疑,有业内人士将其称为与不同于共享单车的 “伪分享”。共享充电宝这一共享产品从本质上就面临质疑,在行内企业问题频频被爆出的现状下,针对共享充电宝的负面声音形成主流,也不难理解。
不过细数各大共享充电宝企业,既有像来电这样借旅行平台走向海外的成功案例,也有像Hi电这样变相裁员的负面消息。另外近期还有多个共享充电宝企业获得融资的传闻,在这样两极分化的形势下,很难将个别的失败归咎于整个共享充电宝行业。
或许和共享单车类似,一个两个玩家的退场不能说明共享充电宝这场游戏已经玩不下去。只不过众多玩家面前,必然已经阴云密布。穿过这片乌云,有的玩家继续高歌猛进,有的玩家被淋成落汤鸡,但既然选择玩下去,就不得不承受阴云背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