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忠堃:做最好的美食搜索和美食分享应用

业界
2014
12/05
11:42
陈博文
分享
评论

有非常多的在外企、在BAT做过产品经理并且是技术大牛的朋友,他们大部分离职后都去创业了,今天这位亦是,他参与设计的产品卖给了阿里巴巴的口碑网,他的搭档阿甘当时介绍我们认识的时候,我无比激动,因为我又接触到了一位能改变我们生活的好朋友。

请先自我介绍一下吧。听说您是东北人?

我是大连人,自学的计算机程序开发,最早先在一家欧美的外企做perl软件工程师,主要是给公司的一个图片搜索网站(图片版权售卖)做工程师。2005年经常和朋友聚会,讨论想做的事情,那时候对创业还很模糊,只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特别喜欢计算机和网络,想业余时间一起鼓动点产品出来。当时我们讨论下来一个方向,目前也一直坚持着,不做项目,做产品。2005年我们开始尝试做房产垂直搜索,后来伙伴们全职做了这个产品,坚持了1年半左右,07年把这个产品卖给了阿里巴巴投资的一个公司口碑网。07年到11年一直在口碑网做本地搜索的产品经理。11年出来创业做了美食行,13年又做了一个新产品,景点特价门票。

您在微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 想想智能手机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它就是我们口袋里的电脑、地图,我们认为x可以成为你口袋里的个人出游助理,帮你计划行程,尤其是在你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请问目前您每天用到的手机应用都有哪些呢?我注意到你装了嘀嘀打车。

这是我们的一个愿景,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帮助用户到了目的地之后能向顾问一样帮助整个旅行的过程。目前我们只是做了景点,帮助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完成景点的挑选和预定工作。快递打车和滴滴打车我都有。我手机上装了将近300个app,这些有些是我真正的生活需求而安装的,比如美食行,景点特价门票,evernote等。还有的是我研究产品过程中,发现有趣的才下载的。

美食行和景点特价门票还不是您第一次创业。能简单谈谈第一次创业过程么?什么时候?是关于什么的?后来因何没能继续?

第一创业是在05年,当时做了一个房产垂直搜索,和酷讯类似,当时它是多领域的生活搜索。我们和去哪儿是专注一个行业的垂直搜索。07年把产品技术包括团队都卖给了口碑网,后来没有继续是我们当时第一次做互联网产品,虽然产品技术做的还比较满意,我们运营上没太多经验,最终我们把产品出售了,也希望能到阿里巴巴类的互联网走的比较靠前的公司锻炼学习。

您曾在其他媒体访谈里说2010年智能手机的趋势使您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春天。能讲讲您当时是出于何种考虑做美食行的么?定位是怎样的?(比如我们知道有做高端熟人美食社交的食遇,也有做,也有的是做基于社交关系的寻找美食,比如饭本)

当时我10年10月买了iphone手机,开始手机上网,之前没有iphone之前很少使用手机上网,当时看到别人在诺基亚上上网不太理解,那么小的屏幕,网页看起来非常不方便,但买了iphone后他的进步让我感觉移动上网会越来越普及。一个是他的屏幕以及体验确实很不错了,他的方便性和移动性都比电脑更好,很多时候你不需要开电脑了。第二是周围的好多朋友在使用iphone,上网等手机上的行为。所以在10年底我们考虑开始第二次创业,做移动端的产品。美食行定位是一个美食分享社区,主要是分享餐厅里的菜品,一个是基于在口碑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服务领域的经验,知道餐饮是整个本地领域比较频繁的需求之一,另外因为本身做搜索,所以每天用户查询什么类型的需求比较清楚。同时也参考了国外的新产品模式,美国当时有个foodspotting的产品,我们也参考比较多这个产品。我不认为通过美食可以做社交,但是吃货可以形成一个美食圈子,互相分享和推荐。美食行的定位是一个移动端的美食社区,通过对美食的喜好而形成的一个社区。我们从分享开始,现在每天的分享量有近千张菜品照片。最终是通过分享和发现形成一个美食社区。6月左右美食行会做一次新的改版,进一步加强分享和社区的属性。

在各种应用市场包括网站上,关于美食行的介绍是做最好的美食搜索和美食分享应用。有一个问题是,其实您们之前的第一次创业,就是做房产的垂直搜索。那么在这第二次上,为何不继续做关于美食的垂直搜索平台呢?

单纯做美食搜索基本上我们认为没有机会了,不管是pc端还是手机端。大众点评在搜索上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发现新的餐馆,发现好吃的菜品,我认为他并没有解决好这个需求。同时点评在移动端是一个本地搜索。而我们则定位为一个聚集爱好美食的吃货社区。[page]

因为在社交网络时代,很多人认为美食和社交的搭配是特别完美的。我们一般会觉得美食相关应用无非就那么两类,一类是基于社交关系寻找美食,比如通过QQ,微博,微信切口进行美食分享,或者是通过美食分享的兴趣重塑社交关系,比如为美食爱好者提供平台供大家分享和交流如何制作美食,然后内容让用户自己创造。但我用过美食行,我个人感觉后它虽然也具有社交属性,但本身还是偏分享轻社交的。请问您是是有意避开社交么?如果没有社交纽带维系的话,如何保证产品的粘性呢?

美食社交不是个强需求,美食分享也不是一个大众需求。美食行重视分享,而不重视社交是我认为社交不会是粘住这些分享用户的核心点。好的内容,以及创造内容的人我们通过更好的社区产品来提高,这些我总结为社区氛围和精神方面的激励机制。

目前这个行业的市场状况是怎样的?你认为一个公司做的好需要具备哪些独特优势?

美食行业已经深入相对比较拥挤的一个市场,但是餐饮信息化程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而最终的电子商务化更是没有成熟起来,所以我认为这个领域还存在机会。市场上有做外卖的,有做预定的,有做团购的。美食行定位以菜品分享为中心的移动端美食社区。独特优势是自己的独特的市场定位,并且这个定位是有用户需求存在的。并且通过定位来解决这个领域的一个用户的问题,是其他同行没有解决好的你解决的更好,并且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竞争门槛。比如美食行目前分享菜品每日近千张照片,如果接近1万张的时候这个门槛就比较高了。本身美食行定位为社区,同时我们在社区的黏性上6月份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美食行定位以菜品分享为重心。目前在分享菜品方面,还没有能做起来的。我们很重视用户体验,考虑的逻辑也很简单。首先我得把拍美食得过程做的更简单方便,图片质量更高。同时社区氛围能做得更好。所以我们之前得版本也是这样的。6月份在这两个方面上会有一次更好得优化。

2011年上线至今,美食行目前的运营状况如何?装机用户有多少呢?美食行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过去一年净利润能达到多少?

目前激活已经过百万,盈利模式我们今年会开始做起来。目前美食行本身还没有利润。我们不放广告,为了给用户提供一个比较清爽干净的社区,我们坚持不放广告。我们所做的主要还是积累用户。美食行的内容对后来的景点特价门票有辅助作用。

您曾介绍美食行有三大特色功能。 菜品评价 , 美食好声音 和 本周热菜 。这三点是其它同类型美食应用所不具备的还是您觉得您们做的更细化完善一些?能具体说说不同之处吗?

菜品榜单确实在同类美食产品中没有,也没有菜品评价,其他的app更多的是餐馆的整体评价。这个是我们之前版本的一些设想。最新版本已经有了一些变化。这个变化是我们能更好的满足分享用户的需求。我们之后重点会关注如何把分享照片的功能做的更简单,图片质量做的更好。

我看到的美食行介绍是用专业的美食滤镜,拍出更好的美食照片进行分享。请问这样是否会存在美化菜品图片造成夸大菜品质量的可能?

我们默认是不主动自动美化的,用户可以选择美化成什么样的效果。我们的图片还是保持了比较原汁原味的,用户即使美化,也不象其他一些美食分享app那样效果差异那么大,并且我们本身让用户对菜品进行星级评分,以及写菜品评价。我想这些都能保证给查询用户一个更客观的评价。

众所周知,美食行上分享的菜品是来自城市的吃货和美食达人。请问您是如何寻找这些吃货和美食达人的呢?您对吃货和美食达人评判的标准是?

我们一个是通过产品本身寻找,就是我们的产品介绍,产品提供的功能和内容就能吸引到吃货,另外我们在线下也有美食行吃货社区,经常有聚会和试吃活动的交流。我接触到美食吃货通过几点能够判断。一是,好吃肯定是最基础的了。二是对吃有自己的观点,价值观和判断。三是整天没事就在寻觅各种美食,可能因为一道菜好吃或一个新出来的特色馆子,行走很远去吃(这和我们的名字的初衷很像, 美食行天下 ),四是喜欢传播和分享,并且在爱吃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能简单介绍一下美食行的合作伙伴是怎样的构成或者标准么?(比如是怎样规格的餐馆,具备什么特点,高档走高端或者是小众)

美食行没有限定合作伙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只要你做的产品是健康卫生的,你做的是有特色的,你用心做美味的,不管大小我们都喜欢和他成为合作伙伴。

美食行和传统团购应用上提供的商户有什么不同吗?

美食行的被推荐的都是产品本身不错的商户,团购是有折扣的商户。

那么说到餐饮社交,您是如何看待大众点评以及蓄势待发的微信O2O呢?众所周知大众点评应有尽有,而商户们完全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账号,定期向粉丝推送消费信息,包括各种折扣、新品、活动等进行发力。为什么还要再和您合作呢?您能带给商户怎样的价值呢?

最基本的事,如果商户的产品做的不错,被用户分享了,一定会引导一部分吃货到店消费。只要我们能给他带来交易我相信他不会排斥这样的渠道。即使有了大众点评也会有其他app的生存空间。就像微信不是万能的,大众点评不是万能的一样。总有一些需求(比如菜品,餐馆的发现和分享菜品)是没有被更好的满足,比如美食的社区交流。

那么如果说美食行是维系商户和用户的关系纽带,关于用户的消费反馈,美食行是否会定期和商户反馈呢?我发现大部分美食相关应用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与其如此,商户为何不自己去和用户直接对接方便商家即时收集用户需求?

和我们合作的一些商户,我们会把用户的意见反馈到商家的。[page]

打开美食行以后,确实能看到精美的图片让人垂涎三尺。但是仔细看看发布菜品图片的用户状态以及评论。我的感觉是1、活跃度并不高。2、并不能确定这些用户是否真的是用户自己在分享,而非一些商户。通过很多有上千粉丝的达人去看那些粉丝,很多都只是挂个名没有留下太多痕迹。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分享基本上是用户,很少商户上来分享,餐饮的商户不象淘宝的商户形成了很好的线上运营的意识,这也是本地生活领域为啥有大量的地推团队去教育商家。关于活跃度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社区类产品有个自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就像新建一个城市一样,早期这个城市并没有任何人,所以看起来人气不足,但是随着人越来越多,创建基础设施的人也多了,就形成了更多的互动,人气也就旺了。美食行我认为还是一个社区的早期阶段,我们会用各种办法去加快这社区的建成,6月份我们会有新版本。你看到的应该是一部分现象。分享过千的人很多,他们是一直坚持了2年多的一批用户,忠诚度也很高。

为何又想到做旅游类的景点特价门票呢?让你们决定开发这款APP的原因是什么?

社区形成需要的时间比较常,我们希望能做一些离钱更近点的项目,美食行上我们没有去做外卖等,因为考虑已是红海一片,同时美食行的商业模式我们认为不会是目前的这种模式,也不想破坏目前的社区氛围,所以我们希望继续让美食行社区成长,而不马上走到交易层面。所以我们开始考虑新的产品,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案。我们从最开始出来创业就决定做O2O领域,一个是认为有一定的积累。二是巨头对这个领域也没有完全搞定,特别是垂直领域,还有020领域本身市场不成熟需要教育的因素,所以他并不完全是拼资源的领域。我们定位为一家O2O类的移动端公司,所以当美食行不能快速发展,我们希望能在找到新的切入点,继续切入这个市场。而景点是我们认为相对在移动端还没那么红,13年中旬的时候。酒店是比较红了,机票也是。但景点,特别是移动端应该刚刚开始,还有机会,机会我们认为是两点,一个是移动端的机会,景点我们判断特别适合在手机上预定,非常方便,和pc上的需求和行为有不少差异。第二是门票在线销售的比例还不很高。

预订景点门票是绝大多数的周边游的需求。这个我们从一些数据上看到他的增长非常快,仅次于出境游的增长比例。基于这些观察,以及一些手里的资源,我们决定做了景点特价门票这个app。

能谈谈景点特价门票的主要模式吗?貌似除了做折扣门票,还做了酒店预订?

核心我们还是一个景点门票预定的工具,我们后续会更多围绕景区的目的地周边的吃喝玩乐购等需求展开增值服务。酒店就是我们周边游的打包产品。到时候景点和酒店放一起,比单独购买景点和酒店便宜。因为周末出游用户的行为增长非常厉害。到时候玩完景点后,住一到两晚是有需求的。如果单独景点,单独酒店价格比较贵。

在网上以及应用市场里,景点特价门票的介绍都是能够提供周边景点优惠门票和返利的应用。我想问的是,这个所谓的特价到底力度有多大?真的是特别优惠么?折扣空间来自于?

目前我们拿到的资源是最有竞争力的资源,确实比线下和其他家在景点门票数量和折扣力度上都要大一些。用户比较一下就可以感觉到。我个人认为,我们的内容供应商这部分资源是优质的。

您曾说您做景点只是一个切入点,核心是要由景点切换到周边游。请问这个周边游,具体指什么呢?

我定位的周边游是一个消费频次按周,在城市内或周边城市的旅游需求。比如周末的时候,家庭,情侣类的出游需求。从我们的运营也能看出来,周末游是非常旺盛的需求,有非常好的增长空间和速度。

目前这款产品的运营情况如何?装机用户有多少?日均预订量达到多少?

我们装机已经过百万,发展速度很快。我们做了半年多点。我们预计很快每天预定会过千单,目前还在几百单每天。

景点特价门票的目标用户群是怎样的?你如何提高用户粘度,让这个用户基数扩大呢?

家庭,情侣,出差等人群。我们会从内容,产品本身最基础功能的稳定和好用上提升黏度,另外除了内容和基础功能打磨,我们也会提供一些沟通交流的功能提升黏性。我们每天新增用户也非常不错,多的时候每天会近万新增激活。

这款 景点特价门票 的盈利方式主要来自于什么?这款应用在返利上对用户体验进行哪些完善和优化?返利是多少?您传统旅游在线产品在返利上存在哪些限制和不足呢?

每笔预订门票都有佣金收入。传统产品的返利上要达到100~200的返利金额之后才允许提现,同时需要点评才能提现。我们的iphone端返利没有这些限制,1块钱也可以申请提现。比如说你去个景点,门票卖100,然后你去了后付款了。我们再返利10块。然后其他家是需要你点评这个景点,然后并且等到你返利金额达到100才给你现金的,不到的话就是打到支付宝或者银行卡,像积分那样。我们不希望让用户觉得麻烦,设置这么多这么麻烦,用户也能感受到的。所以我们想这块我比你其他家方便点,容易点得到实惠。对用户体验就会更好,能够更好的留住用户。虽然每个景点不同,但你只要超过1块钱的返利就可以提现了。

看到您曾经接受访谈说 上线两个半月,就做到周末日交易300单,客单价200到300,激活用户约5万。 目前这款应用覆盖国内大概多少个景点呢?能具体谈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么?采取了哪些方法?

全国近万家景点,在做美食行上我们已经积累比较多的移动app运营经验,所以我们认为这个发展速度是一个相对正常的有移动运营经验团队能做到的一个结果。我们主要精力还是花费在做产品本身的体验改进上,以及部分商店的合作,所以做好产品不少新增的用户是通过朋友口口传播的,也有部分是通过渠道过来的,我们认为移动端做好产品还是核心,用户也会因此而来。

您曾说将在今年5月推出周边打包产品,这个具体指什么?

主要是打包景点和酒店,解决用户周末的时候游玩的需求,1晚到2晚住宿+游玩的需求。这个需求非常强烈。同时打包后比用户单买景点和酒店价格更便宜。

这个成绩对您来说是否算是比较理想呢?和携程,同程网那些大腕相比,您如何看待和各大OTA的竞争关系?您认为这两年OTA们是否也经历某种变化,原因何在?小草根部队,要如何生存呢?

目前我们对自己发展认为属于正常的结果。OTA有他固有模式上的优势。但是在新的机遇和模式上他们也存在挑战,旅游行业变化很快,特别在新兴的移动端,出境游,周边游,大数据这些关键字上存在很多变化可能。大树有大树的优势和劣势,小草有小草的优势和劣势,关键还是正确的找到用户需求,做好的执行,在新的机遇面前能更好的成长起来,是小草最好的姿态。

当我下载完景点特价门票,发现同类型的介绍还有很多种。这是否说明旅游应用门槛相对还是比较低,尤其是这种周边游,已经进入红海时期?各家都想进来抢一块一亩三分地?这是怎么造成的?

好多人说做个app很简单,有的人也说你这个和别人一样有啥优势。我想说的是做出来很简单,但运营能力,产品能力最终用户是能感受到差异的,到底有多少用户喜欢你的产品,喜欢你设计的体验和规则才是最核心的。不是说这个东西做的人多了就是红海,而是有多少做成了,是否形成了几家独大,市场增长已经放缓才是红海。如果做的人多也说明确实很多人通过各种渠道发现了这是需求和机会。所以我认为目前还属于争夺用户期,还没有到哪一家稳坐移动端旅游周边游王座的阶段。

那么当大家都进来了,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在360手机助手的应用介绍里,关于景点特价门票的介绍是 可以体验到与去哪儿,同程旅游,携程旅游,面包旅行,一起去旅游,大拇指旅行,到到网,艺龙,穷游,百度旅游,景点通,马蜂窝,淘宝旅行,不一样的感受 ,请问这个不一样的感受具体指什么?能随意选两款提到的应用,比较一下你们的不同之处吗?换句话说,卖票竞争很激烈。您的机会在哪?

这几个应用其实各不相同,有分工,有竞争,也有合作。我们是垂直在一个品类,主要是景点门票以及周边游的需求。我们会在产品体验,内容本身,产品黏性上建立我们的核心门槛。我认为机会在于我们的产品包括名字在内都非常简单,就是解决景点买门票得优惠得需求,用户也很容易理解,产品本身我们也是尽可能得简单满足用户得预定需求。而移动端这块市场并没有完全饱和。而传统ota还是一站式,我们则定位为垂直领域,这个定位是深入到产品方方面面得细节,包括之前说得名字,用户访问得路径长短,景点门票单点需求得专业度上。第二是移动端让大量原来没有在pc端预定得用户开始预定了,这个是一个增量得市场。

如何做好线下?景点特价门票贴的是最热门的O2O概念是么?整合了哪些资源?您所说的周边打包产品,又指什么?

目前阶段我们线下做得工作不多,我们先从一端做起,这是我们得一个策略。020运营方起步很难得一点是一头做用户,一头做商户。早期起步非常不容易。我们选择早期专注于用户端得运营,获得尽可能多得流量,之后会在考虑商户端(景点端)。我们目前主要是和供应商做合作。未来我们也会从有特色得,市场中还没有得门票做起,比如杭州得一些有特色得曲艺类门票,相对比较有特色和个性,但是并不是大众化得景点。景点门票是周边游需求。周边游打包是包括了景点门票和酒店得打包产品。

我比较好奇,为什么打开景点特价门票,第一步就是定位城市,而非进入一个所谓的首页或者广场页面呢?

这个是我们的一个经验,任何一个产品都很难保证定位100%准确和好用,我们这块让用户自己做选择,用户选择得肯定是100%他需要得城市。这块我们不完全相信机器,我们这块更相信用户得选择。如果我们使用自动定位一个城市,如果是定位错了,即使只有5%那么体验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让用户做一下选择,避免不好得体验出现。

我还是那个问题。当我看到景点特价门票的点评部分。那些用户名Xmfe1823会自然而然让我想起僵尸粉。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出自用户真正的点评,并且能够给人一定信任度?

这块我们后续会加强,有些随机码是因为有些是手机号注册得,所以为了避免用户被骚扰,才用一些随机码来出来得。后续我们会通过让用户设置别名,来完善这个社区氛围上得信任度问题。[page]

目前景点特价门票能接受哪几种支付方式呢?如何保证用户支付的到位和放心?

银行卡和支付宝都接受。我们后续产品上会有随时支持团款得保障。目前我们已经支持随时退款的保障,同时我们会更明显的标注出这个服务。

我发现景点特价门票上还是有美食行的影子,比如在一个景点除了折扣门票,简介,点评,还有周边餐馆的介绍。您是如何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您曾说做景点特价门票是为了帮助美食行做反向闭环。能具体解释一下吗?在做闭环期间,遇到过哪些困难吗?

在这里解释一下,我不认为美食行能帮景点做闭环。什么是闭环?比如外卖可以下单,下单之后商户知道了并完成了配送。这样就形成闭环了。没有闭环是说,用户因为美食行去某店消费,但作为我们美食行不知道,商家也不知道这是美食行带来的生意。目前美食行没形成闭环。但是后续会有,我们以后会做的。我为什么说不认为美食行帮景点做闭环,因为其实我考虑的美食就是美食,景点就是景点,这两个的关系更多体现在内容上,以及景点特价门票得用户到了景区之后得目的地需求得关联上。比如到了景区目的地之后,找吃需要推荐,想买特色餐馆折扣套餐上。

我注意到景点特价门票貌似还和李敏镐的杭州之行有合作?除此之外,您还采取哪些营销措施呢?

我们当时只是获得了小道消息他会去灵隐寺,所以发了个通告给粉丝,结果就转了500多次。我们营销上花费得精力不是特别多,我们核心还是在做产品的,希望能给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产品。

未来的产品运营方向是怎样的?是否有将美食行和景点特价门票整合的打算?

我们还是会专注在周边游的方向上。同时会有一个小团队在改进美食行得社区版本。未来我们希望我们能成为旅游者到了目的地之后的旅行顾问或助理。整合上现在考虑得并不多。

从美食行到景点特价门票,创始人团队是两支完全不同的,还是有重合?目前景点特价门票和美食行团队各有多少人呢?大家是否对月薪满意呢?您是如何激励员工和您一起创业的?

创始团队没有变过。还是原来的团队,只是团队规模扩大了。目前接近20人。创业团队的薪资肯定和成熟得大公司有区别,这点团队从一开始和每个进来得同事都有沟通。并且我们公司本身也在成长,每年也都有1-2次加薪得机会 。更多得是和大家对希望和困难得部分做好沟通。对的人是不需要激励的,我们在招聘的时候特别会看这个人是否合适公司和创业阶段进入。当然,我们基本的工资待遇都还是有的,并且定期聚会什么的,我们团队一直都很有爱,充满战斗力。

目前是否拿到天使投资?

是的,我们已经获得了两次天使投资。目前我们在准备A轮融资。

能讲讲创业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趣事或者让您有所思的事情么?

说一下个人感悟吧。有时候不知道未知的事情是好事。当你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进步时,你会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任何事情的可能性。而当你脑中有了这些定性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觉得受限制。我觉得创业过程中还是应该多尝试,不能太纠结。创业不是给自己设定各种条条框框。而是相信想到的很多是可能的,并且低成本快速尝试。我其实是偏保守的性格。所以即使了有了很多创业经验之后,还是比较保守的。保守就会有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验证,试验的过程。这里就产生了一定的纠结。

我现在这两款产品,个人感觉美食行更像YouTube 这类内容类的产品,他的黏性是美食内容(内容),社区大人之间的氛围(关系和互动),体验(包括分享是否方便,定位准确,推荐的结果如何,访问速度等)而景点特价门票主要是景点的内容包括评价,折扣,导航相关的(内容),体验(包括gps定位准确与否,推荐的景点好坏,访问速度,预订流程,返利体验等)。对目前来说,美食行社区积累有一定的积累了。形成了不少铁杆的美食达人,没有物质上,仅仅是分享,记录的功能吸引他部分的社区氛围。但还需要更多达人积累,形成社区。闭环做了就有商业模式了。我们在申请微信支付,后续会推出符合美食行特色的付费产品。至于景点特价门票,目前增长比较迅猛。景点不断在向周边游方向建立更多我们自己的优势。如我刚才说的,我希望我们后续能做成一个你到了一个目的地之后(不管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景区还是一个古镇)我们的产品都能成为你的旅行助理或顾问。

(本文首发于新锐媒体砍柴网,关注我的微信:wnmedia)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CEO专访 美食搜索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2017年11月20日,速卖通发布公告,对《全球速卖通"不正当竞争"规则》进行定义说明并调整了处罚扣分。 此次处罚扣分变更如下:根据不正当竞争的严重程度,分为不正
业界
今年七夕,腾讯员工可以送实体的“微信红包”给女朋友了。 这款“红包”其实是个抱枕,外形跟微信红包上的小图标一致,平常可以当个靠垫,拆开来又能当午睡
业界
昨日,腾讯1亿美元投资移动医疗项目成为了行业热点,之前在业界鲜有耳闻的“挂号网”突然成为行业明星,不过,同为腾讯投资的移动医疗企业丁香园则对挂号网的融资金额提出强烈质疑。其实,基本功没做足的话,很容易被人翻出老底,有心的话搜索一下“挂号网”就什么都明白
业界
10月10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今日陪同浙江省省长袁家军提前探营2017杭州云栖大会,并在“未来智能餐厅”感受了一次隔空点餐和吃完就走。
业界
她在3月7日向领导人汇报了自己通过电商带领当地村民脱贫的故事,出现在《新闻联播》中。3月8日,她又出现在第二场 代表通道 中,《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都对她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