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出版社的唯一出路

投资
2014
12/05
11:43
康斯坦丁
分享
评论

你有多久没看过纸质图书了?家里的书柜是不是已经布满灰尘?你还能讲出哪几家出版社的名字?你是哪家出版社真正的粉丝……如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恐怕得到的都是满满的...

你有多久没看过纸质图书了?家里的书柜是不是已经布满灰尘?你还能讲出哪几家出版社的名字?你是哪家出版社真正的粉丝 如果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恐怕得到的都是满满的负能量。纸质图书似乎已经在没落,出版社也在一定程度上退出大众视线。从某方面来说,出版社的沦落与自身的自傲有着直接关系,没有敞开怀抱积极拥抱互联网新时代。

而且即使有先见之明的出版社早早开始进行数字化变革,但限于资源、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并不能真正补贴巨大的亏空。仅有少数出版社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如鱼得水,成为业内表率。出版社的萧条和数字读物的巨大潜力再度证明,与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将数字化真正进行到底,是其唯一翻身法宝。

痛!出版社不能承受的数字化之重

在当下,大量新媒体不断涌现,阅读方式也随之不断发生改变。与之相比,传统出版社总是给人以呆板、守旧、老化的印象。依然在死守着各种体制和规则,捧着自己的 铁饭碗 不放。绝大多数出版社都是在2008年,书籍销量下滑得无以复加的时候,慢吞吞地进行市场化改革,错失了无数良机。其纸质图书看似依然繁荣,品类众多,实则早已丢掉了真正的内涵。

犹记得去年我参加北京春季图书订货会,现场的图书品类琳琅满目,但绝大部分图书只是出版社摆摆样子,真实的销量业内人都知道已经少的可怜。当时正值 莫言 热,数百种与莫言相关的书成为最大亮点。但一窝蜂的追逐热点,已经让热点变成冰点,多数人兴趣缺缺。更感到无奈的是,整个图书订货会上,几乎难觅与数字化相关的产品。出版社与数字化似乎格格难入,不是在同一个频道上。由此带来的就是整个出版社的不景气,被读者多忽略。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3 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整个2013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2540.35亿元,同比增长31.25%,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其中有关出版社的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仅为61.75亿元,仅占数字出版总收入的2.43%。可见,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仍然在蹒跚而行。

据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已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但与之相比,即使国内在数字化方面做得最好的出版社,数字出版收入也仅占整体收入的15%左右,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其实我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已经发生改变,很多信息和内容并不是来自传统出版社。出版社早已丧失了提供信息、知识的垄断地位,即使强行转型数字化,但由于体制、规则的影响,其在盈利模式等方面依然有所欠缺,导致有影响力的优质数字出版内容寥寥无几,更别说具有影响力的数字出版平台。

两极分化 外研社成表率

目前,出版社两极分化严重。许多老牌出版社迷失在以往的辉煌业绩中无法自拔,虽然这几年的业绩有所下滑,却依然坚持纸质图书的发展,这样无疑对未来不利。当然,它们也意识到新媒体的冲击力度之大,也尝试着做出一些改变。比如推出数字内容,但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敢将核心内容数字化,只是玩些擦边球,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开发APP应用,但因为人才的缺失,只能外包给专业的APP开发团队,但在内容上的缺失、较差的用户体验,使其很快就泯然众人矣;比如开通微博、微信等公众账号,但由于缺乏互联网营销头脑,并不能很好经营这些账号,人气稀少

原本,这些固执的出版社是希望这些改变和努力能够填补传统纸质图书的亏损,但没成想这只是一场美梦。新媒体的收益即使最好的,也仅仅是满足小团队的生存,对整个出版社并无太大裨益。于是乎,某些传统出版社就果断放弃,数字化转型也就无从谈起,只能挣扎在亏损越来越严重的深渊中。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外一部分出版社则积极应对数字化趋势,即使进展缓慢,却依旧百折不挠 它们知道不变革就意味着灭亡。比如以出版教育图书知名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 外研社 ),就是出版社转型数字化的表率。虽然不像其他以出版文学为主的出版社那样受众群体广泛,不过外研社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数字化建设。

到如今,外研社已经建立了10个左右的分社网站、开发出相应的APP应用并设立社交平台的公众账号,将整个出版社从产品到服务都朝着数字化之路转变。最重要的是,与其他出版社 玩票 性质的数字化转型不同,外研社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真正地迎合了数字化浪潮,成为出版社数字化道路上的表率。

除了外研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也在今年8月16日宣布,推出首款APP应用 《新法汉词典》。这意味着其将自己的拳头产品开始数字化,来应对传统纸质图书业务的下滑。只是希望译文出版社也不是 玩票 性质,而是将数字化真正深入下去。

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成潮流 出版社需把握正确方向

在以往,出版社对互联网文学嗤之以鼻,认为它们只是无聊之作。但目前互联网文学的发展速度之快、深度之大、受众群体之广,绝对让出版社战栗。为了开辟新业务,也为了改变读者对自身品牌的新认知,出版社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成为主旋律。不仅仅在图书业务方面,更延伸至手游、动漫、影视等领域。

以腾讯文学为例,虽然其刚刚成立仅10个月左右,但已经与国内两三百家出版社都有合作。其合作方式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腾讯文学将互联网内容提供给出版社,由出版社进行出版,所得利益由二者按事先谈好的进行分成;另外一类是二者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全面掌控数字化出版的相关事宜,目前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无实质进展;最后一类是出版社最喜欢的 将出版社的优质内容重新包装至互联网,进行游戏、动漫、影视等方面的再开发。

出版社与互联网文学并不是对立的两个角色,并不会出现一方增长,另一方就下滑的绝对现象 当然,此前是这种趋势。不过随着二者合作的深入,数字化浪潮的席卷而至,共赢将成为必然。

翻身!出版社不会是落伍代名词

在年轻人的认知中,出版社已经成为落伍、老旧的代名词。但出版社只要真正在内容、形式上发生改变,努力数字化潮流看齐,在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方面双管齐下,还是有很大希望翻身的。据当当网统计,2014年上半年其图书销量达1.6亿册,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虽然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在淡出图书市场,但当当还是给予了出版社一剂强心剂。

而且,虽然数字化浪潮如火如荼,但传统出版社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自家的转型布局。据当当高层坦言,就市场情况来看,电子书对纸质图书还没有形成冲击,相反它们是相互促进的。有30%的人既买纸质图书又买电子书,以满足不同的阅读场景。可见,出版社的黄昏还未真正降临,只是脚步得加快。

出版的本质依然没有发生改变,数字化只是改变了阅读方式,阅读本身依然有着足够多的拥趸。出版社需要做的就是在传播信息、知识的途径、方式上有所变化,进而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只要做到这些,出版社就可以翻身,继续在新时代引领潮流。(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微信公众号:kejxfx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出路 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高血压患者可以定制 一个检测血压的手机模块,这些看起来天方夜宴,但其实都是技术问题。随着智能机技术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就能实现。谷歌官方也透露在明年即将推出这样 的手机模块,看来定制化的智能机时代即将来临,谷歌的这项技术可能会改变整个智能机市场。
投资
大部分搞互联网公司的运维人员都熟悉一款网站和服务器监控产品叫“监控宝”,在这款产品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关心的指标设置告警阈值,比如如下界面中可以对某个网页的“响应时间”进行阈值设置:这个网页的响应时间大于2000ms即发送告警消息。
投资
经历了短信、QQ、微博的洗礼,短消息、读图 ,我们养成了这个习惯,我们来到了2011年。经历了iphone(2007年发布iphone1,2010年iphone4发布,这是iphone目前销售量最大的手机) 、手机拍照习惯(卡片照相机的覆灭),我们来到了2011年。
投资
游戏行业,抄袭侵权现象一直存在,尤其在页游和手游领域最为严重,手游IP的爆发,让侵权成为行业的常态,从去年开始,手游行业维权案例不断出现,甚至闹上法庭,但这类案例还是不断出现,甚至比去年更甚。这么多
投资
创业一年左右便冲上了一千万用户,此后快速增长,并且成长为行业领先APP。王冠雄指出,每一个刚需做到极致,都有极大的市场机会。只要想得清楚,别瞎折腾。陌陌、滴滴、美柚的故事就说明:在移动垂直领域创业做到极致、掌握好节奏,一样能异军突起。
投资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