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消息,古人云: 祸不及家人,伤不及父母 ,在现代社会,借贷类APP强行读取用户通讯录,在催收时 问候 其用户家人却已是屡见不鲜。而如今,这种情况终于有了具体的规范文件来作出限制。
据《》了解,近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网络安全实践指南 移动互联网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必要信息规范》,规范文件明确指出,不应强制读取用户的通讯录。
其中,这里的金融借贷类APP主体包括具有放贷资质的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机构等各类在网络上提供借贷服务的机构。
文件进一步指出,用户的手机号码、账号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个人征信信息、紧急联系人信息、借贷交易记录属于金融借贷基本业务功能所必要的信息,APP可合理收集。但是,金融机构在获取紧急联系人信息后,仅可用于在借款人逾期不还时进行催款,紧急联系人信息由用户手动输入,金融借贷类APP不应自行强制读取用户通讯录。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APP强行读取用户通讯录的情况还十分普遍。据《北京商报》发布的调查显示,目前,某安卓应用商店排名前20的金融借贷类APP中,要求 读取通讯录 权限的APP超过八成。若用户拒绝开放权限,一些APP选择 罢工 ,拒绝提供后续借款服务,有少数APP甚至直接就无法启动。
这些金融借贷类APP之所以对用户的通讯录 念念不忘 ,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发广告招揽新客户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在用户借款发生逾期时,进行催收。
自古以来,催收作为借贷流程中的关键一环,其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即从传统的 暴力催收 转变为 软暴力 催收。
金融借贷类APP一旦掌握逾期用户的通讯录,背后的催收团队便可对其本人,及其家人朋友施行不间断短信轰炸、电话呼叫,给借款人施加巨大的心理压力,迫使其尽快完成还款。
实际上, 爆通讯录 也已成为用户投诉的焦点,据21CN聚投诉平台数据显示,目前包含 爆通讯录 关键词的投诉帖有多达近5万条,投诉的机构涵盖互联网金融机构、小贷公司以及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
此次发布的这份规范性文件对金融借贷类APP读取用户通讯录的行为明确说了 不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 爆通讯录 的现象会大幅减少。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这份文件在性质上属于技术文件,不属于国家标准。换言之,如果金融借贷类APP继续读取用户的通讯录,依旧不会受到法律惩戒。
以 爆通讯录 为代表的 软暴力 催收难以根治,这也暴露了催收行业依旧还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便提出了《关于加强债务催收行业自律的建议》,指出催收业存在监管缺位、行业自律规范不足、竞争失序等诸多发展困境,我国应当加快成立催收行业的行业协会,并推动行业立法。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催收行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规,一纸缺乏法律约束效力的规范文件,显然还不足以使得催收业步入合规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