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说:被马云打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创业
2015
12/21
08:04
李丽
分享
评论


 

创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辛的,对我也是一样。回想曾经,我觉得我可能不太像正常人,想要稳定,却又喜欢享受历经创业路上煎熬后的点滴喜悦。

 

第一次创业,是大学毕业后做了一家本地生活的吃喝玩乐折扣网。但在对手得到马云500万美元融资后,我瞬间被打趴下了。

 

后来,我到淘宝工作,内部创业三年多,历练了今天的我。或许,这就是对手给予的仁慈。在淘宝内部创业的那段时间,我没时间吃饭、没时间睡觉,这是成长最好的礼物。而今,我再次走在了创业的路上。

 

我现在做一家基于全国医生知识产权服务的线上平台,叫认仕医生。健康知识、医疗知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但这种资源以前由于技术、环境等原因,不能很好地 匹配。我今天做这个医生生态圈,希望医生同行间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地互相学习;患者也可以实现医学知识的提升,从而降低就医误区;医生与机构实现学术的 再升华。我的模式在行业中是NO.1,业务量上升非常快,就目前情况看明年开春A轮融资将以亿计。

 

被马云打趴下

 

做认仕医生是我第三次创业。第一次是大学毕业,第二次是对手公司,第三次是现在。

 

第一次是在2007年,我做了一个本地生活网站,叫e购客,有20多个员工,主要做关于吃喝玩乐的团购打折,依靠互联网商业刚开始兴起时的电子优惠券。

 

当时,口碑网是打不过我的。但在马云给他们500万美金融资后,我就被打趴下了。我的第一次创业是被阿里给打趴下的,但也是这一次经历,让我后来去了阿里,那是2010年。

 

我第一次创业,做得比较煎熬。我明白前景不错,但市场在培育期,要等待。

 

我们在合作商家处免费拿一些现金券,但卖不出去,因为线上支付环境还不成熟,大家认为这种新型消费方式是骗人的。之后,我们又和商家共同推出线下打折卡,以现金券的方式向集团销售,就像现在的团购。我们的折扣在七八折之间,由于打折力度好,苏宁、联通都采购我们东西。

 

这种方式的弊端是没有现金流,公司的发展很艰辛。那时口碑网也是这样的处境。但2008年他们得到马云的巨额融资后,就开始大手笔开辟新玩法,推出了实体店 POS机服务模式。他们推出这个服务模式时,要求商户二选一。我们本身资金量少,束手无策,几乎是一夜间就被打败了,撑到2009年才关门也是为了理清值 钱的业务。

 

口碑网得到融资后被并入阿里,2012年被马云宣布关闭。那时我已经在淘宝工作,口碑网成了我们管辖的一家商户。这个时候再看口碑网的战略,错误很明显。因为这种方式不能让人想用的时候快速地使用,而且覆盖商户的速度很慢。当三四年后淘宝的支付方式被人们接受后,口碑网几乎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当时马云的投资初衷是希望实现多种支付场景,通过口碑网将线下支付和线上支付宝结合。那时线上支付环节刚起步,马云要去拓展线下支付的话,需要雇很多员工,时间、用人成本都会很高,显然不如借助已经有一定商户数量的口碑网。

 

在这个阶段,上海的“诸侯们”正在兴起,包括大众点评,当时是我们的合作方,但在阿里的地盘杭州,我们不占地理优势。所以,我觉得第一次创业是被马云打趴下 的。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激情很足,但你再有激情,碰到一个会玩产品、会玩资本的对手,你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怎么玩得过他?

 

进对手公司创业

 

短暂蛰伏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进了淘宝,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淘宝礼物。

 

淘宝内部设有很多创业项目。淘宝礼物做了六个月就被关停,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市场反应。我又去了另一个服务交易项目,我是运营负责人。这个项目在我手里迅速突起。六个月时间,月交易额从7.5万做到了493万。

 

当 时,服务交易市场空白,产品、运营、技术三套逻辑都不健全。而日本和美国,电子凭证消费已经非常丰富,如二维码或者信息代码。我们做的时候,商户体系没有 建立,电子评分技术标准也没有建立,网店也不健全。我们只能发展各个城市的服务商去完成当地的覆盖,通过这种模式,我们的交易量快速上涨,一年下来做到了 70亿。

 

到2012年,团队由三人发展到了六七人。但后来又遇上了阿里内部大调整,这个部门和项目整体不存在了。

 

2012年 的7月,口碑网被宣布关闭,随后我们也全部调整。这一次调整后,淘宝礼物获得淘宝网的支持,原有项目又被拼接起来,技术、产品、运营的负责人重新归位,我 回去后仍负责运营。在阿里工作3年,一直是在不停地内部创业。淘宝里面都是项目组,不断地创业,不断地失败,很锻炼年轻人。在这个创业项目中,你要负责内 部招人,做项目路演,做市场,做交易额,还要拼市场策略,也就是说除了财务以外,其他的都要操心。

 

但我一直很难打破半年魔咒,半年时项目和岗位几乎得变化一次。我想,我能打破这个魔咒的唯一方法是离开,自己创造一个没有魔咒的氛围。

 

我 想要稳定,又想享受创业中点滴喜悦的刺激。在同事的劝说下,还是转到了淘宝会员项目做运营,现在淘宝的会员量是5亿,那时是接近2亿。一年后,我看着那一 大堆的数据量觉得很有吸引力。我父母从商,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应该算是一个商业人才。我总认为那些会员数据量可以说话。2个月后,终于下决心辞职,拉了 6个人开始创业。

 

淘宝三年,是对我根本性改观的三年。去淘宝之前,我争强好胜,离开淘宝后,知道了什么叫合作。

 

明年开春A轮以亿计

 

2014年的7月,6个人,自筹62万,我的第三次创业开始了。

 

重新创业时,却突然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和一个以前做医疗的朋友喝茶聊天,他想做一个从业者培训的网站,服务药代、器械老板等人群。陪他做完市场调研后,我们准备干这件事。

 

我们看到的机会是知识的连接。每个人都会去医院,自己看病也好,父母看病也好,亲戚朋友看病也好,很多时候都有信息不对称。比如你去医院看病,你无法知道哪 个医生、哪个医院更适合你,哪个药品对你的副作用最小。也就是说老百姓选择时是真空的,在网上找不到这些对应信息。它们都在哪里呢?在医生的知识里面。现 在医生之所以不敢在网络上传东西,是因为没有被保护,他没有精力去因为这个打官司。

 

那时,起步资金凑得比较费劲,几万几万地凑,然后不领工资,住在一栋别墅里,自己烧火烧饭,六个月没日没夜地干。次年三月才出来第一个互联网产品,叫认仕医学,不是现在的认仕医生。

 

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医生只是全行业的一个表象,因为表象决定了老百姓的感受。我们开始想,我们应该为医疗行业提供一个0.5的产品,而不是1.0的。当然, 不是说这个产品不好,是做得太超前了,退而求其次,做认仕医生,产品重点是切入医生的知识产权,实现同行间的沟通,达到低成本和高效率。比如,中国有 17.4万种药品,15万种器械,286万的医生,还有将近2万多家医疗机构,还有14亿的患者人群,这些都是基数,这里有无限的知识可能。

 

发展到目前,我们基础数据体量上升非常快,已经覆盖200多万名医生,20多万厂家与经销商的数据,还有接近2000多家三级医院的数据。在业内以及国内来讲,我们是NO.1。

 

我们就是一家很纯粹的做技术平台的公司,未来我们会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一个巨大的平台,为医疗业内各个方面提供帮助。我们不创造任何内容,只提供一种机制。

 

明年我们会推出面向患者的产品,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对接到适合、优秀的医疗资源。同时,我们也将推出面向研发机构的产品。

 

目前认仕医生覆盖了北上广,沈阳、武汉、重庆、长沙、宁夏、新疆等地,基本全国大省会城市都有网点。创业资金也由62万增加到了1000多万。之前我很排斥融资,当你一穷二白的时候,资本会问你一句话,数据有没有,这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吗?

 

现在我们也考虑融资了,因为我们能回答得上投资方的问题了。估计在明年开春A轮,融资量以亿计。

 

我对我们的前景非常乐观。目前,整个互联网医疗市场里面,只有我们一家是围绕医生做服务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太难太复杂了,没人愿意干。其实在这个领域,越往深处走,它就越是蓝色的,越是静止。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创业 马云 体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谈这个话题前首先得解释一下什么叫产品感觉,我觉得这个概念还是蛮抽象的,我也没想好如何去定义它,索性就说一下产品感觉在四个方面的体现:
创业
我这次交流的企业几乎都是集中在酒水行业、食品行业,物业管理,服务业还有保健品行业等传统消费级行业里,规模大小不一,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个亿的都有。所以更多的心得,还在于面向消费者的消费品行业及服务业,其他领域接触的少,也不懂。不要对号入座哇。
创业
我仔细看了他的来信,从我的角度看,多少有些偏见和歧视。但作为实际工作一线人员,或许有些偏见才能提高他的效率。所谓常识就是多数人的偏见,请读者们批判地阅读即可。
创业
时至今日,很多电商店铺的“信息孤岛”的状态仍然存在,更遑论什么社交电商。也就是说,他们对于新媒体的理解仍然是一无所知:他们把在微博微信注册个账号就是认为是新媒体营销,他们把复制黏贴的心灵鸡汤就视为内容生产,他们把自吹自擂的软文就是当作是品牌传播。
创业
过去中国VC在美国的投资很像‘空投部队’,就好比在美国落地之后建立桥头堡,之后往国内修桥,利用中国的市场和成本。
创业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