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技术的发展正为上海市民在公共交通出行上带来更多便利。继上海地铁全线试行扫码过闸后,上海地铁又引入了语音购票,未来还将引入刷脸进站。
拥挤、没座位、等车费时间、没有合适的线路 如果说有什么理由阻止了你坐公交车,这些理由也正在消失。未来,坐公交车的体验有望跟自己开车一样方便,不仅能在手机上查车什么时候到站,还能看到即将到站的车是不是拥挤,甚至能为你的需求定制线路。
未来出行什么样?云计算、地图导航、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给了人们更多想象空间。虽然在公共出行领域,阿里巴巴先行一步布局,成为上海地铁重要的互联网技术合作伙伴,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新兴技术在出行领域的有益探索,但依靠人脸识别替代电子卡还为时尚早。
上海地铁引入语音购票
4月24日,记者来到上海南站地铁站,这里是1、3号线的交汇站,规划中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也会经过本站,人流量较大。跟随地铁工作人员,记者来到5号口附近的售票机前,在一排的售票机中,有一台机器可以语音购票。
到江桥万达。 售票机识别记者的语音后,系统自动跳转至距离嘉定区江桥万达广场最近的金运路地铁站,同普通售票机不同,这台售票机的支付选项中多了 移动支付 ,点击右下角的支付宝标识,即可扫码支付。 你可以直接说出地名,也可以模糊地说去东方明珠或迪士尼,系统都会自动推荐距离地名最近的地铁站。 地铁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语音购票还在试用,目前仅上海南站有一台语音售票机,推广时间还未确定。从外观看,该机器与其他机器外观几无差别,虽然有不少专门尝鲜的人,但也有好几位乘客站在机器前担心自己不会使用,转而使用普通的售票机。
与此同时,上海公交也在逐步推出扫码乘车,预计在2018年内,上海全市范围内的公交POS设备将完成改造,这意味着以后全市的公交车都可支持扫码乘车。此前,上海地铁也全线试行扫码过闸,从其合作方蚂蚁金服向《IT时报》记者提供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3月,上海地铁 metro大都会 下载量将近500万,注册用户超过420万。目前上海地铁已经完成了超过4成的闸机改造,改造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拥抱互联网是公交地铁行业要转型的自身诉求。虽然我国的公共汽车电车、运营里程都在增加,但客运量却连年萎缩。来车不准点、行车不快捷、乘坐不舒适、换乘不方便等问题影响了公交的吸引力。
未来的智慧公交很可能像自己开车一样方便,不仅能在手机上查车什么时候到站,还能看到即将到站的车是不是拥挤,为乘客的需求定制线路等,这是未来公交的图景。 蚂蚁金服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公共出行背后已经不是单纯的移动支付,而是比移动支付更大的故事,比如,以后人们乘车路过盒马鲜生,很可能会收到一张盒马鲜生的优惠券。
刷脸进出站正在研制
为上海地铁提供移动支付、语音购票技术的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上海地铁未来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届时人们可刷脸过闸机。
刷脸进站在样机研制阶段,在具体场景上还需要算法的优化。比如,在对多个人脸进行识别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它的精确度。 蚂蚁金服的工作人员告诉《IT时报》记者,语音购票技术前期在研发阶段也在考虑如何在嘈杂的环境下,突破免唤醒主动语音交互、强噪声环境下高精度远场语音识别等关键技术。 上海地铁人脸识别闸机系统使用的是阿里的人脸识别技术,对乘坐地铁的人进行自动识别认证,可以秒级通过。它是基于大量的人脸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快速地监测跟踪乘客人脸,完成乘客信息的识别。 上述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
虽然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并不想披露更多有关人脸识别的技术细节,但在从业人士看来,人脸识别无处不在,但并非无所不能。 不可否认与地铁的合作是阿里在技术上的有益探索。目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认假率在万分之一,地铁高峰时期人流量大,规模也大,对精确度的要求更高,如果对乘客人脸比对是采用1:N的方式进行,且用人脸完全替代电子卡,几乎不可能。 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委员会委员、深圳脉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徐伟告诉《IT时报》记者,目前火车站采用的刷脸进站是系统通过对旅客的身份证、火车票信息和面部进行比对,确认人、证、票一致,属于1:1比对,而有些场所安装的对违法犯罪人员的识别,是N:N比对,精确度要求相对低一些。
对此,蚂蚁金服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刷脸进站的前提是与支付宝绑定,最理想的状态是用户无感知,不需要配合。比如一位用户从虹桥进站、中山公园出站,系统会记录进出站距离等关键信息,后台完成结账。
多年前从腾讯“退休”的刘成敏,在宣布退休计划时遭遇了诸多质疑,一度被描绘成“大公司政治的牺牲者”,甚至有人将他领导的部门与微信对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