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账户犯罪逐年增长 亟待监管定性

支付
2018
02/28
03:12
马军 姚晓滨
分享
评论

支付账户犯罪逐年增长 亟待监管定性_支付_电商之家

2018年2月28日消息,近几年来,窃取他人支付宝账户、微信账户、网上银行账户财产的犯罪逐年增长,学术界关于这类案件定性问题争议颇多,争议焦点集中在是构成盗窃罪、诈骗罪还是信用卡诈骗罪上。

对此,笔者认为:窃取他人支付宝账户、微信账户、网上银行账户财产的犯罪应构成盗窃罪。以窃取他人支付宝账户为例,可以充分说明此类犯罪为何构成盗窃罪。首先,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与相应银行签约后,提供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和通道服务,最终实现资金的网上转移、支付结算。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中规定,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该规定明确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行。而2010年《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将包括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位为非金融机构。因此可以认为,支付宝的开发公司不是金融机构,支付宝不属于刑法中的信用卡。而支付宝能否成为被诈骗对象呢?这个问题类似于ATM机、计算机等智能机器能否成为被骗对象。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看法不一。日本、德国刑法中均规定了使用计算机诈骗罪,我国刑法对此无类似规定,但我国刑法将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定性为信用卡诈骗罪,并没有对诈骗对象是人还是机器作出进一步的区分。

此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08年《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中明确此种行为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其认为: 冒用他人信用卡,只能是对自然人使用,因此,在自动取款机上 冒用 ,或者在电话银行 冒用 的,不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因而不成立信用卡诈骗罪,只成立盗窃罪或者其他相关犯罪。 也有学者曾指出: 机器不能成为诈骗罪的对象,冒用他人信用卡在自动提款机上获取金钱的行为只能认定为盗窃罪,而不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司法实践中也有法官以在ATM机上使用拾得信用卡提取数额较大的现金应该构成盗窃罪作出判决。笔者认为,既然目前立法、司法解释对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定性已经明确,应当以该解释为准;但不能想当然地推定所有机器均可以成为诈骗类犯罪对象。笔者认为,诈骗犯罪的对象不应包括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从技术层面来看,完成相应的转账、消费等服务功能只需要输入账号、密码或者手机验证码等即可完成,程序本身无法识别是否是真正的权利人输入指令,也不可能陷入所谓的 错误性认识 。正是由于支付宝的技术性程序不可能像人脑那样本身智能,根本谈不上被欺骗,因此可以推定程序背后的支付宝公司也同样无法被欺骗。

其次,窃取支付宝账户的行为不同于三角诈骗。何为三角诈骗?诈骗罪在通常情况下有行为人和被害人。被害人在行为人的欺骗下产生错误认识,并出于这种错误认识而处分了自己的财物。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受骗人和被害人是同一人;而三角诈骗中的受骗人和被害人不是同一个人。三角诈骗的主体包括行为人、被害人和受骗人。三角诈骗的受骗人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可以处分被害人的财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肯定支付宝公司不会被欺骗,当然也不会成为受骗人,因此无论支付宝公司是否具有处分被害人财产的权限和地位,其都不能成为受骗的对象,也不能成立三角诈骗。

再次,行为人窃取他人支付宝账户后转移资金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盗窃。由于支付宝本身不是刑法或司法解释规定的信用卡,因此不能成立信用卡诈骗罪。行为人之所以能取得他人支付宝账户下的资金,主要是由于行为人秘密窃取了他人的支付宝账号和密码,而不是基于支付宝账号、密码输入后支付宝公司 被欺骗 陷入了 错误认识 。实践中,行为人对于自己秘密窃取他人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的行为,一般情况下都认为是盗窃行为;此外,使用他人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登录并转移资金的行为,可视作秘密窃取他人支付宝账户资金的行为。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窃取他人支付宝账户、微信账户、网上银行账户财产的犯罪应构成盗窃罪。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2016年非银行机构互联网支付业务达到54.25万亿元;移动支付方面,非银机构完成51.01万亿元,增幅均超过120%。
支付
互联网金融从野蛮发展到监管落地,小的互金平台已经死了一批,逐渐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
支付
​1月4日消息,《电商之家》获悉,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在官网发布《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拟备案名单公示》,这是最新一批移动金融APP拟备案名单,包含了融e购、星支付、平
支付
随着消费金融的全面来袭,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先用货再付款”已不是稀罕事
支付
一位德克萨斯州女士向加利福尼亚北部地区法院法院提交了诉讼,声称其2016-2017两年间多次被优步司机砍单并拒绝为其提供服务,其被拒绝次数接近25例。
支付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