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消息,用户信息泄露一贯是快递企业心头大患。不过,每天产生大量用户数据的即时配送,尤其外卖配送领域,同样存在用户信息被不法使用的风险。为此,外卖平台也相继推出了应对措施。
5月23日,饿了么宣布,最快从6月起,将对每一笔订单的买家姓名、手机号等信息都作自动屏蔽处理。 匿名购买 默认开启后,骑手和商家都将只能通过虚拟电话号码和APP内置聊天工具联系用户,订单完成后,虚拟号码和聊天页面永久失效,骑手和商家端保存的用户地址信息也将被隐藏。
就在同一日,美团外卖也宣布,将于今年6月在全国范围默认开启 号码保护 功能,骑手、商家均无法获知用户的真实电话号码,预计今年5月底全面覆盖北上广深四个城市。
外卖平台相继宣布推出保护用户信息的举措,恐怕与此前外卖平台信息泄露的风波不无关系。今年4月,有媒体报道称,多家外卖平台用户信息被泄露,有网络卖家、外卖骑手参与倒卖外卖订餐客户信息。这意味着用户信息泄露的黑手不仅存在于快递行业,也已经渗透到即时配送领域。
除此之外,由于外卖配送行业的特点,消费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很大程度上被商家及配送员所掌握,这也导致消费者极其容易因为与后者产生矛盾而遭到骚扰、报复。消费者因为投诉商家、外卖配送员而招致骚扰之事屡屡见诸报道。
《中国义乌网》去年9月报道称,有消费者因投诉态度恶劣的外卖配送员,电话及住址信息被登在 招嫖公告 上,频频收到电话骚扰。另据《看看新闻》去年10月报道,有用户因为对商家给出差评遭受对方侮辱,仅两天内就接到400多个骚扰电话。
在层出不穷的丑闻对相关平台声誉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日益健全的法规也催促平台担负 把关人 的职责,守好用户信息保护关。
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就明确,个人信息控制者在收集个人信息后,宜立即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并采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将去标识化后的数据与可用于恢复识别个人的信息分开存储,并确保在后续的个人信息处理中不重新识别个人。可见对用户信息进行 去标识化 ,避免用户信息留存,应当成为外卖等O2O平台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