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消息,在中国制造业不断洗牌的这段时间里,众多企业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而老牌选手却富士康凭借着先进的生产理念和内部物流的强势,晃晃悠悠的爬了起来。
无论是面对劳动力成本走高的困局,还是遭遇下游低报价的窘境,富士康都能迎刃而解,完成绝地反击。
在祖国大陆建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规模日渐扩大的富士康近来可是在A股出尽了风头。
3月8日,证监会发审委将审核富士康的首发申请。这预示着富士康在资本市场受到的关注将越来越高。
之所以要进入A股资本市场,是因为其在生产成本和规模上走的老路子和剧情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工业自动化成为企业发展必然之路后,效率的提升对于富士康来讲不可怠慢。机械制造优化成本和人工培训成本相比,前者明显从长远角度而言是优于后者的,那么减员以后的富士康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投入几十亿也就理所当然了。
专注于前沿技术,将成果应用在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后,富士康开始布局产业链的优化和转型。在数字化和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工厂内部物流成功降低了厚重的成本,通过提高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有力于提高生产竞争力。
供应链设计是企业执行计划的必要前提。富士康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保留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速度、安全几个方面着手在满足客户需求和缩短距离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此外,富士康的采购也分为中央采购和事业处采购,双管齐下有利于整个管理生产保持弹性,更加柔性满足了采购对接生产的需求。富士康作为一家OEM企业,模式就是主要负责产品的采购和制造,再对产品进行设计和销售完成以后,富士康也会进而把握住对供应商的管理节奏,所以流程简化和供应商评鉴也一石二鸟了。
随着工业互联网影响扩大,富士康精益生产模式与先进信息手段的化学反应到底能合成何方新贵,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