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媒体逐渐兴起,大有燎原之势。不少原体制内的大牛纷纷出海创业自媒体,原央视制片人罗振宇创办的《罗辑思维》和原腾讯网科技总监程苓峰创办的《云科技》都取得了...
文/大唐波斯将军
近年来,自媒体逐渐兴起,大有燎原之势。不少原体制内的大牛纷纷出海创业自媒体,原央视制片人罗振宇创办的《罗辑思维》和原腾讯网科技总监程苓峰创办的《云科技》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豆瓣的自媒体平台 豆瓣阅读也出现了丁小云这样月入过万的作者。但除了这些确实相当成功的自媒体人外,还有大量默默无闻的自媒体人在底层苦苦挣扎,生存状况堪忧。微信号称有八百万公众号,堪比日本神话中多如牛毛的神祇。 抛开纯粹营销的广告号、服务号以及纯粹靠抄袭转载为生的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号不谈,真正坚持原创的人其实了了,其中绝大多数的经营状况甚至还不如砸下重金宣传的营销号。顶层的花团锦簇掩盖了底层已经化为肥料的失败者。
谁是中国的自媒体第一人?罗振宇算是微信公众平台上比较早的了吧,但微博党表示不服,凭什么不算上微博,姚晨才是中国自媒体第一人嘛。怀念博客的中年大叔嚷嚷了,微博都算上了,博客怎么能少呢?老徐,徐静蕾才是自媒体第一人!话音还未落,角落里传来一个猥琐的声音,不不不,必须得是木子美,木老师可比老徐早多了。后来又有人翻了翻自己小时候的旧童话书,把 自媒体鼻祖 的称号封给了创立《童话大王》的郑渊洁。再后来,知乎上的一个哥们儿成功地终止了这个话题的讨论:前面说郑渊洁的别走,我们一起聊一聊梁任公的生平
这些固然是笑谈,但笑谈往往能让人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根据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在2003年对 自媒体(We Media) 下的定义: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 我们不难看出,梁任公与郑渊洁实际上算不得是自媒体人,因为他们没有使用数字科技强化自己,历经百日维新、北洋政府的梁任公也远称不上是 普通大众 。梁任公乃至梁任公之前的时代离我们太远,我们且不去谈他,但郑渊洁先生的故事对于今天的自媒体人还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的。
1984年,郑渊洁已经是颇有名气的童话作家了。他想创办一本杂志,因为他之前向编辑提出稿酬从两元每千字涨到两元一角每千字的要求被拒绝了。仅仅因为这一角钱,一本畅销三十余年的杂志《童话大王》出现在许多孩子的床头。这一点和罗振宇、程苓峰的经历很像,都是因为对原有的体制有所不满,试图证明自己拥有比原体制内所能提供的收入更高的价值,而最终选择了出走自主创业。 这揭示了自媒体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维持自媒体所必须的动力 赚钱。然而,现在自媒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不赚钱!
对于自媒体人而言,稿费收入可以说是几近于无,即便偶有收获,也难以满足养家糊口的需求。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出于种种局限难以为作者提供足够的稿酬,爱范儿的前主笔李楠曾在知乎上发表文章称 新媒体不支付稿费将成为常态,因为把这些钱投入到编辑力量上,是 ROI (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方式。 这一点说得并不错,对于网站而言,一个好编辑对网站文章质量的贡献大于很多内容提供者,但同时也意味着渠道吸收了大量自媒体人的主要价值。 从渠道到利益,从爱范儿主笔到魅族副总裁,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定的简单活计儿。
在自媒体人的世界里,贫富的两极分化要远大于社会上的平均水平。对于自媒体人而言,中产阶级是一个不稳定的中间态,要么走向成功,要么在短短数月之内销声匿迹。成功的自媒体人通过广告乃至未来的付费订阅或者《罗辑思维》式的会员制都不难实现盈利, 失败的自媒体人则往往沦为舆论打手,将自己的才华用于无聊的撕逼与软文写作。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悲哀。更加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许多自媒体人并非缺乏才华,只是被这纷扰的大潮所裹胁,有价值的声音被淹没在群鸦聒噪之中。 现在的自媒体像极了当年的个体户,掌握资源、占据先机的人往往可以成为富豪,而后来一拥而上的人终其一生往往只是个二道贩子。
当一件事物以潮流的形式出现时,有人会被推向巅峰,有人会沉沦海底,还有更多的人只是随波逐流,但所有人的眼睛都只看向巅峰的寥寥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