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任势篇》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择于人”,对BAT而言,移动互联网是最好的大势,大势在只要布局清晰,就能稳操胜券。只不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百度凭...
有人说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就是服务业,就是以靠自己的智慧或体力满足别人的需要并以此赚钱,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被称呼为服务者。大量流传下来的文字可以表明,奴隶时代就存在这种生意。《史记》中的《货殖列传》记载,范蠡的经营特点是 与时逐而不责于人 ,简单来说,做小买卖靠个人的辛劳努力,做大生意则不然,要观察和掌握时势的变迁,只有预测到经济周期的变化脉络,踩准发展的节点,才能获得惊人的收益。
古人尚且知道顺势而为,那么如今的 互联网+服务 的模式又将怎么样呢?这么看,就有必要研究一下腾讯、百度、阿里三大巨头在O2O服务上的发展形态和战略布局。为什么这么说呢?按个人的观点,O2O服务最终必然是BAT之战,目前垂直在各个子类上的家政、餐饮、旅游、美妆、用车出行等企业,表面看很热闹,最终都会依附于某巨头,因为O2O的入口效应太明显,单一类目很难独立发展。就这个思路,我们以电影票和出行入手,分析了一下百度、腾讯、阿里在O2O生活服务上的进展,结果发现:帅的已经上马,丑的还在云里。
百度:帅的已经上马
先来看百度。如果退回到2014年初,来看眼O2O的局,百度的布局还是云里雾里,外界看的并不清楚。但2015年Q1财报中50%的移动营收占比,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因为移动端的收入相当一部分与O2O服务直接相关。从百度在O2O服务上的动作来看,以往是 人连接信息 ,O2O时代就是 人连接服务 ,相当于直接做闭环交易了。百度在这个领域,布局已经清晰了,开始快马加鞭了。
这种战略布局上的清晰,也直接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百度在2015年的3、4月份,陆续投资了51用车、天天用车、智能点餐平台客如云,全资收购了安全宝,之前也早投资了Uber,全资收购了糯米。对于向来投资风格谨慎的百度来说,加速圈地和扩张,显然是想清楚了O2O怎么玩;二是百度喊出了 人与服务连接 的口号,提出了 移动搜索+O2O场景+百度钱包 的闭环生态,直达号就是一个例子。
电影票和用车出行是两个高频的O2O应用,去年到今年,这个地盘几乎是火药桶。业界应该印象深刻,百度从去年开始砸出了巨额的资金,以手机百度和地图为入口,主打在线选座的场景,邀请Agelababy代言手机百度和强推电影票,还在全国范围的数千家影院推 价格直降、立减20元 ,以及3.7女生节3.7元看电影、五一的5.1元观影,还玩烂片全额退款的噱头,可以说,百度几乎是用绳命在玩电影票,结果也很给力,在线选座出票量占整体市场的15%,3.7女生节出票量翻了6倍。
出行这个领域,当前还是混战,一开始是阿里快的与腾讯滴滴数十亿元的补贴大战,百度似乎袖手旁观,但到现在看,百度先后投资UBER、51用车、易到用车、天天用车,一下子覆盖了用车出行领域的租车、拼车、专车等各个细类。之前业界也传出会与神州租车有资本合作的消息。
从这个领域分析看,百度在O2O服务上有清晰的套路,就是打造一个闭环的生态,所有投资、收购来的O2O服务,都会绑定在搜索的入口上,后台对接百度钱包的交易,所有的加速跑和圈地都在布局场景,并快速地与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等移动端入口打通。电影票已经是完全捆绑在了一起,Uber也有传言会马上接入百度钱包,投资的点餐SAAS平台客如云也会接入。所以说,百度在O2O服务上的路径很清晰。
阿里:还在云里雾里
其实,在生活服务这个局里,阿里是最看不清的一家。当然这与大家长马云战略过于宏大有关,去年阿里用于投资和并购的资金量最大,但都集中在文化娱乐(阿里影业、优酷土豆等)、金融(天弘基金、恒生电子、蚂蚁金服等)等领域,在O2O服务这个场景里,马云的布局过于分散,根本未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从电影票和出行两个场景看过去:电影票上,阿里虽然有美团猫眼这张牌,但股权比例过低,王兴的风格又要独立上市的,所以阿里整合的难度很大,全资收购的高德和UC在这个场景又没啥优势;出行领域更有点闹剧了,本来有快的打车、专车,与滴滴也算一南一北对峙了,结果快的与滴滴合并后,逐步淡出了。相当于丢了出行这个高频入口。
而且你可以想一下,阿里在O2O服务上的大入口在哪里?以往想通过淘点点、来往、淘宝等延伸出O2O服务,但结果也很明白了, 买买买 和购买生活服务是两码子事,搅合在一起行不通。折腾一番后,阿里重新将支付宝服务窗作为O2O服务的入口来树立,但用户的习惯没形成,只能通过支付拉动场景和收购来布局,战略极不清晰。
腾讯:微信延伸有点难
最后来看腾讯的O2O体系和打法。之前因为腾讯有微信和手机QQ两个排名TOP2的船票,很多人都认为,移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腾讯先入为主了,但现在发现,这种强只在游戏收入上体现出来了,在重要的O2O服务上,虽然腾讯也投资了大众点评,拿到了20%的股权,还投资了同程网、艺龙、滴滴等企业,但微信的商业化出现了巨大的阻力,现实很骨感。而且在各个服务入口上,几乎停滞不前。
同样拿电影票和出行领域对比,电影票上,腾讯只有一个大众点评,且大众点评强在餐饮场景上,影院的份额并不大,根本与手机百度和猫眼、格瓦拉、卖座网(已被华谊兄弟控股)没法比。而且去年到现在,微信电影票在推广、砸钱上缺乏大的动作,体验上看,电影票也没被放到战略位置上。而出行这个领域,滴滴与快的的合并,腾讯作为幕后老大,算是一个受益者,因为阿里对新公司的控制力减弱了,只不过就一个滴滴,用车出行服务还谈不上完整覆盖。
所以说,微信和手机QQ空有大的用户体量入口,结果在O2O服务整合上并没体现出优势来,原因可能是社交链延伸出O2O服务,还没找到打通的方式,在O2O服务对接上还在探索中。但话说回来,切入O2O服务,腾讯只有微信和手机QQ这两张牌,没有别的选择。
分析一番,可能有人有疑问:BAT们为何这么看重O2O的胜负呢?现在看,O2O服务领域,还处于一个排兵布阵的蓄势期,这里面,既有BAT三家通过投资并购,抢夺各个入口,也有赶集网和58同城抱团取暖。大佬们对决,真实原因是:O2O实际上是过去服务模式的升级,以往是信息对接,分类信息如此,搜索、社交也如此,未来都要过渡到O2O的闭环上来,所以这场战争是生死之战,是取代之战,每家都输不起。
《孙子兵法 任势篇》有云: 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择于人 ,对BAT而言,移动互联网是最好的大势,大势在只要布局清晰,就能稳操胜券。只不过,从目前的情形来看,百度凭借 连接人与服务 战略逐渐清晰,而AT布局盲目,希望借助一人一产品的成功取得优势,这显然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