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角度看,央视的春节晚会诞生在文艺、娱乐非常匮乏的年代,也是电视机一统江湖的岁月,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而深入千家万户。也正是因为央视在每年的除夕夜推出一台丰盛的...
央视春晚曾经被称为新年俗,当然这个 新 是相对的,当互联网进入普通人的家庭之后,央视春节晚会这个年俗就成了 旧 的。
央视春晚其实曾经如网络红包一样火爆
从内容角度看,央视的春节晚会诞生在文艺、娱乐非常匮乏的年代,也是电视机一统江湖的岁月,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而深入千家万户。也正是因为央视在每年的除夕夜推出一台丰盛的文化大餐,让从此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家家户户的年夜里有了 共享 的主题,真正让中国社会进入了四海一家的感觉。
不要说老年人,就是70及80后们,都应该有过这样的记忆。在进入每年的12月及第二年的1月之时,就到处通过报纸、电视节目预报等了解当年春晚的节目单。除夕夜,一家人早早的就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春节晚会的开场,而燃放鞭炮的时间也被推迟到了晚会结束之后,或者借着自己不喜欢的那个节目的那点时间来进行。可以说,那个时代的春晚的吸引力绝不亚于今年或特的红包。
很多人在分析互联网红包为何能够突然之间火爆起来,特别是在除夕夜达到了高潮。如果我们将除夕夜红包的爆棚简单的归纳为互联网大佬们集中在这个时刻发红包,就显得有点太过表面,其根本原因也是因为 共享 。当全中国里的各个家庭都在同样的一个时刻共同摇起手机的时刻,互联网再次实现了九州同,这可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追逐的理想国。
共享曾经是春晚的主题,可央视却在网络冲击下将其丢弃
正如同现在互联网行业流行的智能家庭的建设一样, 共享 成为了家庭喜爱的主要原因,没有 共享 内涵的业务都很难在家庭中常驻。也正是因为春节晚会成于共享,反过来,当技术进步之后,春节晚会也在共享之中衰落。
当溥天之下中国人在文艺欣赏上趋同化的时代,央视的春节晚会很容易就通过几个相声、几段小品、几位明星就获得满堂彩,几代人在共享一样的节目内容。但是,这个时代随着90一代的成长,也就是互联网一代的成长而被彻底改变。越来越丰富的娱乐内容,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让央视以几个小时的一台晚会就打遍天下的惯例结束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视并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的从核心上跟上时代的需求,而是选择了内心分裂式的被动迎合,不同的节目面对不同的人群,试图最大可能的让完全不同需求的观众都满意,可得到的结果必然是都不满意。
于是,这几年我们看到的春节晚会越来越像杂剧,老人需要的、孩子需要的、城里人喜欢的、乡下上欢迎的、70后回忆的、00后追逐的 ,每一段节目都很短,每一个人都感觉意犹未尽,在追求家庭共享的道路上,央视成为了失败者。
其实,如果我们深思一下,央视现在做的正是将自己原来所赖以成功的 共享 要素给丢弃了,反而是将不同的家庭、家庭里的不同的人推向不同的欣赏时段和欣赏点,如此发展路径的央视春晚只能越来越离我们远去。
互联网时代,社会共享依然是核心价值
实际上,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各种分享,实质却是共享经营,比如微信上晒年夜饭,看似分享自己的体验,实际却是让整个社会都在共享以前无法同在时空,至于红包,也是让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时刻共享网络带来的年味。
央视春晚已经成功了很多年,在互联网时代也依然有成功的可能,只是需要仅仅抓住 共享 这个核心要素,通过越来越集中化的仪式化的情节将千家万户在除夕夜凝聚在一起,那怕仅仅是大家同唱一首歌、同喝一口水,都可以穿越互联网与各种媒体的分隔而重新焕发活力。
由此退之,现在有志于进入家庭,将互联网产品在家庭中拓展开来的企业,都需要着眼于将家庭人群凝聚起来,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让家人更加的分离、分隔甚至只有信息相通。谁抓住了家庭的核心需求,谁能够找到家庭人群共享最为集中的那个点,谁就会成为下一个家庭互联网时代的赢家。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沟通交流请 @马继华 或加公众号 北国骑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