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车都融7亿了,还不给报专车票?

观察
2014
12/17
13:35
杨君君
分享
评论

在北京上班的一个朋友跟我抱怨,因为住的比较远(通州),现在每次加完班都打不到车,不管是用滴滴还是快的,出租车永远都叫不到,专车倒是能叫到,但专车没有发票,后面邮...

文/杨君君

在北京上班的一个朋友跟我抱怨,因为住的比较远(通州),现在每次加完班都打不到车,不管是用滴滴还是快的,出租车永远都叫不到,专车倒是能叫到,但专车没有发票,后面邮寄的是代驾发票,公司不能报销

朋友的吐槽让我联想到最近融资7亿美元的滴滴打车,7亿美元意味着什么,近期陌陌上市公开融资是2.16亿美元,不久前聚美优品上市融资额度也仅为4.3亿美元左右 就算如滴滴打车CEO程维所说的那样, 7亿美元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但有一个问题是,即便滴滴打车拿到了7亿,公司还是不给朋友报销专车发票,这难道不是一个问题么?

快的和滴滴的打车软件之争一度被引申为阿里和腾讯的移动支付之争,打车软件给整个出租车行业带来的震动也面临着诸多的质疑,但这些似乎并不是现在打车软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能够得到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才是当务之急。实际上,从2013年初至今,打车软件给出租车行业带来的改变主要有两点:

第一, 打车软件让出租车司机和用户有了 双向选择 权。

简单来说,因为通过打车软件,司机可以清楚的知道用户的行程而可以选择性的接单,这样做的好处除了可以收到滴滴和快的的补贴之外,还在于一方面司机在整个打车流程中选择权增多,对于去一些自己不想去的地方的订单可以忽略,而选择更方便自己行程或者赚钱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通常打不到车的用户,可以选择 加价 、 打表来接 等一些方式,来让司机可以为 钱 跑一趟。

看似一个非常顺的逻辑,但随着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增多,用手机打车开始沦为常态化,这在出租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资源方也就是司机越来越多的 提高米价 ,原本的 双向选择 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意味,从双向选择变为了司机的单向选择,用户逐渐失去了选择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主要在于:

滴滴虽然给了司机 拒载 的权力,但并没能通过制造一个新的规则 或者说实用性较强的规则 让用户变得平等。即使顾客投诉拒载,只要以已经被叫了车正在等人为借口即可。这就造成打车用户也出现了极端的两极分化,那些住在繁华市区容易打车的人用滴滴叫车会较之前更加方便,而原本就很难打车的人连撞大运碰到空车的机会都没有了 选择住在郊区的人不见得会比住在市区里的人有钱吧。于是,就出现了我那个住在 偏远 地区的朋友,现在用打车软件还是打不到车,甚至比原来更难打到。

互联网的渠道属性注定着其在改变传统行业时的能力有限,或者是说,互联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但很多时候并不能起到解决核心问题的办法。就像现在,打车软件虽然有方便用户打车的口号,但由于原本的出租车市场就是 需大于供 ,快的和滴滴也无法把一只鸡做成20份,而且让每个人都能吃饱。在这种情况下,冒然的打破 常规 引发的可能是更为激烈的反弹。

第二, 打车软件将黑车 合法化 ,增加原本市场供需。

或许滴滴和快的正是看到了这样的问题,于是两家公司都不约而同的将视线转向了 专车 ,即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将资源重新整合调度,将原本的一只鸡增加为5只或者10只鸡,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传统出租车市场供需不等的问题,进而将自己制定的 双向选择 进行下去。

事实上,如果抛开政策,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任何市场经济都无法脱离政策而独立运行,就以打车市场来说,政策一方面以 规范市场 的名义,保护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利益为名,随时叫停打车软件 尽管很多人对此不满,但不可否认有这种可能性;另一方面,打车软件也需要依靠政府的保护,毕竟打车软件是增加了一些 灰色地带 的车辆,相信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打车软件,都不希望在某一天看到类似于 一名女乘客打车遇害,据警方调查之前曾用XX打车软件叫车 的新闻。好在虽然政策目前尚不明朗,但政府并没有太多干预,滴滴也拿到了7亿美元的融资,要知道,VC对于处于灰色地带行业的投资一般都是非常谨慎的。

除此之外,打车软件的 叫车 服务在另一个方面,还需要增加自身的影响力。在发票环节,以滴滴打车为例,目前滴滴打车的专车服务,提供滴滴开据的发票,当用户支付成功后,在软件左上角选择发票抬头、金额和邮寄地址即可。目前滴滴打车发票统一由滴滴打车15个工作日内寄出,200元以上包邮,剩下要自付邮费。这一政策给滴滴增加的费用和用户本身索取发票的困难不谈,单就从发票上来看,目前很多公司规定打车只能报销出租车发票。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这种专车发票在很多公司并不能报销。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打车软件的影响力还没能感化公司,甚至是最为开放的互联网公司 问过很多朋友,90%以上的公司目前都没有报销打专车的制度。所以,未来打车软件还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需要将自身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好在滴滴拿到了7亿美元,这些钱可以让滴滴做很多事情。

互联网动不动要对传统行业进行 革命 ,实际上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甚至很多情况下,会像打车软件一样逆水行舟 先通过巨大的市场份额,来推动政策改变以及社会认可,打车软件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想起我那个在 霾都 辛勤耕耘的伙伴,能做的也只有写这样一篇文章,帮叫车服务提高一些影响力的同时,让你可以顺利报销叫专车的发票。

---------声明---------

1,本文为杨君君原创,欢迎转载;

2,尊重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微信公众帐号 杨君君杂潭 ;

3,文章内容为个人分析,仅为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

4,分享是一种美德,欢迎将此文转发到微博、朋友圈,并与我交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车票 滴滴打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从闭着两只眼进行盗版音乐的运营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与唱片公司合作再到现在大张旗鼓的进行版权的抢夺,中国的流媒体音乐平台确确实实在进行洗白,但是这种洗白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更加站的上台面,而并非考虑到唱片行业和歌手本身。虽然得承认,帮助独立音乐人的方式是传统唱片公司所欠缺的,可是那些非独立的艺人呢?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最后跟我讲,跟流媒体平台合作,更多的是看中他们的曝光能力,让听众和粉丝更多的认识到艺人。
观察
不只豆瓣,互联网江湖里其实一直以来都不乏这样的文青公司在闯荡。它们或是拥有一位文艺青年的创始人,或是瞄准了文艺的小众群体,传播领域也限于特定的用户范围内。
观察
两千多年前,人们过春节的习俗还没有定型,直到公元前104年,司马迁编制的《太初历》的推行,使得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那时候过春节,主要还是集中在迷信、攘除的气氛中,至于爆竹声声可能需要等待几百年之后。
观察
4月1日,新浪追随网易和腾讯的脚步,把网站改版了。改版后的网站诚如解读新浪网愚人节改版背后用意所言,在视觉体验、流量效率、个性化以及资源互通方面都有了可喜变化。但是许多乐观评论由此断言门户网站已经进入Web 2.0(或者说门户2.0)时代,个人感觉还为
观察
视频网站出身,走内容 平台的路子。又进军云计算,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前几天,出了一个leUI,要打通电视、手机、汽车等等智能设备。话说微软也只要三屏合一,还是相互关联紧密的三屏,电脑、手机、平板,没敢跨界太狠。可即便是这样,仍旧是白白折腾了好几年,白白花了大价钱买诺基亚,到头来南柯一梦。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