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P2P的兜底逻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观察
2014
12/11
21:59
唐伟
分享
评论

P2P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却在中国被演绎得如神如画,单是平台数量的增长速度就令世界为之叹服,再看中国式P2P的品种和类别,也令外国人不得不服。而另一方面,从爆出问题平台...

P2P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却在中国被演绎得如神如画,单是平台数量的增长速度就令世界为之叹服,再看中国式P2P的品种和类别,也令外国人不得不服。而另一方面,从爆出问题平台的数量、原因等考究,中国式P2P的各种死法,也可称创造了世界奇迹,想想也真令人醉了。

究其原因,因为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所以,不管兜里揣着100块还是100万的人,只要一旦成为至高无上的投资人,都会用神奇国度的神奇思维自动对号入座,这才有了中国式兜底的种种神奇规则和遐想。

先来看看要求兜底的主要逻辑吧:

1、借款人是你找的,利率是你定的,交易规则是你定的、风控审查是你做的,出现风险你理应负责,不能投资人都亏了,你还稳赚不赔,天底下就没那么好的事!

2、如果不要求你负责兜底,那你就不会认真做好风控,没有了责任在身,就可以随便忽悠投资人。

3、如果平台不负责兜底,那我们还投什么网贷呀,也可以随便开个平台,反正除了问题都没责任,只赚不赔。

4、你看人家谁谁谁,都已经兜底了!这才是业界良心,这样才可以赢得投资人的信赖。平台不兜底是因为没有实力,没有实力就不要做,不能对投资人负责,还做什么P2P嘛!

5、在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社会,平台不兜底,谁还敢投资呀!现阶段必须兜底,以后规范了可以不兜底!

凡此种种,照此逻辑脑洞大开的话,完全可以出版一本《网贷平台兜底的十万个为什么》。

其实,众多的理由看似五花八门,言之凿凿,归根结底就一个理由 因为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任何事物要得到成立,都必须遵守中国式的潜规则。本人无意、也无力挑战这种潜规则,也十分理解上述的种种观点和理由,但却十分愿意和诸君就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像前述关于网贷平台兜底的观点和金融的本身属性是相矛盾的,至于如何矛盾的,请查看银监会官员对于 平台自身不能提供担保 的讲话精神及各类分析解读文章。

本人认为,提出关于网贷平台兜底那些充足理由的人,只学到了中国式思维的皮毛,属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初级段位。虽然真相一般都比较难看,真话也比较难听,但金融这件事必须讲真话,不是以你个人的喜好意志而转移的。

首先, 兜底 说穿了就是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问题,是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一种手段,是一种风险转嫁或补偿措施,处于风险控制链条的最末端环节。现在网贷行业的 兜底 概念,是人为地将其本身的狭义功能被放大到了广义的范围,要控制风险,还真不是一句兜底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投资者说,我又不是金融专家,搞不懂那么多的问题,就想找个靠山能在借款出现风险时能补偿我的本息,只要有了兜底,什么都不再重要了。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风险控制的核心是预防,如果风控链条的前面环节都不做好,把赌注全押在最后一个环节,也未免有点太不靠谱了吧?打个比方,你是愿意拥有一个运动员般的好身体呢,还是说不管身体好不好,只要给你配个有个可以起死回生的华佗式好医生就行了?

投资者可以说,我既要好身体,又要可以起死回生的好医生!是的,完全可以,但这个好身体是基因确定的,也就是项目本身,好医生是风控手段决定的,而不是平台宣称自己就是那个好医生。要当好医生,是有专业要求的,这种专业不是一个P2P平台就可以轻易做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有那个技术实力的专业医生,而不是自己去当医生。

现在问题来了,正因为目前的监管真空期,善于创造奇迹的聪明人们,开始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大比拼:拼爹已蔚然成风、包装要多美有多美、种种承诺拍胸脯 五花八门的画面美得不忍直视。就是没有人引导投资者正确认识该怎么投资、该怎么选择平台、该如何保护自己,为什么呢?

一是大环境使然。在目前网贷行业发展初期,有限的投资者人数与日益增长的平台数量之间的供求矛盾,导致众多平台为拉拢投资者不择手段,既然投资者是上帝,上帝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吧,甜言蜜语、小恩小惠虽然只算小儿科,但见效很快呀,谁还有耐心花心思从长远计呢?至于长久的发展,谁爱考虑谁考虑去吧,我们现在要只争朝夕呢!

二是网贷的特性使然。中国网贷行业的投资产品大部分属于次级债务,真正达到严苛风控标准的没几个,这些信息不可以向投资者真正公开,否则,傻瓜才来投资。但总要回答投资者担心的风险控制问题呀,怎么办?你投资的产品由我们兜底,还有什么担心的呢?再通过各种渠道灌输 平台兜底才符合中国国情 、 兜底的平台不一定安全、不兜底的平台一定不安全 等等。

于是,平台兜底似乎成了毋庸置疑的中国式P2P行业潜规则,这既有无良平台居心叵测的引导与推波助澜的炒作,也有不明真相的网贷小白鼠糊里糊涂的轻信与盲从。要知道,习惯大鸣大放的中国人,永远不缺乏跟随潮流的兴趣,哪怕在金融这个严肃的领域,也习惯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情感代替情怀。

这就是中国式P2P的平台兜底逻辑,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却永远和金融的本质或规则无关。纵观中国金融市场在长期的管制和压抑之下,近年来逐步开放之后,从全民放贷的热情到全民追债的奇观,每天上演的悲欢离合,正是金融用它特有的游戏规则教育着市场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理性,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但,我深信,无论多高的浪头都将退去,那些没有底裤的裸泳者,终将被如梦初醒的人们拍死在历史的沙滩上。

注:想要看到更多关于 P2P平台该不该兜底 的文章或参与此讨论,可以点击:【征稿喽】P2P平台该不该兜底?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 钛媒体 或 taimeiti ))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P2P 金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去年年底,12306网站发生严重的用户个人数据泄漏事件,你是否对其失去了信心了呢?尽管12306购票网从创立至今一直都饱受诟病,可是它作为火车票网络销售的垄断者,我们仍需使用它。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观察
当然了腾讯的第四儿子微信的火爆对腾讯微博也是致命一击,腾讯微博也像一个老三一样长辈不疼兄弟不爱的局面,所以腾讯微博的命运出生前就是一个梦想美好结果弃凉的命运,当然了腾讯微博已经还一直在我们身边,它像一个已过中年未奔老年的长者默默萧然殆尽。
观察
在上市的关键当口,微博突然遭遇了很多唱衰的声音,而且直指对投资人影响最大的活跃度,不得不让人心中生疑。中国互联网行业始终是一个充满各种角力的江湖,关键时刻背后捅刀子的行为并不罕见。微博商业前夜遭遇唱衰,很难说这完全是偶然的巧合。
观察
马云在金融中不断试探政府底线,并多次试图通过舆论向政府表态。其在余额宝推出之后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采访,并在采访中毫不客气的批评说:“靠今天这样的机制,我不相信能够支撑30年后中国所需要的金融体系。”
观察
黑格尔预言,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会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而第二次是作为闹剧出现。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