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使用新浪微博的人有多少?

观察
2014
12/05
11:42
Paul Mozur
分享
评论
中国人气最高的微博新浪微博常常被描述成是一个虚拟城市广场,在这里,中国人能够以中国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自由度公开讨论从政治到流行明星等众多话题。如果是这样,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这个广场远没有看起来的那么人山人海。

该研究是由香港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研究人员进行的,旨在研究一个约30,000名用户组成的随机样本,进而考察哪些人在使用新浪微博。57%的研究对象在调查期间内没有发过微博,表明他们要么是非活跃用户,要么是所谓的 僵尸账户 中的一员,是营销机构为真实账户操纵关注者数量而创建的账户。

但不止如此。上述研究更深入地考察了调查期间发过微博的约12,000个账户,结果发现新浪微博与其说像个城市广场,不如说更像是伦敦海德公园(Hyde Park)里的演讲角,由少数直言不讳的用户主导着讨论。在一个为期七天的时间段内,研究人员发现,有86.9%的用户没有发过原创帖,有88.9%的用户未转发过别人的原创帖。相比之下,有0.5%的用户在七天的时间里发了20篇以上的微博,另有0.5%的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转发了40多篇不同的微博。

研究是在2012年进行的。据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傅景华(King-wa Fu)说,自那之后的发展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用户的行为,这些发展包括尝试实施一个实名注册系统和增大审查力度。

虽然如此,研究结果让人们对社交媒体服务新浪微博有了新的重大了解。新浪微博一直被赞为重塑了中国的公共讨论平台,但人们对它的了解仍微乎其微。分析人士不确定新浪提供的微博数据有多大意义,他们尤其希望了解有多少人经常使用新浪微博。

据新浪说,截至2012年底其注册用户有5.03亿人。按上文提到的调查期间内未发过微博的用户比例57%计算,则有不到2.20亿的用户曾在新浪微博上发过帖子。该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只有约3,000万用户一周内会发一篇原创帖。

新浪去年底在最近一次收益电话会议上说,新浪微博日活跃用户有4,620万人,这意味着活跃用户中有很多不是在发微博或转发微博,而是在 潜水 。

同样地,世界最知名的微博客服务推特(Twitter)的活跃用户也远远低于用户总数。去年夏天,研究机构Semiocast估计,推特用户总数约为5亿,活跃用户有1.7亿。Semiocast将活跃用户定义为,在为期三个月的时间段内发过信息、关注过另外一位用户或改变过头像的用户。和新浪微博类似,推特也有很多用户主要是在 潜水 ,登陆只是为了看帖,而不是自己发帖。

该公司2011年在一篇博客中写道,我们有40%的活跃用户只是登陆看看有些什么事发生。

上述研究发现,只有不到5%的非僵尸新浪微博用户发的微博有人评论或被转发,这表明新浪微博上的大部分讨论是受少数有影响力的微博用户的推动。

据上述研究显示,如果说新浪微博受到有影响力的用户的推动,那么也受到了用户所在地的推动。

研究发现,在考察的12,000名新浪微博用户中,有四分之一以上位于北京、上海和广东省。这三个地方的互联网用户占了中国网民总数的9%。不出所料,该研究发现,新浪微博渗透率最高的是中国更为富裕的东部沿海地区。

令人更加感到意外的是西藏。西藏的新浪微博渗透率远远高于新疆、四川和云南等周边省份。

尽管这些不一定会有损新浪微博的价值,无论是它作为广告客户的工具还是公共讨论的平台的价值,但研究结果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提醒:新浪微博上发表的观点、愿望和关注的话题仅仅属于中国互联网用户中的一小部分人。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微博 社交媒体 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抖音电商路径已明。月均超过1.8亿个短视频发布,月均超过498亿直播场观人次,月均超过1382亿条互动内容,2021年12月搜索量超过55亿,全年用户累计购买商品超过117亿件……
观察
从“互联网+”的角度看,社交网络及“互联网+社交”,是社会化行为的互联网化,因此社交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线下真实的人类社会构成。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正从2014年开始有了哪些变化?新常态如何?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观察
先是有出租车司机的抗议和交管部门的查处,关于专车是不是黑车的争议在交通运输部正式表态后才告一段落。但被交通运输部认可的专车并没有享受几天太平日子,又传出专车司机每天被收取160元至180元不等的“份子钱”的流言。
观察
现如今,iOS系统与安卓系统可以说各统治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半壁江山,而两家用户“哪家强”的问题从安卓崛起时就从未停止过。不过从各大数据分析机构统计的数据来看,两家用户在喜好、身份、经济实力以及使用习惯等各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特征。
观察
我们身边的产品,无论实体虚拟,都可以分成两类:针对生理需求和针对心理需求。我想生理需求产品大家都懂,(哎呦我说的不是大象或大姨吗),在物质条件极度丰腴的时代,解决生理需求的产品在生产上已无门槛,于是在竞争上厮杀最激烈,最容易陷入价格血战。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