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新贵们的资本游戏粉墨登场

观察
2014
12/05
11:42
王一苇
分享
评论

【砍柴网推荐】有人说,信息技术革命还没有结束。有人说,它才刚刚开始。的确,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年代,连 Facebook 和 Apple ,都已经被归入了 老资格 的一派。

四十多年前,科技创新更多来自于政府经费支持的电子科技以及生物工学研究。投资者们从这些创新中寻找商机,然后转化成为能够盈利的商品。那时,一项 5400 万美元的投资在六年内能够获得 120 倍的回报 也就是说,如果这是一家公司,它在六年之后的身价大约是 6 亿多。

而今天,硅谷里大约有 40 家创业公司估值在 10 亿美元以上,无论是 Instagram 还是 Stripe ,这些公司的创立时间都不超过三年。它们还有一些共同特点 由年轻人主导,看起来很酷,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

硅谷的年轻化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中途从常青藤辍学来创业的聪明人比比皆是,更别提毕业之后进入硅谷的精英群体了。但他们并不像自己的前辈那样将注意力放在如何迎合顾客们已经存在的需要上,而是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一鸣惊人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下一个马克 扎克伯格。许多公司的创始人来自名校,却不一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他们也许只上过一门哈佛大学编号为 CS50 的计算机科学通识课,就已经信心满满。

硅谷创业的门槛在降低,这是一个普遍的趋势。一个创业者不需要精通一个领域,甚至不需要具备什么专业知识就能够开办自己的公司,只要他有足够的想法和行动的勇气。从乐观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技术已经被 民主化 了,但另一种担忧仍然存在:技术真正应该发展的方向,是否受到了阻碍?

新的创业公司不断崛起时,旧的公司也在逐渐被淘汰。一片 长江后浪推前浪 的大好趋势下,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在 Facebook 类型的公司创业浪潮的引导下,投资者价值取向的改变,已经使得年轻创业者创业的重心从电子硬件转移到了创造 最新最酷 的软件上。被 抛弃 的硬件研发将意味着硬件的持续老化 而硬件,才是 web 2.0 的立身之本。

随着年轻一代的涌入,硅谷 老派 与 新派 间的分隔也在逐渐明显 不仅是公司业务和风格上的、更重要的是公司文化上的分隔。 老派 的公司有稳定的财报和优厚的员工福利,比如微软,但缺少的是不顾一切的冲劲,和长期的产品空白期之后,后继产品的无力。年轻一代也许在表面上并不排斥为 老派 公司工作,但大多数人仍会选择 新派 的公司,这不仅是出于职业规划的考虑,也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反之, 新派 的公司也更愿意雇佣年轻有活力的员工,原因很简单 你能想象跟一个年过半百的程序员老头儿一起在工作之余去泡吧吗?在新与旧的融合上,有少数的一些公司做的还不错,比如苹果,又比如刚刚以 12 亿美元现金收购了云计算网络初创公司 Meraki 的思科。

今日的硅谷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我们已经不再需要 IPO(首次公开募股)了,俄罗斯百万富翁的投资就已经够用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追逐开发新软件的新创公司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然而这些年轻的公司是否真如他们所估计的那样价值千万甚至上亿,仍是一个未知数。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硅谷 资本游戏 创新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诺基亚被收购是业界的一件大事,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老牌,有创新精神,也有进取精神的企业怎么会被收购?原因何在? 理念的死胡同 其实诺基亚是全世界最早提智能手机概念的企业,它最早提出了mobile computer的概念,宣称自己不再是一个手机制造厂,而是一个互
观察
1976年,一款名为“仙童F波”(Fairchild Channel F)的家用游戏机上市,这款并没有卖出多少台的游戏机之所以名留青史,是因为它给刚刚诞生的游戏机产业带来了一场颠覆性创新——它是第一台以卡带为媒介、可更换游戏的家用游戏机。
观察
一直好奇老周如何解困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牌可打”的窘境,直到昨天看到公告,奇虎360宣布拿出现金流的一半(4亿美金),投资酷派成立手机合资公司。
观察
“‘脸萌’所瞄准的核心用户群,是千千万万和我一样,有着‘二次元’漫画般人生梦想,充满活力,喜爱卖萌,特立独行又群聚而行,希望用某些符号将自己与现实保持在若即若离距离的9 0后们。”但显然,就目前的传播效果来看,“脸萌”吸引的不仅仅是80、90后。
观察
一边是微信推出的“封杀新规”,一边是微博微信的暗战,更有媒体报道称,微信公众号疑似出现负增长。面对微信这款只能聊天,无法做内容,无法做营销,支付也被经常吐槽“服务器忙”的社交产品,作为微信的运营者,企业新媒体负责人,你还对微信有信心吗?
观察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