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生不能假设,但假如给你一个亿,该怎么造一个农业 B2B?或许通过假设能发现一些原来没发现的真相。
一、庖丁与牛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
在去中间化和去中心化的认知里,起义者首要考虑的是 革命 ,挥舞互联网大刀砍掉一些无效的人和事,并试图再造一个新的生命体。
正如庖丁解牛,同样是一把锋利的互联网大刀,操刀者的刀法决定了解牛的成败。第一刀的时机、位置、力度,决定了第二刀的姿势和方向,这层层的因果关系决定了事情最终的成败。
有人把刀挥向中小餐饮店;有人把刀架在批发市场;有人把刀指向中小菜贩;有人把刀放在企事业单位食堂。从品类选择上,有人则把刀挥向小龙虾,有人把刀切向白条猪。选行业和选产品是对庖丁最核心的考验之一。
然而,三年来跨界庖丁无数,但多数切的并不美丽,终因粮草不足撂刀而亡。我们不仅要问,庖丁功力不深?刀不快?恐怕不是,或许更多是对牛的认知不足,刀法欠佳。
有两种思维的庖丁:其一,流通链思维。
他们奉行绝对的 去中间化 ,往往是激进的革命派。
从农业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细数链条上的生命体,B1-B2-B3-B4-B5 C,可以数出 4、5、 6 个层级。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有些层级长期内并没有存在价值,于是有些庖丁想抢夺批发商的饭碗。
其实,减少流通层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本没有错误。但当庖丁们挥着大刀下地时,发现 原始人 如野草,耗尽粮草才幡然悔悟,新生命体没造好且自家生意也砍没了,自宫尔。
刚刚,京东联合美团试图进军餐饮 B2B,刘强东在京东新通路成立时说过, 零售店不可替代,那么,可以替代的中间环节是什么?只有渠道商了 。刘强东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因为他有设施、有系统、有客户、有服务,还有足够的弹药。
革命派的绝对去中间化或许行不通,需要重新考虑生意里的道、法、术。
其二,产业链思维。
他们提倡联合、共享和赋能,往往是稳健的颠覆派。
玩家在考虑大宗农产品流通时,第一反应是通过减少流通链层级来建立竞争优势,会基于这个思考来考虑商业模式。然而,第一次听到一个B2B农业从业者反复提及 联合、共享、赋能 ,是在最近与深圳市中农网有限公司CEO孙炜的一次聊天中。他们没有采取掠夺式或消耗式,却已长成一家有 800 亿元交易额的庞然大物。
对于一家8年来一直聚焦于农产品流通的企业,他们遵循的是尊重业态本质,他们认为产业链条中,无论农户、经纪人、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还是各类商贩,他们存在,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中农网一方面将整个产业链上包括原材料现货的流转、加工生产、对外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为各环节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则积极与农资公司、农机公司、第三方物流、金融机构、政府等生态圈的其他参与者一起协同,推动产业基金、技术改造、参与投资,建立信任关系,逐步实现产能的共享。
无独有偶,最近市场上有一类企业很受资本青睐,就是专为农产品中小批发商、贸易商、餐饮食配商等服务的 Saas 服务商,帮助商家提升效能,节省成本。如果这些中间商是即将消亡的群体,此类服务商便也没有市场价值,而事实恰恰相反。这些都与革命派的思维也是背道而驰的。
二、产业与产品
两种思维有两种结局,但我们也不能武断判定孰优孰劣,我们继续探讨下,农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产业?
谈到农业,这些关键词你并不陌生:信息不对称、产品不标准、品质不够稳、质量欠安全、物流成本高、缺周转资金、产品损耗高、产地太零散、生产不规模等。
再谈到农产品,有水果熟菜、禽蛋肉奶、米面粮油、干货副食等,每个单品上下游的商业生态和交易场景均有所不同,意思是此单品的B非彼单品的B,B2B里的 B 并非同一族人。生意圈很复杂,决定了这个市场绝不可能套用某一个模式搞一刀切。
大量庖丁和资本涌入农业B2B,我认为农业有三点优势:
产销分离。农产品产区往往不是销区,比如中农网旗下白糖业务,分别在广西、云南两大主产区设立公司,消费却在北、上、广、深及沿海城市,苹果、橙子等大宗水果也一样。
时间错配。绝大部分农产品是 季产年销 ,不能马上卖掉,一个季度的产品要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
大小错配。农产品有些是供应端很大,买家很小,有些则是买家很大,但种植大户、饲养大户的规模并不大。
而互联网恰恰可以消除这些差异,把空间、时间、大小维度拉平,这是在我国发展农业互联网的优势环境。
行业归行业,产品归产品。回到主题,假如你手里有一个亿,该怎么切这个市场?选品类就成了一件特别需要逻辑和智慧的事情。
比如,一个切入点是聚焦山东烟台解决苹果流通,一个切入点是扎根上海崇明解决熟菜流通,你选择哪个?
于是,我们不得不考虑另外三个问题:
第一,集中。山东烟台盛产栖霞红富士,闻名世界,种植规模达百万亩,年产值达百亿元,这是一个生产集中且有相对规模的市场。蔬菜则不一样,几乎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蔬菜园,上海有崇明,北京有大兴,山东有寿光,南方有云南、昆明等,产区分散且不规模。
第二,标准。苹果和蔬菜相比,谁的标准化程度高?答案自然是苹果。蔬菜的地域消费偏好太大,北方人和南方人永远不会吃同样的蔬菜。加之蔬菜本身高损耗、不耐储等特性,决定了大宗流通的难度。
第三,规模。品类规模和客户数量是判断是否介入的数据支撑。全国苹果产量每年有四千万吨,达两千多亿产值,山东烟台只占 10%左右。但,沿着北纬 37 度一路向西,还有山西、陕西、甘肃、新疆等集中产区。这种集中且规模的特性,更容易找到一套相对标准的打法。
选择谁?如果不考虑自身内部产业整合等其他因素,选苹果的胜算一定大于蔬菜。
正是基于综上判断,中农网单独投资成立了一家专注水果 B2B 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服务公司,名叫中农易果。中农易果正是首选了一个相对窄而标准的 苹果 赛道,而非其他水果,并首先扎根在山东烟台,先拔第一根萝卜。
中农易果总经理乔羽介绍,经过两年扎根,2017 年联动上游苹果经纪人已完成 6 万吨的苹果调配,交易额达 2 亿,实施供应链金融 1.4 亿元,间接带动烟台苹果市场近 15 个亿的交易。
当下,恰逢中美贸易大战,中国阻击美国欲加美国农产品关税,美国的苹果正是核心产品之一,这恰恰给国产优质苹果带来更多销售机会,也是国产苹果产销对接的机会,这对中农易果是一个利好消息。
三、模式与价值观点一,商业模式决定商业价值,商业价值要回归商业本质。
价值创造是生意人奉行的商业准则,但谁会承认自己没有价值?原则上,只要在某件事情上投入足够时间和资源就能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是否禁得住商业推敲?
诸葛修车是汽配行业的 B2B 电商,撮合上游汽配商城和下游的修理厂及汽配经销商。曾经估值达 60 亿元,2017 年 1 月,创始人转让股份时,估值只剩 1225 万元。
业界资深人士李平评论,因为经销商对平台毫无依赖性,他们通过汽配城也可以批量拿货,这样的模式隔靴搔痒,可有可无。你的模式必须能把效率提高 20%~30%以上,否则根本无法撼动原有的产业链。所以,大部分 B2B 都是伪模式。
我赞同上面的评论。正如,有的农业 B2B 的商业构架是旨在解决产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农产品的流通远非只有信息对称就能行,我们还要考虑上下游 人 的痛点,以及流通设施的障碍问题。
B2B 终究是人与人的生意,如果不能帮助 人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商家对你企业自然没有依赖性,解决 人 的痛点永远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
观点二,高阶商业模式应该是一个闭环服务生态。B2B 有三个场景,农业 B2B 也不例外:
第一层,是信息。阿里巴巴的 1688 更重要的价值依然是信息撮合,更像是一个信息流平台或推广公司,交易和评价是配套的基础设施。
第二层,是交易。直接切交易难度非常大,要问一个问题 客户凭什么在你这里交易? ,某田网曾经犯过一个错误,简单粗暴的把交易线上化,但实际上并没有提高交易效率。货能控的住吗?品质能保障吗?没有线下设施甚至金融系统的保障,怕是完不成。
第三层,是生态。没有 信息-交易 的闭环,不太可能打造一个深度服务生态,这也是中农网打造农业产业链闭环生态的逻辑,它试图赋能食物链上的生命体,以提高流通效率。以客户价值为归依,它践行着两件事情,一是帮客户赚钱,一是为客户省事。最终帮助平台客户降低了10%~20%融资成本,流通成本最高降幅近70%,白糖流通周期由7到15天缩短至1到3天。
描述很复杂,但结果好神奇,它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我们就要谈到下一个主题:设施
正如堵车,原本 10 分钟的路程,交通拥堵时 60 分钟都过不去,如果目标是将拥堵时间降低到 30 分钟内,那么就需要对原有的道路设施进行改造,或者重修,或者搭桥,或者拓宽。
四、技术与设施
产销对接需要一个闭环的供应链系统,要实现供应链的闭环,线下的仓库物流便是实施闭环供应链的战略资源。迄今为止中农网在全国拥有超过400家仓储合作网点,已实现700万吨货物流转量,100万吨货物发运量。而且,集约仓配和物流同时也解决物流运输成本高、配送难等问题。
用数据去指导经营,是每个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中农网五大品类、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集成、交易、供应链、仓储管理系统,其所形成的海量行业的订单数据、交易数据和物流信息,为释放数据潜能,深耕数据红利,科学决策经营方便提供了保障。
有了以上技术与设施,再介入供应链金融业务,那一定是B2B平台天然的优势。比如找钢网,经销商可以拿钢材抵押贷款,如果经销商能还上钱,找钢网就赚利息,如果还不上钱,找钢网就可以将货物9折卖掉,售价90万,还能赚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