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从2016年4月8日起,我国正式实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政策规定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的单次交易限值为人民币2000元,个人年度交易限值是人民币2万元。额度内的交易关税为0,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全额征税。
近日,听众李先生向中国之声反映,自己去年海淘购物时,被商家告知,每年2万元的跨境电商额度已经用光了,但李先生自己根本没买那么多的东西。查询后发现,自己的额度,早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他商家消耗殆尽。在新的一年,他的额度还在继续被消耗。跨境电商额度使用需要购物者的身份证和姓名才行,谁使用了李先生的额度?过程又是怎样的?
上海的李先生在2017年双十一期间,打算通过跨境电商买些日用品,付完款之后,第二天客服人员发消息告知李先生2万元的额度已经用光,客服取消李先生已付款订单并退款。
随后,李先生通过海关总署下属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额度查询平台进行了明细查询,发现2017年的额度,他自己用了1500元,其余的18500元额度,被他人以李先生的名义进行了消费,而购买的渠道遍布各大跨境电商平台。
除了一些小型电商平台之外,李先生发现,有人还通过几家大型电商平台使用了他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了清关,在联络海关、警方进行登记之后,李先生发现,今年还有人继续用他的名义进行清关。
李先生说: 我联系了海关,让我去找警方报警。警方做了笔录,但回复说他们也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2018年1月份,我又进行了查询,发现又有一家电商平台冒用我身份信息进口商品。
无独有偶,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自己也有一笔被冒用的跨境电商购物,平台信息显示,有人使用了记者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和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在广州一家跨境电商平台购买了几百元的奶粉,记者随后联络了该电商平台,工作人员黄先生表示,他们没办法核实身份证是不是由本人使用的。
电商:要号码和姓名。
记者:不用原图吗?
电商;不需要原图,海关那边判断,只需要姓名和身份证号是没问题的,我也不会去验证身份证和会员信息。
电商平台工作人员黄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查询发现,不光是记者的名字,真正的买家还使用了其他几个人的名义在该平台购买商品,全都邮寄到了黑龙江,但是他拨打电话号码联络,对方却说是在广西开店,想通过这种方式避税进货。工作人员表示: 它是一个商铺,见到我们的货物非常便宜,他的额度已经买完就用别人的额度去买,在我们这里注册了好几个账号,他说网上找的别人身份证信息。
哪个渠道泄露了身份证信息?在手机号已经实名制的今天,为什么只凭借身份证号和姓名就可以清关?此类事件还有多少?记者拨打了海关12360咨询电话,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类事件他们已经遇到很多了, 之前其他消费者跟我们反映过这种事情,一般是个人信息被盗用了,可能在某个地方泄露了,有人冒用您的名义去进行通关,额度涉及比较大而且比较频繁,建议您跟公安部门报案处理,海关这边没办法判断是否是您本人操作。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很多时候都需要使用姓名和身份证号,他们无法查清个人信息是在哪个渠道泄露的。还有消费者向他们反映,收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空包裹。
查询有关个人身份信息泄露的报道,不难发现,个人身份信息早已成为网络黑市上倒卖的 热门产品 ,半年前还有一名前电商平台工作人员伙同他人盗取了50亿条个人信息。
李先生告诉记者,信息已经泄露,他只是希望未来对信息的使用与核实,能更加严格,希望有关部门能够进行核验。另外对这些冒用公民身份信息的平台进行一定的处罚或者约束,希望海关在做进口清关处理时能够对公民负责,占用公民的进口额度会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