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腾讯和京东宣布一起投资服装特卖电商唯品会,以现金方式投入8.63亿美元,入股价格比之前周五唯品会交易价溢价54.6%,当晚在美国上市的唯品会股价上涨40%以上。
这是12月腾讯第二次在电商零售领域买买买,之前,腾讯以42亿元人民币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和它旗下的新零售品牌“超级物种”,京东也早已经是永辉的战略股东。
腾讯 vs 阿里:仅仅是巨头之战?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腾讯和阿里巴巴是两大生态级公司,腾讯在电商零售的买买买,最简单直接的解读是,这是两个生态的竞争与冲突。
只不过这一次,竞争不是阿里试图推出来往或钉钉等社交产品,而是腾讯联合京东继续增强电商实力。
比如行业分析师尹生就认为,“在阿里的布局中,很可能早已将其与京东的竞争视为与腾讯体系战的一部分。”
阿里在实物电商和服务交易领域的动作更多,2017年它一直在强调新零售,12月它也投资224亿元港币入股拥有大润发和欧尚两个超市品牌的高鑫零售,并提出全面要约收购。
从‘移动互联网’到‘数字经济’
不过我认为,从两强竞争角度看固然有意思,但更重要的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动作可能反映了大趋势,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新浪潮正在到来。
过去七年中,我们经历了移动互联网浪潮,从资讯、到社交、到游戏、到实物电商、到城市生活服务、到交通出行,各个领域都被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
但到2017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已到终局:这一年的最创新产品大多是过去的延续,比如共享单车摩拜与OFO,或腾讯的王者荣耀手游,又或者知识付费。
2017年,人们寄予最大期望的一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但有潜力的新技术变成全面的实际应用仍需时间。
2017年真正的大热门是互联网和各个产业领域的融合。这被冠以互联网+、新零售等各种名称,也有人造出OMO(Online-Merge-Offline)这样的新缩写词出来。相对而言,我更愿意说,这是一种与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相对应的“数字经济”。
因而我们或许可以这么解读,腾讯和阿里巴巴大笔买买买,是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做准备,在未来数字经济中,它们希望继续保持在互联网产业里面的绝对优势。
资金和流量就是它们当前最强大的资源,二者均在动用这两种资源布局未来。
数字经济:线上线下的全面融合
关于线上线下融合,曾经火热的、专注于服务业的O2O(Online-to-Offline)未能达成目标。
但现在看起来:
不管是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从线下店出发的,
还是京东超市、天猫超市等从线上店出发的,
还是美团、饿了么等从外卖等服务出发的,
又或者小米生态链或网易严选等从商品制造端出发的,
它们都展示一种可能性:线上线下融合似乎找到了新路,数字经济开始涌现。
特征1:重资产
前几年的O2O未能成功,除了时机当时尚未成熟之外,一个关键原因可能是,要融合互联网和实体产业,互联网公司试图仅轻资产做对接匹配的技术平台、试图以平台模式和互联网流量去撬动某个庞大的实体产业并不现实。
对比而言,京东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美团与饿了么的外卖骑手配送队伍、共享单车公司大量投放的自行车、以及直接参与商品生产的小米生态链,采取的都是重资产路线,并深入介入产业链条对之进行大改造。
现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买买买,则是更大规模的重资产。
特征2:线下
实物电商和生活服务交易通常有线上流量、线上店面、线下店面、生产环节等数个环节。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变迁中,重点变化均发生在线上,移动互联网带来了大量的新用户和有待满足的需求。
即便像滴滴出行、小猪短租这样的公司略介入线下,它们做的也主要是以互联网平台来“赋能”或“动员”服务的提供者接入互联网,它们至多会以某种方式去规范和提升服务质量。
但这一次,从移动互联网向数字经济的跃迁, 新用户、新流量、新需求更多地出现在线下。
在2017年,我们因而看到,新出现的主要现象其实可看成是线下店面的扩展:
一方面出现各种新型店面,
一方面是线下配送基础设施进一步发展。
这带来一种潜在变化可能是,传统店铺会被新型店铺所取代。
就个人体验而言,我这样深度依赖互联网的人去在传统线下零售店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看, 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就很像未来新店铺的一种原型 ,它们由服务化的店面加配送队伍组成,和我们熟悉的实物电商或传统店铺均不同。
买下数字经济的未来
未来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经济究竟是什么样,现在没有人能清晰地预测,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数只能算是未来的原型。
当然,线上的内容、流量、计算能力也在同步增强,并且因为没有原子的羁绊远线上的变化比线下要快。
但不管怎样,情况已经很明显,下一波数字经济的主要竞争前沿已经转移到线下。
总的来说,数字经济的新浪潮正在到来,而腾讯与阿里巴巴在试图买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