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差评成卖家心病 电商平台遭遇治理难之痛

电商
2017
12/05
10:12
须臾
分享
评论

恶意差评成卖家心病 电商平台遭遇治理难之痛_零售_电商之家

2017年12月5日消息,对网店商家而言,潜伏在电商平台中的差评师,是如同梦魇一般的存在。如今,如何整治职业差评师依然面临极大的困难,以致于曝光买家信息这样“以暴制暴”的手段也逐渐在网络盛行。

近日,百度贴吧上的“差评师曝光台吧”引发广泛关注。据《法制晚报》报道,不少买家对买到的商品进行差评之后,个人的电话、家庭住址等信息就被曝光在该贴吧上,且相关信息均属实。《电商报》记者进入该贴吧时发现,该吧于2014年创建,截至目前,帖子数达771件,关注人数有239人,不过相关曝光信息已经消失,疑是遭到删除。

除了该贴吧,电商报记者还了解到,网络上存在一个名为“淘宝差评师曝光平台”的网站,只要在该网站输入买家的相关信息,就能查询到对方真实姓名、家庭住址、邮编、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不过目前该网站也已处于不可登录状态。

尽管“曝光差评师”事件暂告一段落,但职业差评师的存在,始终是广大卖家的心病。差评的作用固然有利于买家规避不法商家的风险,但不可否认的是,站在卖家的角度,职业差评师确实给网店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的困扰。有淘宝店主表示,顾客好评率直接影响产品排名和销量,遇到一个差评可能一天就要损失几十单。再加上与之配套的删差评产业链,恶意给差评后勒索卖家,已经成为职业差评师获利的惯用手法。

对此,国家也在早些年就落实打击恶意差评行为。2013年7月,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对杨某等12名“淘宝差评师”敲诈勒索案作出一审判决,主犯杨某犯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成为国内因恶意差评获刑首案。

面对差评这一损害卖家利益的黑色产业链,也有电商平台加以干预整治。阿里于2015年建立了“消费者诚信数据模型”,监控数据显示,平均每周被“模型”命中的恶意差评达15万条。而 “职业差评师”ID的增速也相当高,曾在峰值时接近每周4万个。就数据来看,差评师的基数及增速都十分惊人,恐怕将成为平台方插手治理的痛点。

从近期差评师曝光的事件来看,卖家、普通的消费者以及职业差评师之间的关系依然十分微妙。在成熟的差评产业链面前,平台方的监管面临严峻的挑战。卖家泄露买家个人信息的行为固然要予以谴责,但平台方也须得加强整治,提高差评师的作案成本,让差评失去牟利的价值。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控制消费者并非易事。虽说下调关税后,在国内也可轻松买到海外商品,但会对中国企业造成打击。
电商
快消品B2B目前基本为三种模式:直营模式、撮合模式、便利店翻牌模式。 但不论是那种模式,要从哪个方面切入?最终要落脚于那个方面?是必须首先要思考清楚的问题。因为这是涉及B2B
电商
6月17日消息,天猫最新发布的显示,6月1日 16日,已为车企带来超过12万订单,达到去年同期近2倍,相当于中国第一大汽车经销商集团旗下100家4S店一年的销售总量。截止6月16日,一汽大众
电商
阿里文娱电影演出今日宣布正式成立现场服务品牌“淘麦郎”,并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为ISO)四项认证。
电商
4月30日消息,据新浪科技报道,在美国上市公司中,亚马逊从疫情中的受益最为明显,2个月市值增长了900亿美元。自2月中旬以来,亚马逊市值大幅飙升9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受此影响,该公
电商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