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还未到,天猫与京东就已经“大打出手”了。日前,天猫新增《“买贵必赔”服务规范》公示通知,与往常不同,天猫明确指出在同等条件下消费者在天猫中购买的商品价格如高于京东自营的商品,天猫将为消费者补偿差价。
据悉,天猫新增《“买贵必赔”服务规范》公示通知,根据通知显示,消费者在天猫商家店铺内购买了带有“买贵必赔”服务标识的特定商品后,如在同一天该商品的天猫实际成交价格高于用户在京东平台上相同品牌、型号、颜色、存储容量的京东自营商品的订单成交价格,消费者可以向天猫申请差额补偿的服务。
此外,天猫在规定中直接写出,京东自营商品指京东自营销售的商品,PC端中标注“JD自营”或“京东自营”,以及移动端标注“自营”的字样均为京东销售的商品,上述商品将成为天猫撬动京东自营的第一步。
双十一前,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对战的火药味甚是浓厚。怕是逐渐壮大的京东让天猫看到了危机,据此前阿里和京东二季度财报就可看出些蛛丝马迹。
据公开数据表明,虽然天猫仍占绝对领先地位,占比51.3%。但京东的占比在扩大,已经达到32.9%,唯品会与苏宁易购分别以3.2%和2.5%位列三四位,剩余几家电商企业的市场份额均不高于1%。
要知道在第一季度报告总,天猫当时以55.8%的市场份额为位居首位,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分别以26.7%、3.4%、2.6%的市场份额位居其后。比较数字可以发现,天猫市场份额一个季度下降了4.5%,京东上涨了6.2%。
也就是说,京东成为第二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份额唯一上涨的电商企业,并且上涨的份额大部分来自主要的竞争对手天猫。而且天猫的市场份额并不乐观,面临失守50%的市场份额只有一步之遥。
业内人士认为,天猫此举是扬长避短同京东展开竞争,利用价格拉取消费者对京东自营的关注度,意在借助消费者向品牌商施压,最终争夺的核心依旧是流量以及背后的大数据。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在在商品品质和品牌方面的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