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上映的大片《敦刻尔克》让人感受到:“原来撤离也能这么有激情和感染力!”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动性的撤离却并非都那么美好。毕竟再怎么主动撤离,其实也是出于种种原因,更像是被逼迫下的无奈。
而近段时间在京东这一电商平台上,众多品牌就上演了一场“敦刻尔克式”的集体大撤离!在加速撤离京东的背后,除了“二选一”这众人皆知的原因外,更有其他原因的存在,成为决定性因素。
撤撤撤!一场“反教科书式”大撤离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服饰品牌的撤离成为京东平台上惹人关注的热点。据了解,这并不是单个服饰品牌的独自行动,而是多达数十个品牌的集体行为。短短一个月时间,涵盖女装、男装、内衣等在内的数十个服饰品牌就彻底与京东say byebye。这其中,不乏很多知名品牌,如海澜之家、柒牌等。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些服饰品牌玩转的还是一场“反教科书式”大撤离。因为它们并不是因为业绩太差而撤离。相反,它们在京东上的业绩表现几乎都处于增长的态势中。赚着钱却还是要撤撤撤,这样的反常行为不由得让人深思。而且它们并不是放弃电商平台,只是放弃了京东,在其他电商平台依然会开放。想必遇到这种情况,京东只想说一句:“扎心了,老铁! ”
“二选一”之外的原因:京东太过强势
撤离的背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然是由来已久的“二选一”,商家夹在天猫和京东之间很为难。虽然两大平台都表示并未对商家施加压力去强迫“二选一”,但从此前的很多信息中都能看出些许苗头。
但其实,就算不是平台给予商家压力,商家自己也对平台的实力在心里有个小算盘。据易观发布的《中国B2C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7年第2季度》报告,天猫服饰市场占有率达到80.7%,位居榜首。京东以8.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唯品会7.1%位列第三。可见,天猫已经在服饰市场占有绝对优势。
在天猫上,服饰品类更容易形成集群效应,消费者也喜欢去扎堆购买。而京东毕竟是靠3C起家,服饰品类相对而言是其“软肋”。虽然部分品牌业绩增长较快,但或许只是限于基数太低,与天猫相比有可能还不必备可比性。
除了要选择平台这一原因之外,京东太过强势也有可能是商家选择撤离的原因。早在京东大张旗鼓举行的618购物节当天,裂帛就与京东决裂。后者表示京东太过强势,让其丧失了自由定价的权利。此外,创投新闻也曾在9月12日报道,有建材商宣布撤离京东,理由均是京东侵犯其自主经营店铺的主权。
虽然京东一直强调并未给出不利规定,甚至还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但这样单方面的态度在众多服饰品牌撤离的浪潮面前显得太过无力。其实京东在自营方面做的确实很好,无论是商品质量、送货速度,还是售后服务等都是业内标杆。但在与第三方商家的合作上,却总是磕磕绊绊,其中很大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京东缺失了一些“人情味儿”,商家有些不能接受。
强化合作,从共赢角度出发
从整个电商行业来看,电商平台几乎都有着“强势癖”。它们是制定规则的一方,而一旦发现规则对自己不利时就可以肆意更改,并没有与商家进行深度探讨,去达成双方都满意的规则。在这样的态势下,今天商家撤离的是京东平台,未来又是否会从其他电商平台撤离?
撤离看似是有骨气的做法,其实还是因为在双方的关系中商家为弱势方,只能以这种最激烈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无奈和愤怒。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参与其中,与电商平台、商家等共同制定相应的规则,从共赢角度出发去强化合作。
在电商平台、商家利益接触的范围内,寻找一个能够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最终,打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电商环境,让参与其中的各方都能受益并携手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