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erPlus花加,知名鲜花类电商,倡导用鲜花点亮生活。近期,花加因“毒花马利筋”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受毒花事件影响,FlowerPlus花加不仅遭到用户对于安全的质疑,还面临订单严重下滑、投诉率激增等困境。为了应对一系列连锁反应,近期花加推出大力度的促销,希望借此拉升订单量,但是烧钱补贴伴随却是鲜花品质与服务体验的下滑。
订单下滑 花加线下摆摊
受“毒花”事件影响,FlowerPlus花加不仅遭到用户对于安全的质疑,还面临订单严重下滑、投诉率激增等困境,导致其不得不减少甚至终止与物流供应商的合作。
订单下滑影响的不仅是物流供应商,还波及到花材供应商。据悉,花加的花材采购来源于两部分,第一,花加在云南拥有 8000 亩的自营花田,第二,花加搭建了一支鲜花采购团队,与云南当地的花材基地、农户等花材供应商签约采购,约定按照一定数量采购花材。
有知情者向中国青年网记者反应,8月份之后,由于订单量减少,在云南采购的花材无法从平台消耗掉,为了处理这些过剩的花材,花加的员工在云南的批发市场开设了一个批发摊位对剩余花材进行售卖。
业内人士指出,鲜花电商的交易量会由于天气、物流等因素出现波动,采购花材出现大面积剩余也不是偶发现象,通常剩余花材会如实计入损耗,也有部分流入线下,比如批发市场、线下花店等,但建议企业应合理监控线下的交易情况,避免采购端中饱私囊。当然最重要的是,企业应按需采购,合理预计采购量,避免大面积库存积压。
促销战略带来品质下降
记者了解到,近期花加推出大力度的促销,单束低至19.8元,可见花加迫切希望拉升订单,并且决心快速改善订单下滑的境况。但是烧钱补贴,也不能放松鲜花品质与服务体验。
本周一,是花加派送鲜花的日子,却成了客户吐槽日,有网友向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当天收到的花加鲜花甚是“惨烈”,不仅花瓣严重受损,就连花托都出现了腐烂现象。该网友称上期鲜花更加“惨烈”,“我同事说,每次给我送来的都是烂花,这人品也是可以了。”
无独有偶,另一位网友在朋友圈发出的花加鲜花,部分花朵已经蔫得“垂下了头”。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收到花时就很失望,当时一冲动定了3个月的,已经送了四次,只有一次比较满意,并称“等消费完了,再也不定了。”
鲜花品质下降,而服务水平也跟不上。有微博网友反应花加关掉微博评论和花加社区连接,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投诉量,并称:这样的公关只会让愤怒的花友更愤怒,做好紧急售后处理才是正确的吧。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艾媒咨询的数据来看,在众多鲜花电商平台中flowerplus的用户满意度排名末端。因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给消费者造成“花钱买罪受”的消费体验,基本意味着消费结束了。
目前整个鲜花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期,如此的消费体验可能会给市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一旦其他鲜花电商也加入到疯狂的价格战,那么对于整个市场来讲无疑于灭顶之灾。
某知名投资人表示,鲜花电商产品涉及诸多物流保鲜及艺术搭配问题,资本及运营者应更加深入地探索产品内容的扩展,以品质树立品牌形象。随着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普通消费产品只有附加更多的服务、创意,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也推动市场整体需求,带动品牌持续发展。
FlowerPlus花加深陷融资迷局
公开资料显示,FlowerPlus花加最新的一轮亿元级别的融资是今年 7 月份公布的,昆仲资本领投,真格基金等参与。
记者了解到,在“毒花”事件之前,《北京商报》、蓝鲸TMT等媒体曾报道花加平台疑似通过虚报融资轮数和金额意图造成占领行业市场假象。而花加平台相关负责人公开否认了该说法。
据北京商报报道,FlowerPlus花加宣布融资亿元或为施压投资人。报道称,巨额融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鲜花电商以及花加模式的看好。不过,7月14日市场又传出消息,花加本轮融资额存在水分,实际情况投资机构规模有限,真格基金仅为跟投,昆仲资本投资额不超过千万元。还有消息称,此前花加在一个月前进行过工商变更,但本轮融资额迟迟未到账,花加或是在用曝光的方式施压投资人。
也有媒体指出,花加目前正处于烧钱补贴阶段,融资到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命脉。《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家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的鲜花电商,却被曝虚报融资数额,以及被大量投诉鲜花不鲜,甚至运营两年后才获得行政许可,法律界人士指其或涉嫌违法。花加负责人否认了以上说法,称花加融资非常顺利。
记者发现,花加A+轮融资时德同资本退出。据悉,2016年,德同资本7家被投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作为一家早期风险投资机构,如此成绩足以说明其卓越的投资眼光。但其却在一年后撤出花加,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投资退出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回报高了就把股权卖了,但该项目还在A轮,增值应该不会很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投资机构不再看好该企业,所以决定退出。
也有人士认为,目前在Flowerplus的股东名录中,没有任何一家股东的占比超过10%,德同资本如此大规模的基金在其中,更像是大鱼带着一群虾米在玩。因此,股东分散或许是德同资本退出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