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亚马逊推出了校园新零售项目Amazon Instant Pickup,客户通过手机下单即可到线下实体店相应的储物格中提取商品。在国内也有类似的一个创业项目:物网科技旗下的全封闭式无人零售终端——24爱购。亿欧此次实地探访24爱购并对话物网科技创始人王镇方,解读他眼中的无人零售。
互联网+机械臂,实现随买随取
“并非因为追风口,最初的想法是做一个小区共享的仓库,只要居民有需求,就通过管道技术可以将货物运送到家中的客厅。现阶段的小区管道可以实现流体全自动,无法实现固体运输,但是项目需要各个机构的配合,落地太复杂。因此24爱购相当于就做了一个压缩版。”这是亿欧问到为何启动无人零售项目时,王镇方给出的答案。
24爱购目前只在北京通州的天时名苑小区内投放了一个终端,在此之前,物网科技已经进行了五年的物网系统研发工作。本质上,24爱购更像一个大型的自动贩卖机,外形类似于快递柜,内部根据品类和温区分设了四个仓储区。用户在App或者小程序上下单后,系统通过控制机器人和机械臂进行拣货并放入储物格内,用户根据提示即可从储物格中取出自己所购买的商品,出品时间基本可以控制在一分钟左右。
“现阶段的无人零售,盗损可能是无解的”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无人零售业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以淘咖啡、缤果盒子、EATBOX等为代表的可进入式便利店;以友宝、F5未来商店、24爱购等为代表的全封闭式终端;以及近期资本狂热追逐的为企业服务的无人值守货架。
王镇方给亿欧分析了这三种业态的盗损风险:可进入式无人便利店目前无论是采用RFID或者图像识别,技术上就存在一定的漏洞;无人值守货架,全凭自觉,模式还有待验证;只有全封闭式的终端,除了极少出现的损坏,被盗取的可能性也很小。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无人零售的盗损问题可能是无解的。一旦一个零售业态的盗取率超过15%,想要盈利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们选择的方案是最安全的全封闭式。”
对标友宝和F5,24爱购的定位和成本逻辑
王镇方将无人便利店总结出五个要素并进行了排序:1、全品类;2、便利,体现在触达用户的距离和是否24小时营业;3、品牌,即在品类齐全的情况下,一个品类有多个品牌选择;4、商品质量;5、商品价格。
“分析这五个要素,我们就可以和竞品区分开来。比如友宝,平均一台机器日销不到100元,通过广告业务实现整体毛利接近50%并且盈利。但是从品类丰富度来看,友宝的SKU很有限,并不符合便利店全品类的标准,他们的商品和模式只适合地铁、车站、街头等人流量大、且一走一过的场景;再比如F5,最重要的特色是鲜食,但是他们对标的是7-11和罗森,因此选址在中心商业区。而我们想做的是从传统夫妻老婆店手里分得一杯羹,定位于社区,所以我们和F5在选品方案上就已经不同,成本结构也存在差异。”在成本结构问题上,王镇方认为,线上的拉新成本已经不断被刷新,达到了“数百元”获取一个“非忠诚”用户,物流成本也在上升,因此主攻社区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的一个机器,占地大约为两个车位的面积,物业租金并不高。按我们预估的财务模型:具备一定规模后,一台机器造价10万元,折旧5年,人工每个月1000元(一个运维人员可以同时负责5-10个机器),加上电费和仓储物流等,日销500元即可打平。”据王镇方透露,目前24爱购唯一的一台机器可以做到日销近1000元。
“能打平就会有未来,我们有App和小程序,线下引流,线上购买,这样App的日活就会增多,相比于类似于纯线下,就有了更多线上变现的可能性。而且我们可以实现提前购买,相比于进入式的无人便利店,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增量服务,或许寻找商品的时间会更长,购买和支付环节也不一定便捷。”
“零售是个弯腰捡钢镚的活儿,互联网的速度并不适用”
24爱购团队将现在的这台机器称为一代机,或者是功能验证机,用于验证、测试和解决用户交互问题。但是一代机在外观、仓储温区、性能稳定性、品类丰富度(目前以零食居多、日用品较少)方面都还有待提高,目前24爱购团队正在研发二代机。如下图所示,左边设有咖啡机、果汁机和就餐区,通过扫码进入,自助购物;右边则沿用了一代机的设计。
由于20人的团队多为技术出身,且24爱购目前只有一台机器,还不具备规模,因此供应链能力也是相对的一个短板,商品毛利率还达不到预计模型中的30%。“要玩转线下零售,需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选址、供应链、运营等等。零售是个弯腰捡钢镚的活儿,有可能业绩不突出,腰椎间盘先突出了。这和互联网投资不一样,互联网往往看中规模和速度,但是在便利店业态并不适用。7-11进入中国十几年,在北京也只有200多家门店而已。”因此可以说,要想真正成为中国版的Amazon Instant Pickup,王镇方的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步步艰险。
至于创业初衷,王镇方打趣说道:“我不会放弃最初的愿景,技术不会是问题,现在都在提智慧小镇的概念,如果连固体的流通管道都没有,那真的一点都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