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的黎明静悄悄

电商
2017
08/03
07:36
分享
评论

有人问德川家康:“树上的杜鹃为什么还不叫?”德川家康回答说:“等待。”

利润表就像那个急躁的问话人,资产负债表才是那位安静的回答者。利润表只是现在,资产负债表才是过去和未来。所以,大多数人都喜欢“活在当下”。

最近,一家新加坡的小机构写了一篇貌似做空报告的软文,声称京东不是亚马逊,京东的模式无法支撑600亿美元的市值。这样的拼凑报告显然不名一文,不过其疯传却充分说明市场对京东模式认知的混乱,这种认知混乱首先来自于京东近年动作的混乱,快乱到我们只记得住奶茶故事的程度了。

这些乱象的背后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实:京东开始像平庸的公司一样过早开始重视利润,淡化了对重资产的信念。急躁总是导致投机冒进,信念丧失将让人懦弱求全。

高利润能让人变成好的演讲家和慈善捐赠者,但只有重资产才能让人成为极客和革命者。在这个互联网行业集体房地产化的时刻,京东的最大的风险就是越来越像阿里。亏损的漫长黑夜究竟给了人们黑色的眼睛,还是将留下更加漫长的黑夜?

一、资产负债表

“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贝索斯的名言振聋发聩。谷歌在早年一份极其重要的备忘录中也写下了这样的经营原则:“优化规模而非收入,让能影响每个人的优秀产品带动市场增长”。亚马逊独占美国电商市场,尚且亏损了20年,何况京东要在阿里阴影中苦熬?所以攻击京东亏损或利润率低都是无稽之谈。

至于亚马逊是技术公司,京东不是技术公司,那就更无厘头了。请问,中国互联网行业里有技术公司吗?如果不是技术公司就无法高估值,那么岂不是证明比京东估值高得多的那两家是更大的泡沫?

真正重要的问题是资产。亚马逊的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PPE)有326亿美元。沃尔玛有1929亿美元。京东只有73亿人民币,阿里反而有202亿人民币,连苏宁都有128亿人民币。这是不是说明京东并不是重资产模式,并没有重资产护城河护体,甚至连阿里和苏宁都不如呢?

做空报告就抓住了这一点,“京东的256个仓库网络(95%是租用的)”、“京东的仓库面积平均只有2.2万平米”等等。仅从资产负债表的数字来看,这些说法也不算有太大错误。不过事实真是如此吗?

有趣的是,所有人都相信在干着重活累活的顺丰控股,固定资产也只有118亿人民币。那么,那些耗费巨资的“资产”究竟到哪里去了?

没错,问题就出在租赁仓库和人员的会计处理方法上。按照会计准则,京东550万平方米的仓库,大部分都是租赁的,所以无法记录到资产负债表上。更重要的是,京东超过12万的员工也无法记录到资产负债表上。亚马逊的更惨,有35万员工。

相反,这两项巨额支出每期都需要100%记录到利润表上,成为长期亏损的直接原因。这样处理有什么不妥吗?没什么不妥,全世界的公司都是这么处理的。

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认为这么高的人力成本是不合理的,从而继续做你轻资产的春秋大梦。不过每当你偶尔从梦中醒来,想到旁边竟然有笨蛋还在数十年如一日地往一个无底洞里扔钱,你一定会感到一种根本无法抑制的恐惧。

二、重资产

那么,京东的资产负债表究竟应该如何看?伟大的管理学家戴明在著作中给出了一个经典的解决案例——一个工程师出身的总经理在看完财务报表之后说:忘掉这些无用的东西吧,让我们一起用工程师的方法设计一种真正适合自己的会计报表。

京东的资产负债表应该如何重新设计呢?京东覆盖全国98%人口的“仓库-干线运输-区域仓库-配送点-配送员”体系,为何不能视为铁路一样的稳定存在?如果不是稳定的存在,那么如何将商品流通成本降低了70%,商品的周转率提升了2倍以上?

由此,其中的租赁仓库及绝大部分仓储物流有关的人员支出,折算出来轻轻松松过千亿,这完全可以视为“固定资产”,视为对未来的投资,视为跟一般固定资产同样的钢铁护城河。

这就是京东模式全部秘密所在,京东是重资产中的极重资产,相当于亚马逊+联邦快递,也是让竞争对手赚钱越多越觉得人生无望的地方。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出了“重物种起源”的观点。在雪球社区里面,很多只想苟且偷生的人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嘲讽。这是非常令人愉悦的效果,“不笑不足以为道”,不笑不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关于如何改变世界的讨论。

今天,我想更明确地提出假设:一切轻资产的公司都极有可能只是产业演变的“过渡类型”。轻资产就是商业模式创造尚未完成的直接证据,如果商业模式创造已经接近终极,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重资产来固化锁定胜局呢?

所以,任何轻资产模式很可能都只是经济周期中前期的泡沫而已,无论这个泡沫多么炫目多么膨胀。也就是说,资产负债表是评估商业模式长期有效性的唯一依据。

三、技术重资产

很多人说谷歌、Facebook和苹果的例子来反驳,这些都是世界顶级的原创技术公司,同类的还有微软、英伟达、ARM和高通等。

要回应反驳并不难,因为一方面亚马逊比所有这些技术公司都要更稳固。马斯克也是自建工厂。另一方面,原创的技术公司真正在产业底层控制整个产业链,他们的护城河在研发阶段已经基本构筑完成了。

在原创发明的意义上,代码和程序足以取代生产线,算法足以取代钢铁水泥,这些技术智慧的重资产同样是极度重的。这不是狡辩,只要从专利权的视角来衡量,你就会发现这种重资产价值在技术公司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如果你愿意,你完全可以评估这些技术专利权,然后把它们计入资产。你都不用再去发明新的会计方法,只需假设技术公司被收购,它们的这些“重资产”立刻会被计价并放入资产负债表中。

当然,中国互联网行业没有任何公司有重大的原创技术,也就不存在把技术计价的可能性。所以,只有真正在钢铁水泥及配套的人力上进行投资的,才算重资产。再次强调,只有极重资产的才能活,其他的很可能都只是产业演化中前期的“过渡类型”。

即便腾讯,也是如此。腾讯游戏厉害,迪斯尼的影视也厉害,但是迪斯尼还有迪斯尼乐园,所以迪斯尼不仅活着,迪斯尼以后还会过得很好。

四、最后一公里

无论这次所谓的做空报告,还是之前甚至以后的各种困惑和混乱,都起源于阿里极其特殊的成功。

阿里的成功让人们无法进行国际对标,但其商业模式实质却是一个广告媒体公司,不具备主导未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可能性。尤其它的商业模式根基建立在讨好商家而不是服务用户的基础上,如果这样的公司主导了中国的商业,这是让每一个理智和正直的人无法接受的。

京东主体上是对标亚马逊的,直接服务用户,商业模式上是简单清晰的。但是孙正义和雅虎的介入让阿里一骑绝尘,京东苦巴巴煎熬,跟苏宁国美纠缠多年,好容易站住了脚跟,此时却发现大部分领地已经被阿里这个巨无霸给占了。

一个是富可敌国的领导者但商业模式不堪一击,一个是入不敷出的跟随者但商业模式代表未来。你说这个僵局要怎么破?

正如上篇文章所引用的大师名言所说:“已经发生的根本性变革始终比预测重要得多。”我们来看看已经发生的根本性变革。首先,在电商版图的延长线上,出现了美团。美团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阿里和京东的存在,也是一种巨大的市场势力。其不同之处就在于,美团出现在了最后一公里,也就是电商远征军尚未到达但是必将到达的“诗和远方”。

今天看到文章说,阿里出来的卫哲认为“美团或让投资人血本无归”。他的判断依据是模棱两可的三个标准:1、网络效应;2、全国规模;3、技术领先优势。他显然都是朝后看。并且美团抛弃阿里,跟腾讯站在同一阵营,这会不会才是他真正的判断标准呢?

从重物种起源的视角来看,美团的确也没有太多固定资产,配送人员也是代理聘用的。不过,这种人员关系结构是可以改变的,只是目前还未能找到改变的动力而已。

但无论如何,已经有那么多人穿着美团的制服和头盔,在最后一公里密集地为那群本该被电商军团完全征服的人服务了。

美团的出现对京东是有利的,因为京东的站点和人员也已经到达了最后一公里。美团初步证明了最后一公里有可能存在的惊人想象空间。当然,外卖未必是可持续的业务,京东超市更只是最后一公里格局中的细枝末节而已。

如果最后一公里的商业模式创造和胜负将决定中国电商数十年冷战的结果,那么,京东在这个战场上已经领先了太多了。

《孙子兵法》云:“古之善战者,无智名,无永功。”看着刘强东最近正跟着马云折腾金融,忙着给母校捐款。我只能呵呵了。

历史给人们留的时间其实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大多数人的成功都主要不是因为把事情做得有多完美,而是因为对手把事情做得太糟糕了而已。

重物种起源的自然力已然解除封印,黑暗仍将继续,京东的黎明静悄悄。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6月11日消息,今日截止招股,港股公开发售超购近180倍。按回拨机制,京东公开发售股份部分将会由占今次发行规模5%增加至12%。京东ADR于美股靠稳,以10日收盘折算港股为235.22元,港股
电商
3月1日消息,猫爪杯最近成为了消费者的青睐的新宠,但首批线上销售的1000只秒光,因此有声音认为其有 饥饿销售 的嫌疑,对此星巴克给予否认,并决定更改线上销售计划。2月26日,星巴克
电商
9月18日消息,平台17日发布关于新增 outlet/特卖 店的通知(以下简称公告)。公告称,天猫将在旗舰店中新增 outlet/特卖 店,商家可在旗舰店以外通过开设 outlet/特卖 店模式来销售其
电商
12月27日消息,《电商之家》获悉,2019年6月,Shopee携手杭州政府推出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 Young帆计划 ,目前参与合作的院校已达49所,2019年秋季项目中,累计参训学生超过1200名。
电商
记者联系到了找木网市场部负责人,对方表示找木网的网站和APP早已停止运营,并转型线下。
电商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