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家做互联网手机的还是有点烦,大家纷纷向线下去发展,似乎忘记了前两年,互联网才是所有手机追求的头牌,这么大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领头羊的萎靡,小米销量大幅下滑近40%,被荣耀逆袭成了互联网手机的第二。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机品牌的崛起,小米本以为抢了先机的印度市场被OV联手摧枯拉朽般的迅速占领,直接逼得本土品牌上书政府要爸爸保护。这到底是怎么了呢?
GFK一季度中国市场互联网手机销量数据
一词之差,天上地下
尽管小米认为自己的对手是华为,但打败小米的却是荣耀。这显然还是让人有落差的,毕竟荣耀出自华为,只是华为旗下定位于互联网手机的品牌,连荣耀都打不过,显然在品牌上已经落下了华为一个层次。
更有意思的是,小米和荣耀的新广告语只有一词之差,小米的米6是“性能与颜值”,而荣耀V9则是“速度与颜值”,差别看似比较细微,但实际上还是代表了两种思考方向。这一点雷军看不起内心又很不甘的OPPO其实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用户到底会看什么。“性能”显然是一个厂商思维,强调的是综合水平,而“速度”则是一个用户思维,强调的是对用户最切身痛点的解决办法,而OPPO简单粗暴的“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就直接秒天秒地秒空气地拿到了整体出货第一的交椅,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用户的思维到底多简单。
所以小米强调“性能”是一个调性,含糊其辞,瞒天过海;荣耀强调“速度”是一个现象,干脆利落,目标明确。前者自以为是,后者谦卑为怀,而这也是小米逐渐失去自己拥趸的背后深层原因。
在小米崛起的时候,所有手机厂商基本都是不讲人话的,大家都创造着自己的品牌诉求和形象,而只有小米提出来“不服跑个分”,用具象化的数字,打败了抽象派的传统手机厂商。而当大家纷纷醒悟过来,开始接地气的时候,小米则迷失了自己的初衷,从发烧友到黑科技,找了很多抽象的东西来塑造自己的品牌,而跑分这么有力的比较则因为疲倦而开始被放弃,此消彼长,也就交出了自己的第一名。荣耀的反超源于率先发现了互联网手机竞争速度外的另外一个维度“颜值”。而小米则被“没有设计是最好的设计”捆绑了自己超过四代产品,才逐渐找到自己的设计语言。而今天的结果,只是在为这种决策买单罢了。
机遇与基础,速度和耐力
雷军是非常擅长把握机遇的一个人,也是中国最顶级的投资人之一,显然在把握机遇方面,是非常独到的。而对小米这个公司的孤注一掷,显然是雷军把握机遇最明显的一个体现。而速度则是小米迅速甩开竞争对手建立领先的另一个秘诀,是雷军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中,实际上最有效的一个字,其他都比较浮夸。不过与之对应的,太热衷抓风口,就难免根基不够扎实,速度太快爆发力太强,耐力就会有很大的问题。这从雷军的诸多项目中,其实都有体现,风风火火一阵子之后,基本就都陷入了迷茫和彷徨,甚至还有凡客这样一蹶不振的。究其原因,也就是基础和耐力的问题了。
荣耀的异军突起,其实是超出很多人预计的,但如果你仔细看一下,刚刚发布新机的锤子,底下支撑的其实是荣耀旧部吴德周,而承载乐视最后希望的酷派,则是另一个荣耀老人刘江锋。可以说,荣耀系支撑了互联网手机的半壁江山,这难道是一个巧合吗?
其实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荣耀区别于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的特点,在于这个品牌一直比较低调,有点闷,有点显得过于技术派了,比如产品更侧重于最基本的品质、创新和体验,比如对研发基础的重视,坚持一条道路不断前行的坚持,坚持以自己擅长的东西为核心,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
然而,这点却和小米产业链上百家企业,数百个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抓得太多,却丢掉了自己的根本。这大概也是互联网人和传统企业人在心态上的最大区别,互联网做多了,总会想着风口,投资,快速扩张和上市套现。但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稳扎稳打,坚持一贯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像荣耀那样“无惧风停”,才能“风物长宜放眼量”。
未来的机会
小米6最大的进步是夯实了自己的设计语言,尽管我依旧觉得它的配色是所有厂商发布的产品中最土的,但起码你可以看出是小米的机器了。但这也同样遇到了新问题,就是供应链掌控的不足,导致新材料、新工艺的产品良品率不高,合格率不高,产能也就成了最大的瓶颈,就算一款好产品,卖的时候没有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种硬伤在小米还没有设计的时候是影响更小的,而在追求工艺的时候,影响就被放大很多,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手机市场高度繁荣,你没货人家立刻就买别人的了,和之前已经大不相同,饥饿营销那一套,可能就无法坚持下去了。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未来小米的下滑空间还远没有到底,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小米供应链也许真的能挽救一下小米的下滑速度。不过就算供应链收入上来了,小米手机的量完蛋了,小米未来发展也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荣耀最大的优势还是在稳健,发挥了自身的笨鸟精神,不吝啬(巨资投入研发)、不封闭(汇聚全球最优秀的资源)、不投机(做极致的产品)、不妥协(近乎变态的品控)、不独享(有朋友有未来)、不忽悠(互联网应传递正能量)。看着步伐不快,但一步一个脚印,每个机型都有新的突破和增长,看不到明显的缺点,优点却也同样突出。更重要的是,年轻人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消费升级,性价比诉求逐渐转变为了个性化的“勇敢做自己”。也正因为此,荣耀的高端化之路走得比小米要稳健的多,基本已经成为2500元区间的霸主,而米6的匆匆提价,则是对这个价格区间的第一次挑战,虽然也会给荣耀带来一定压力,但结合其品牌支撑的人群来看,也是有风险的。二者在这个领域将进行最后决战,输者可能就会退出国产手机的第一集团。
对于消费者来说,产品的需求显然是持续上升的,不仅仅是质量和外观,还有服务和品牌,如果别的品牌成为了小米的升级品牌,那么小米就真没有希望了。如果雷军能够尽快转变自己的思维,在研发和供应链上做出更好的突破,增强自身的研发基础和耐力,还是有最后一战的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