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消息,如何盈利或仍是共享出行行业的一道难题。近期,Uber、滴滴等行业巨头均被亏损的阴云笼罩。
就在近日,Uber发布了2018年公司财务业绩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去年全年营收为113亿美元,同比增长43%,与此同时公司全年亏损18亿美元,较2017年的22亿美元有所收窄。不过,公司的业务增长出现了放缓迹象,第四季度,该公司营收为3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低于第三季度38%的增幅。
对于上市在即的Uber来说,这或许不是一个好消息。据公开报道显示,该公司于去年12月秘密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文件,并在近期收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即SEC)会对其保密IPO申请的初步反馈。
Uber并非不在意上市在望盈利无期的局面。据了解,去年11月,公司首席财务官Nelson Chai曾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 随着我们展望IPO及其他目标,我们将投资于我们平台的未来增长,包括食品,货运,电动自行车和踏板车,以及印度和中东的高潜力市场。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措施并不能在短期内完全扭转亏损的局面。Uber若想以更好的姿态上市,要做的事情或许还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与Uber争当美国网约车第一股的Lyft公司的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据外媒报道,该公司在2017年的整体净营收为10.6亿美元,亏损6.88亿美元。随后,公司又对业绩进行修正,将此前公布的上半年亏损数据增加24%,亏损总额也从2.06亿美元增至2.55亿美元。此外,该公司上半年营收为9.09亿美元,净亏损达到3.73亿美元。换言之,2018年上半年Lyft每创造1美元营收,就会相应损失41美分。
面临亏损难题的还有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龙头位置的滴滴出行。事实上,Uber发布业绩报告前几天,该公司也被媒体曝出存在巨额亏损的消息。据《36氪》报道称,一份滴滴出行内部流传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人民币。同时,去年全年滴滴公司共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113亿元。滴滴方面并未对此说法进行回应。
不过,滴滴也不是第一次被指亏损了。据公开报道,去年9月,公司创始人程维曾向员工发出一封内部信。其在信中称, 滴滴绝不是一家黑心企业,也绝不是一家赚钱高于一切的企业。6年来滴滴还没有实现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亏损超过40亿人民币。 此外,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全年亏损25亿元人民币。很显然,尽管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该公司目前仍难言盈利。
行业巨头频频传出亏损消息,反映的或是网约车行业盈利难题待解的事实。这意味着,企业未来若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或还需针对自身的特点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反之,一旦资本退潮,企业将有可能陷入山穷水尽的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