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争议中的网约护士终于迎来政策松动。2月12日,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开展 互联网+护理服务 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定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六省市作为 互联网+护理服务 试点,试点时间为2019年2月-12月。《通知》首次明确了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定义,对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责任归属、价格制定等方面都进行了说明。《通知》中提到,从事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主体为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为该医疗机构注册护士。这意味着网约护士平台未来需取得医疗机构资质或与医疗机构合作才能开展服务,行业门槛将提高。
从草莽到正规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对 互联网+护理服务 首次进行定义,强调提供服务的主体为医疗机构,上门提供服务的护士须出自试点医疗机构。互联网平台仅作为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载体,从技术层面辅助完成护士上门预约服务。
事实上,《通知》发布之前, 互联网+护理服务 即以网约护士的形式落地。但最初的网约护士平台,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平台而非医疗机构,其运作模式类似于 滴滴 ,有执业资格的护士通过入驻平台,获得上门服务资格,利用工作之余的碎片时间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兼职赚取外快,平台和护士从患者支付的服务费中按一定比例抽成。这类平台背后的资本方往往缺乏医疗背景或相关资质,因为看到了需求痛点,抢占市场先机。早期的 医护到家 、 E护通 、 U护 等均属于网约护士的先行者。这类企业在共享经济的风口下创建了 共享护士 这一先进的服务理念,但因为 前无古人 ,没有任何模式可效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也正因如此,网约护士平台在后来的运营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以 医护到家 为例,2017年该平台被媒体曝出上门护士存在操作不规范、为患者注射 不允许院外注射药物 、提供以胎儿性别鉴定为目的抽血和美白针注射服务等服务,引发公众对此类服务平台的关注和质疑。
尽管 医护到家 随即拿出了整改方案,对服务标准进行细化,通过用户评价机制对护士形成约束,但标准缺失、责任认定缺位、护士资质存疑、安全风险高等依然是长期无法化解的行业难题。
北京恒德律师事务所顾问张广曾表示,网约护士平台与兼职护士之间不是劳动合同关系,而是依托平台跟患者形成提供医疗服务的劳务关系。这中间互联网公司仅提供中介信息介绍服务,从中收取信息服务费。这种法律关系下,一旦出现问题,护士个人要直接承担法律责任,平台如果有审核等过错,只对审核过错等承担责任。这与传统等患者到医疗机构就诊受到医疗损害时,医疗机构承担替代责任不同。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士个人将成为责任的主要承担方,护士和患者利益均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提升行业门槛
据了解,此次卫健委《通知》旨在是通过一年左右的试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 互联网+护理服务 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以及运行机制等。
此次,《通知》从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相关责任等方面均提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使原本模糊的行业地带变得更为清晰。
《通知》明确,试点地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确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已具备家庭病床、巡诊等服务方式的实体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本机构注册护士提供 互联网+护理服务 。派出的护士应当至少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护师以上技术职称,能够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试点医疗机构在提供 互联网+护理服务 前要对申请者进行首诊并评估,经评估认为可以提供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可派出护士提供相关服务。
在服务项目上,《通知》 放权 各试点地区,建议结合各地区实际、服务需求和执业风险基础上,以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技术为宜。可采用 正面清单 和 负面清单 对项目进行明确,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同时,《通知》要求,试点医疗机构要与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对象分别签订协议,以便在信息安全、隐私保护、护患安全、纠纷处理、服务流程等方面明确各自的责权利。
此外,《通知》还针对风险防控提出了具体建议,如通过人脸识别技术等核验个人身份信息,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
《通知》对服务收费标准并做具体要求,试点地区可参照当地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综合考虑交通、信息技术、护士劳务等因素,探索价格机制。
将获更大发展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到家医疗护理需求缺口巨大。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数约为2.49亿,占总人口的17.9%。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为4000万。
在此背景下,对于 医护到家 这类 互联网+护理服务 的探路者,政策上也在给予了一定的扶持。
医护到家 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医护到家 已拥有自己的医疗机构芝麻护理站,该护理站是经卫生部批准的首家护理站,目前平台依托护理站进行派单。此外,去年8月,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也将 医护到家 纳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18年版)》,为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采购选型提供参考和推荐。目前,平台共有注册护士6万,部分来自三甲医院,部分来自芝麻护理站。对于此前注册的护士,平台已陆续挂靠至护理站名下。同时,也在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早期的部分网约护士平台,如 U护 、 E护通 等目前其App已搜索不到,被 金牌护士 、 泓华护士 这类新的平台取代。
据了解, 金牌护士 采取的也是在线下自建护理站的模式,以此获得医疗机构资质,结合平台推进网约护士服务。 泓华护士 则背靠泓华国际医疗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旗下在全国多地开设有诊所。
北大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文禄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通知》的内容来看,对现有网约护士平台的继续运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未来平台一方面可以和实体医疗机构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使服务更好地扩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对包括护理站、检验中心等很多医疗机构实体已放开,平台服务内容还有扩大空间,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