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富》北京时间7月16日报道,随着中国共享单车巨头在全球推广它们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的概念最近吸引了全球科技投资者的注意力。摩拜单车最近在新加坡、日本和英国曼切斯特推出了服务,有媒体报道称它将很快登陆华盛顿特区。ofo已经在新加坡和英国剑桥推出服务,并计划年底前登陆20个海外市场。
中国共享单车巨头能征服世界吗?
了解共享单车概念并不诞生在中国,有助于回答这一问题。1970年代,法国城市拉罗谢尔开发了首批获得成功的共享单车项目之一。1990年代,丹麦、荷兰和英国许多城市都曾尝试社区单车项目。在美国,丹佛2010年推出首个全市范围的单车共享项目B-cycle。目前,约60个美国城市有单车共享项目。全美城市交通官员协会估计,去年美国共享单车服务使用量为2800万人次。纽约CitiBike——美国最大的共享单车服务,每月提供的服务量超过100万次。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是共享单车领域的后起之秀。虽然自1949年以来自行车一直是中国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普及,1990年代以后自行车数量出现稳步下滑。只是由于约30家共享单车创业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一趋势最近数个月得到扭转。2015年前中国还没有共享单车服务。
但这些共享单车创业公司的力量是可怕的。以共享单车领域的两大巨头为例说明:摩拜单车(投资者包括腾讯、富士康、新加坡淡马锡、华平投资和红杉资本)、ofo(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滴滴出行和俄罗斯DST),两家公司估值都超过10亿美元。高峰期每家公司每天提供逾2500万人次服务——与美国所有共享单车服务去年提供的服务数量总和基本相当。
共享单车服务在中国快速增长、壮大原因何在?中国人口数量多于美国、城市人口密度更大,都有利于共享单车服务的增长。但对中国共享单车的一种批评声音是,与美国和欧洲不同的是,中国共享单车服务是逐利的。
在美国城市,大多数共享单车项目是由本地非盈利组织运营的。部分是公有的,部分是公-私合营——例如B-Cycle,部分是完全私有的——例如CitiBike。但是,所有共享单车项目都与市政府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它们的目标不只是挣快钱。在中国,共享单车完全是由私营公司运营的,它们获得了中国本土科技巨头和美国风险投资公司的巨额投资。其结果是共享单车服务快速发展,每家公司都想着海外扩张和上市。
第二个差别是美国共享单车项目都有专用停车点,而中国共享单车则是随地存放。随地存放确实给用户带来了很大方便,但却使街道显得杂乱无章。这是一种奇怪的角色颠倒:中国的共享单车策略有利于增长和颠覆性创新,美国的策略则有助于稳定和管理。
美国城市应当学习中国模式吗?当地市政应当退出共享单车服务吗?摩拜单车和ofo等中国公司,以更低的成本让更多人享受到共享单车服务不应当受到欢迎吗?但很显然的是,中国挑战者将破坏当地已有的单车共享项目,破坏对自行车和停车点的已有投资。谁愿意看到被抛弃的自行车占用公共空间或私人空间。
The Information刊文称,Lyft和Uber等打车服务,彰显了城市和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企业之间的紧张关系,它们破坏了大多数城市出租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但最终,Lyft和Uber在美国大多数城市站稳了脚跟,而中国城市对打车服务则没有那么友好。中国的共享单车服务最终可能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