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赌局”决战前夜:董明珠亮剑,雷军IPO出刀

移动
2018
04/29
06:02
分享
评论

经历2016年小幅增长后,格力电器在2017年打了一个不亚于小米的翻身仗,这让双方赌局更加难以预料。

4月25日,格力电器公布2017年财报:格力电器2017年营收1482亿元,净利润224亿元,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36氪获悉,2018年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10亿赌局”的最后一年。“10亿赌局”被认为是小米和格力的模式之争,但谁也没有想到,格力和小米几乎在同一时期遇到瓶颈。

2012年格力营收首次破千亿,在2015年营收大幅下滑至977亿元,而小米早年高举的互联网模式遭遇渠道变革的挑战。2015年,小米以7000万台出货量勉强守住国产手机出货量第一的位置,但营收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5%。

经历2016年蛰伏后,格力和小米在2017年迎来强势反弹,格力营收大涨36.92%,小米营收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8年“10亿赌局”鹿死谁手,考验的是双方反弹的后劲能有多足。

格力:空调增长放缓,多元化进展缓慢

在2012年格力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后,如何寻找下一个千亿营收的增长点成为格力的首要问题。对此,董明珠给出的答案是:多元化。

在上个月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董明珠在谈格力多元化战略时表示,未来家庭起居的地方,家电产品会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和舒适化。格力正在完善整个家电品类布局,目前已基本做到。她相信,整个家电品类在服务系统上连接在一起的那天,会很快到来。

对于外界颇为关注的格力手机,董明珠回应称:“别人都认为我做手机好像失败了,但其实我很自豪,我认为我会成功的。”

然而,董明珠在采访中流露出的自信,并未体现在格力的最新财报中。

1.jpg

格力电器财报显示,空调业务2017年营收超过1234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高达83.22%,并且仍保持了同比40.1%的高速增长。

在空调之外的其他业务方面,只有智能装备业务的营收同比增速高于格力电器2017年总营收增速,并且增速高达1220.27%,但这一业务仍仅占总营收的1.43%。

在空调业务之外,唯一营收占比超过10%的其他业务同比增速仅为6.5%。

至于格力手机,在2016年财报中,格力称“公司主营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生活电器、工业制品、手机等产品”,并且在未来发展期望中,格力提出“做大做强手机产业,正式启动手机线下渠道销售”。

但到了2017年,手机已经被公司主营业务“除名”,仅在2018年重点工作中再次提及——“深耕手机技术研发工作,打造业内一线厂商水准的手机,完善手机自有销售渠道的建设,提高格力手机的市场竞争力”。

手机被认为是有潜力成为智能家居控制中枢的产品之一,在手机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格力在智能家居领域能依靠的仍只有空调。格力正在完善整个家电品类布局,但比空调更高频的生活电器还没有成长到能承载格力多元化目标的程度。

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在3月销量带动下,一季度空调零售额和零售量仍保持增长,但同比增速有所下降。奥维云网认为,自去年底到今年初,空调销售呈现出同比增长放缓局面,再结合房地产调控、产能扩张、竞争加剧等因素考虑,今年空调产业将进入调整期。

这对空调业务收入占比83.22%的格力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而2018年格力电器营收增长很大程度上仍将取决于空调业务。

小米:手机市场触顶,互联网服务收入是未来

与格力不同,正在IPO的小米至今没有公布2017年营收,不过在年初内部信中,雷军表示2017年10月,小米提前完成营收过千亿的目标。

据此前流出的一份小米Pre-IPO融资推介材料显示,小米预计2017年营收为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0亿元),相比2016年104亿美元增速接近70%。

2017年是雷军和小米扬眉吐气的一年,在2016年出货量下滑超过30%而被各种唱衰之声环绕后,小米在2017年成功上演“绝地求生”。雷军在多个场合提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之后能够成功逆转,除了小米!”

在2017年小米逆袭中,最大功臣是海外市场。IDC数据显示,小米2017年9240万台的全球出货量中,中国市场出货量仅为5510万台。Counterpoint数据表明,小米2017年海外市场取得277%的同比增长,是去年海外市场增长最快的中国厂商。其中,印度以27.3%的出货量占比成为小米最大的海外市场。

2.jpg

这一趋势如今仍在延续,Counterpoint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小米以31.1%的份额排名第一,继续扩大对三星(26.2%)的领先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印度官网在售的产品中,除了一款颇具“吉祥物”意味的小米MIX2,其他产品售价都没有超过13999卢比(约合人民币1322元)。换言之,小米在印度市场的销量,大部分是用高性价比和价格优势换来的,出货量虽然抢眼,但对小米营收的增长贡献有限。

不过手机对于小米来说,更像是笼络用户的一种方式。

在4月25日的内部信中,雷军再次重申,“小米本质上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并且还承诺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净利润率不超过5%。

用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留住用户,再从庞大的用户规模中获得互联网服务收入,这看起来将成为小米今后的主要营收模式。前述推介材料也提到,2016年占小米收入21%的互联网服务业务净利润率超过40%。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并且硬件收入占比将持续下降,直到稳定在25%左右。

作为小米最大的用户来源,智能手机市场天花板已经出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27%。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的竞争也在加剧。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华为将大幅增加在印度钦奈工厂的手机产能,同时增加OEM合作伙伴,推动当地手机制造,目标则是将华为印度市场份额提高到10%以上。而在一季度,荣耀(华为)的印度市场份额已经增长至3.4%,相较2017年同时期的1.4%大幅提高。

虽然小米一直强调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在当前阶段,手机仍是重中之重。

小米IPO在即,“董雷赌局”悬念待解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小米或将下周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4月24日,港交所发布IPO新规,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新上市规则将于4月30日生效。

另据香港电台报道,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表示,小米、蚂蚁金服都会来港上市,小米如果没有来港上市,他会感到惊讶。

届时,随着小米IPO招股书发布,董明珠与雷军的这场“10亿赌局”将迎来真正的“决战前夜”。双方赌约将在2018年12月12日正式到期。

根据前述推介材料提到的数据计算,小米预计2018年营收为26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1亿元),同比增速仍有52.8%。如果格力要在2018年达到这个营收,只需在2017年1482亿元营收的基础上做到14.7%的同比增速即可。

4月10日,董明珠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表示,届时会请国家审计署对两家企业进行审计评估。

不过赌局结果不是双方所看重的,董明珠曾对《证券日报》表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个赌,唤醒所有的人,要做最完美的产品。”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董明珠 雷军 10亿赌局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当下更多消费者更换手机周期变长。英国电信运营商Dixons Carphone上周针对该公司利润发出警告,称由于主流智能手机市场缺乏创新,现在消费者只愿意给现有手机更换Sim卡,而不是购买新的手机。
移动
事实上的合并进程可能已经开始,但公司层面的改组或整合还要在很久之后。
移动
每一款iPhone手机的设计都可以说堪称经典,特别对于东方审美标准的中国人,其简约、朴素、大气、对称迎合了国人的青睐,这也是历朝历代iPhone手机获得果粉们厚爱的原因之一。
移动
大家都说苹果近年的创新步伐实在太慢了,系统借鉴安卓,对新技术的运用也往往落后于人。
移动
那么对于2015手机圈的发展来说,是继续走拼硬件拼价格的道路,还是另辟蹊径打造个性,这是手机厂商们都在面临的选择。总之不论如何,手机圈 肯定是要改变的,墨守常规是不会发展的,并且是终将被时代淘汰。也就是说,2015年手机圈一定会踏出那走向改变的道路,那么到底路向何方呢?让我们继续 往下看吧。
移动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