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被熔断机制搞的天下大乱的时候,最近一段时间苹果公司的股价也出了一些问题,苹果股价连续下跌,由于投资者担忧iPhone需求正在下降,该公司市值今年前几个交易日已蒸发约400亿美 元。
自2014年10月以来,苹果首次跌破100美元。而过去一个月,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瑞银在内的多家投行下调了对iPhone出货量的预期。
此前,日经新闻报道称,苹果一季度计划将新款iPhone产量削减约30%,而供应链与富士康传来的消息也不乐观,苹果这次是真的遇到了麻烦。
作为一家连续多年的明星公司,苹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它会如何来解决呢?
一、苹果的天花板
苹果公司虽然历史已经几十年了,但是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它分为三个发展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创立到第一个高峰,苹果发明了个人电脑并且成功的将其商用化,给人类信息普及带来贡献。苹果成功上市,造就了一大批亿万富翁,乔布斯成为明星。
第二个周期是衰落周期,PC崛起,苹果因为封闭市场份额缩小,而乔布斯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最终乔布斯离开苹果,苹果进入一个困难时期,一度还要微软的帮助才能支持下去。
第三个周期是二次崛起,以乔布斯回归为起点,这个周期的初期虽然有一系列经验的产品,但是总体来说业绩平平,直到乔布斯用iPod打开移动大门,进而进化到iPhone造就了苹果最近10多年的辉煌。
但是,在iPhone6啃完最后一块“大屏幕手机”的蛋糕之后,苹果也遇到了天花板。
在iPhone6之前,苹果实际上放弃了一大块由三星note系列引导出来的市场。小屏幕是iPhone,大屏幕的iPad泾渭分明。
而当苹果终于做大屏幕手机之后,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已经没有空缺了,苹果今年的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在去年就埋下伏笔。iPhone6之后,iPad被替代,苹果高度依赖iPhone,而已经有了大屏幕iPhone的用户换机速度会慢下来,苹果的增长难以为继。
二、突破天花板的两条路径
其实,苹果很早就意识到不能完全靠手机,这些年苹果也没少努力,AppleWatch苹果做了,在iPhone上苹果已经足够优秀,iPad Pro进军商用的努力苹果也做了,结合支持开拓金融苹果同样做了。
但是,这些努力都还没有帮助苹果解决问题。
苹果目前只有两条道路。
一是继续深耕手机,既然高端市场做饱和了,那么就做低端。欧美饱和了,那么就做东亚,做亚非拉。这是最立竿见影的做法。
二是在手机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苹果这些年其实一直在努力,包括最近传的很热的苹果汽车,这个做法是布局未来,但是从投入到产品需要的周期很长,可能没到新产品见到起色,苹果已经处于低谷了。
从目前的情况看,苹果还是想走第二条,也一直在努力,但遗憾的时候,穿戴式设备也好,Apple TV也好,都没有带来足够的销量提升业绩。而Apple Pay尽管前途无限,但是从普及到盈利还需要一个过程。苹果汽车也给人瞎想,但是汽车开发周期更长。苹果的第二条路一直没有走通。
而在第一条路上苹果总是首鼠两端,iPhone的C系列理论上是低端产品,但是苹果的定价并不算低,没有真正放下身段,包括现在一直在传的iPhone6C。
其实苹果本来新老产品之间有一定的高低端关系,如果放不下身段,搞一个中游低端产品并没有太大意义。
三、要效益还是品牌,苹果的两难选择
对苹果来说,如果搞品牌下放是可以的。当年NOKIA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利润也是奇高。这种大好局面不是仅仅靠N95这种高价机器,低端的1100同样功不可没。
因为低端机虽然价格低,但是利润往往并不低。苹果如果肯放下身段,真正推出100美元-200美元的低端iPhone,在中国,亚非拉还是大有可为的。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硬件过剩,体验差距不大,这本来是品牌价值最大化的好时机。
如果走了低端路线,苹果是可以销售额利润一起丰收的。
但是,这个路线的代价是苹果品牌。长期以来,苹果维持一个高定价的精品形象,苹果是好东西,但是不便宜的印象已经种下,推出低端产品会对苹果的品牌有影响。效益是暂时的,而品牌是永久的。苹果面临两难。
四、第二品牌可以考虑
其实,苹果面对的问题其他厂商也面对过。KC、阿玛尼这类奢侈品品牌都面临着高端产品销量小,难以支持的问题,它们的对策是推出低端支线品牌,让低端支线品牌去拉低价格重心。小米当年推出红米也是这个意思。
红米便宜,但是红米的品质不代表小米。小米这样做是为了上规模融资。而苹果为了股东的近期利益也可以考虑。毕竟苹果的汽车、金融等布局要看到效益尚需时日,而股东未必等得了那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