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中。比如,专注于电商平台的阿里巴巴忽然摇身一变成了运动员。
最近,阿里巴巴旗下自有休闲零食品牌棒倍特(Bonbater)一不小心被曝光了。
在天眼查的工商信息查询中,棒倍特经销商是杭州心选电子商务公司,而杭州心选就是淘宝的全资子公司,前任法人是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现在的法人是心选负责人张棣。
另外,我们从国家商标总局官网可以看到,早在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就提交了棒倍特和BONBATER的多个分类下的商标申请。
如今我们在淘宝搜索棒倍特,就能发现只有天猫超市和天猫会员店两大卖家卖这个品牌的零食。
它的SKU既有腰果、杏仁、开心果等坚果系列,又包含了鱼皮、海苔、蛋黄酥等网红零食,销量非常高。
种种迹象显示,棒倍特就是阿里进军零食领域的敲门砖。
从包装看,棒倍特设计新颖,在简约大方中透出一股霸气。
好一个阿里巴巴,从产品注册商标到线上开卖,几乎没有走漏一点风声!
如此刻意掩藏锋芒,阿里到底要干什么?
阿里巴巴做零食的压倒性优势
有的人说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迈不到天边,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做了多少年才有今天的成绩,阿里巴巴一个新手也想进来分一杯羹,简直是异想天开。
其实他们不知道,阿里在做零食零售方面有压倒性的优势。
第一、自带平台流量。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零售对流量的依赖程度无以复加。有流量,生;无流量,死。流量大,好;流量小,惨。
休闲零食当然也迈不过这道坎。回想起近几年的网红品牌,比如百草味、三只松鼠无一不是借助电商流量迅速腾飞。
那么阿里巴巴的流量有多大?
目前淘宝+天猫的用户超过7亿,再加上在下沉市场井喷的聚划算,可以说阿里系几乎掌握了中国所有电商流量。
在流量费日渐昂贵的大环境下,棒倍特的作为淘宝的嫡系,自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二,拥有一手工厂资源。
我们不要忘了,阿里巴巴的老本行是什么。
以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为slogan,阿里最开始就是为B端商家服务的。
它旗下的1688和中国供应商体系等多个业务掌握了全国工厂资源,它的全球化团队一直在世界各地奔波,对国外产地和工厂的了解程度无人能出其右。
和绝大部分网红零食品牌一样,棒倍特并不是自己生产,而是找上游工厂代工贴牌。
这意味着它在阿里加持下,得到了最全面的上游资源。全世界哪家工厂的腰果味道最好,哪块产地的夏威夷果物美价廉,它都了如指掌。
从而,它的产品力得到了最大释放。
第三,掌握消费大数据。
这些年,淘系618、双十一做得风生水起,一年一个台阶。这背后是什么在驱动?
除了用户增长,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阿里大数据技术用得炉火纯青。哪个用户喜欢什么,哪个产品最适合哪个人群,阿里用户画像指哪打哪,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成熟。
马云曾说过:10年20年后,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资源不是石油,一定是数据。谁有最快获取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分享数据的能力,产生数据的能力,谁就是赢家。
所以,本质上阿里巴巴就是一家数据处理和计算的企业。
棒倍特诞生在阿里大数据这棵大树下,想做不起来都难。
最恐怖的敌人往往来自未知领域!
阿里巴巴的先天优势只是它进军零食行业的条件,那么它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我们来看看:
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登陆A股,发行价14.68元,8个月时间大涨450%,如今市值高达250亿。
2020年2月24日,良品铺子挂牌上市,在疫情不好的大环境下逆势拉起15个涨停板,现在市值240亿,和三只松鼠并驾齐驱。
还有恰恰、来伊份、百草味都是这些零食界的杠把子,每一家都是几十亿的量级。
根据官方《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的统计报告,预计2020年,休闲零食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目前所有头部玩家加起来也没达到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阿里巴巴在这个时候杀入休闲零食领域,无疑是看中了它巨大的市场空间。
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压力无疑就转到了现在的头部玩家这里,说得直白一点,三只松鼠们可能要坐不住了。
大家可能不知道,目前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来伊份等零食领域玩家本身并没有工厂,它们和棒倍特一样都是向上游代工厂贴牌,而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运营品牌与寻找供应链。
比如,三只松鼠的供应商高达400多家,我们熟知的旺旺、贝朗、街乐庭、乐锦记、海之最等等品牌都是三只松鼠的代工厂。2018年,它仅向江苏一家叫含羞草的烘焙企业就采购了两亿多蛋糕和面包。
通过代工贴牌,三只松鼠们专注于品牌维护和产品创新,成功蜕变为轻资产企业,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中国互联网零食头部品牌。
三只松鼠等互联网零食品牌可以做的,阿里巴巴一样可以做到,甚至它的资本优势、流量优势、工厂优势、大数据优势更加充分。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现实:最恐怖的对手永远来自未知领域。
我们回头看看:
征服尼康的不是佳能,而是AI加持的双摄、三摄手机;
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方便面,而是外卖;
消灭扒手的不是警察,而是微信支付宝;
我们不得不承认,最大的敌人未必是你眼前所看到的,而常常来自未知领域,就像阿里巴巴一头扑向了零食行业,而这个行业还没想好怎么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