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始人和同伙窃取股东资产?
7月8日的第一份沽空报告风波未止,一天后,沽空机构浑水乘势追击,发布了对安踏的第二份沽空报告。
有意思的是,第二份沽空报告发布后,安踏的股价反而从开盘后的微跌缓慢爬行至微涨,混水这头 旁观的利已主义猛兽 这次又扑空了。
此前,因为混水的第一份沽空报告,安踏的股价急剧下降7.32%,市值一天内跌掉109亿港元 按这个跌法,安踏目前的市值只够跌两个星期了。
混水的第一份沽空报告指出:安踏私自操纵27家分销商,其中25家为一线分销商,而这些分销商占到安踏销售业绩的70%以上:也就是说,安踏控制了这些分销商后,制造有利于公司的财务报告就易于反掌。
2个月前,李泽炬的长和实业也是以同样的理由遭到做空机构沽空:以隐瞒577亿港元债务的方式为公司财报增加132亿港元利润。
周二开盘前,安踏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自己控制大量一级分销商的指控。
但浑水也不是吃素的,第二份沽空报告很快就到了,这次的指控更具体:混水的调查者采访了安踏前高管,最后得出安踏内部一直有意欺骗外部投资者,以投资者为代价谋取私利的结论。
具体的操作手段:在某一旗下公司获得较快发展后,利用一个 稻草买家 (straw buyer )从上市公司剥离这项资产,最后回流到安踏代理人手中。(感觉和马云大师当年剥离支持宝的手法很相似啊!)
只有白痴才会相信,上述交易不是丁世忠和其同伙窃取股东资产 ,混水的沽空报告如是说。
2、13个月遭三次沽空
其实在今年5月底,安踏已经被沽空机构 杀人鲸 Blue Orca Capital指控过,当时指控的理由是安踏的公司治理及旗下FILA(斐乐)品牌收入不透明, 杀人鲸 据此疯狂预测:安踏体育股价会有34%跌幅!
杀人鲸 的建议沽空传出后,安踏的股价应声跌去12%,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最大跌幅,不过在安踏发出否认公告并及时披露关联方认购情况后,股价随后慢慢回升并进入稳步增长轨道。
除了这次沽空之外,安踏还在今年2月26日和上个月分别被做空机构沽空,理由大同小异:安踏的利润率 高得难以置信 。
但是总体而言,这三次的沽空对安踏的影响有限。而7月8日的这一次沽空,却结实击中了安踏,导致市值跌去超100亿。
这次沽空报告也揭开了一些上市公司的贯常操作:在很多公司,高层控制一级经销商其实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可见,如果公司运作中没有藏好自己的 马腿 ,沽空公司就会闻着气味扑过来,狠狠咬一口!
3、安踏为什么总能躲过沽空?
安踏屡次被做空机构盯上,还因为它天生就长着一张吸引沽空机构的脸:它的财报数据太好了!是的,财报太好就是原罪,这就是一些沽空机构的逻辑。
比如说,安踏2018财年年报,营收241亿元人民币,增长44.4%。毛利率提升超过5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2.9%,在体育休闲品牌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这样的数据简单亮瞎了眼,也让安踏的市值势如破竹地超过1000亿港元,安踏也由此成为第一家市值破千亿的内地体育用品公司。
而这1000亿港元的市值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买来的。
比如说,除了自主品牌安踏,FILA(斐乐)、Kolon(可隆)、Sprandi(斯潘迪)、Descente(迪桑特)和Kingkow(小笑牛)都是近年来不间断的收购过来的。
其中,2009年从百丽手中购得的意大利品牌FILA在去年的销售增速超过了80% 而在当年收购FILA时,FILA还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到2014年,FILA开始盈利;2018年,FILA新开了566家店,增幅超过50%,FILA也成为仅次于安踏的第二大品牌。
而反观安踏的竞争对手李宁,2008年买下乐途(LOTTO)在中国20年的独家特许权,却被视为该公司海外收购的一大败笔,最后李宁只能战略收缩,从终点回到起点,重点做李宁自主品牌。
那么,FILA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安踏的自主品牌所用吗?
丁世忠此前说过:在完成对FILA的收购后,安踏在国内体育用品企业中没有竞争对手,安踏如今对标的对手是耐克、阿迪达斯。
到少从市值上看,丁世忠并没有说大话。
如今国内四大体育品牌中,安踏市值近1400亿港元,李宁不到430亿港元,特步为116亿港元, 多一度热爱 的361只有31亿,也就是说,其他三大体育品牌的市值加起来只有安踏的三分之一。
这也说明,不管对手们承认不承认,在产品之外,李宁们在收购标的、广告和宣传上和安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安踏虽然屡次被做空机构沽空,但是却能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