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抗不过大腿,再厉害的个体也抵挡不了时势。
面对连年巨亏的财报,王健林坐不住了。痛定思痛后,他终于挥刀卖掉了全国最大的百货店 万达百货。
1
弹指间,江山易主
2019年正月初八一开工,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就宣布了一个消息:正式收购万达百货全部37家门店,将其打造成智慧零售排头兵。
一朝天子一朝臣,改弦更张之下,万达百货进入了寿命倒计时。
这同时意味着困扰王健林多年的 拖油瓶 ,终于一举解脱。
2007年5月,王健林成立万达百货。随着万达广场在全国遍地开花,万达百货发展一路井喷。最意气风发时,它的全国门店总数达到110个,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大百货店。
百货商场与商业地产、文化产业、高级酒店一起并称为万达集团四大支柱产业,王健林曾对它十分看重。
他通过对公司架构设置,为百货做好了在香港独立上市的安排。
然而短短几年,为什么一个准上市的零售巨头忽然急急忙忙地卖身?
这或许只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2
连年亏损,王健林铁腕关店
为配合万达商业地产,王健林一手打造了两个 干儿子 :万达院线和万达百货。如今,万达院线已成300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而万达百货却最终沦为了 弃子 。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原因就是院线赚钱,而百货是个亏损无底洞。
公开资料显示,万达集团仅2012年就向万达百货输送14亿资金,但后者却迟迟赚不到钱。不仅不赚钱,万达百货还在巨亏,2014年它净利润增亏7%。一名内部员工表示,万达百货在集团内的地位一直很低。 他们每年的任务是亏得越少越好。
王健林曾公开表示,万达百货半数门店处于亏损状态。甚至,为了不拖累上市公司,王健林把万达百货剥离出万达,成为其私人公司,收支不纳入集团财报。
终于,连年巨亏让王健林坐不住了,万达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百货铁腕 大屠杀 。
2015年初,万达百货关掉了10家分别位于宁波、沈阳、东莞等地严重亏损的百货店,并压缩25家经营不善的百货楼层。
半年后的7月中旬,王健林在董事会上挥舞屠刀: 要关掉国内一半的百货门店,剩余40多家或压缩经营面积,或调整经营方向 。
有的万达百货刚开业没两年,很多商场租户投入巨资装修后血本无归,全国多地爆发了抗议万达的活动。
2015年一年关店56家门店,这被视为万达百货急速衰退的信号。
3
百货关店,大势所趋
万达关店印证了全球零售百货的萧条。
实际上,百货公司关店潮已经持续多年。从2011年起,中国各大百货的业绩就开始急剧下降,2012年以来,每年都有大量百货店关门。
2015年,泰国百货品牌尚泰百货关闭成都店后,在中国全军覆没。
2017年,英国最大连锁零售商玛莎百货在关掉中国所有门店后,正式退出中国。
2018年,乐天百货连续亏损多年后也撑不住了,匆忙抛售中国50家门店后逃回韩国。
不仅是外资百货,国产百货近几年同样江河日下。
2015年,津乐汇关闭最后一家门店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太平洋百货的关店新闻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更不用说那些规模小、知名度低的小百货店了。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百货店也好不到哪去。
2018年,零售鼻祖、全球最大的百货公司西尔斯宣布破产,8万员工一夜之间全部失业。而据美国媒体统计,2017年美国有超过8000家百货和零售店结业,其中一半品牌宣布破产或直接倒闭。
4
没有任何一种商业模式可以长存
毫无疑问,整个百货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变成了夕阳产业。
最近10年,全球电子商务突飞猛进,而百货业却是过去几十年一成不变的行业,丝毫没感受到一个电商时代来临,自己应该做出一点什么。
放眼望去,百货店还是采用上个世纪的 品牌联营 模式,自己化身成一个纯粹的 二房东 ,依赖于收取品牌方的进场费过日子。
虽然 品牌联营 有一定时代合理性,它既能降低人力成本,又能去掉库存压力,但拱手让出货和人,特别是直接无视大数据,这让它在大时代里首尾两误,既赚不到钱,也赚不到人。
都9102年了,这种躺着赚钱的模式还行得通?
在一个被任意洗牌的时代,所有的经验和积累,都随时可能被颠覆、被清零。所以我们看到,没有一种商业模式可以长存,更没有一种竞争力可以永恒!
身处一个风云突变的世界,我们就好像在大浪里航行的船,要学会和风浪抗衡,跟上时代节拍,而不是奢望岁月静好,一切围着你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