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业务增速持续收窄,但新零售业务增长迅速,其多元化的营收构成已经初步成型;
2、营业成本增速超营收,新零售对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新业务依旧处于投入期,其对阿里的现金流以及营业成本均造成了一定压力。不过,考虑到阿里的现金流依旧充裕,本季度余额高达513.73亿元,其影响范围可能仍旧有限;
3、移动端月活增速达20.52% 仍存用户红利。本季度淘宝月活6.99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0.52%。这在当前整个互联网用户红利正日益消失的大环境下显得颇为难得。
北京时间1月30日晚,阿里巴巴公布2019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三季度阿里总营收1172.78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为330.52亿元,同比增长37%。
总体而言,这是一份不错的财报。彭博社在报道中指出,阿里巴巴该季财报超出预期;华尔街日报则在报道中称,阿里巴巴的收入逆势增长,强劲的消费需求是阿里巴巴强劲业绩的基石。
不过,在总营收和净利润光鲜的数字背后,阿里在核心业务增速上却在不断放缓。其中,阿里传统的两项营收支柱:市场服务收入(Costomer management)与佣金收入(Commission)增速已经远低于总营收增速,而包含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务的部分营收则在不断上升。
阿里正变得愈加多元化,其营收结构的变化,已在本季财报中有了更为明晰的体现。
不过,无论是异军突起的新零售业务,还是自一季度起被录入财报的本地客户服务业务(饿了么与口碑),其为阿里贡献营收的另一面,则是高企的成本。
本季度,阿里的营业成本增速超营收,除去股权奖励支出的影响,营业成本在营收中的占比已经由上年同期的42%增加到52%。而在上季度,营业成本在营收中的占比甚至达到了55%。
转型与改变必然伴随着阵痛。处于改革深水期中的阿里,在2019年依旧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核心业务增速持续收窄,但新零售业务增长迅速
本季度,阿里核心电商的营收同比增长40%,达到1028.43亿元人民币(约合149.58亿美元)。虽然仍保持高速增长,但其营收增速已出现明显下滑的迹象,低于上一季度的56%,低于上年同期的57%。
进一步而言,对比2017年与2018年三季度的营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明显变化:
1、阿里传统的两项营收支柱:商户服务收入(Costomer management,即广告营收)与佣金收入(Commission)增速分别为28%与24%,上一年度分别为39%与34%,增速下滑已经十分显著。不仅如此,根据Q3财报,以年计算,2018年GMV增速为29%,依旧高于上述两项收入增速。可以看出,阿里在核心业务货币化上已经遭遇瓶颈,亟待破局。
2、从营收占比上看,商户服务收入与佣金收入两项传统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从去年同期的66%,下滑至本季度的59%。包括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业务在内的收入部分(Others),增速高达122%,成为阿里本季度各项营收组成中的增速冠军,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6%上升至10%,高于阿里云与饿了么口碑业务,成为阿里第三大支柱营收来源。
3、即便包括新零售在内的这块业务增长率已经高达122%,对比2017年同期525%的增速,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这并非意味着阿里新零售业务出现瓶颈,更有可能意味着其已经度过从无到有的野蛮发展期,2019年可能才是真正的起点。具体到业务层面,以盒马鲜生为例,本季度财报中披露,其直营门店已经达到109家,绝大部分来自于2018年;初具规模化后,2019是否会继续不计成本扩张,值得关注。
4、阿里大文娱(除阿里影业外)表现仍然不佳,三季度营收64.91亿元(约合9.44亿美元),同比增长20%;去年同期增速为33%。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7%下滑至5%。
5、饿了么口碑业务的总营收为51.59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5%;在上一季度中,这块营收甚至达到了6%。可以看出,饿了么口碑的体量并不小,有可能成为阿里营收的下一个潜在爆发点。另一个被寄予厚望的业务菜鸟物流,三季度营收增速仅为15%,且在过去一年中营收并不出彩,其营收潜力尚待证明。
6、云业务增速依旧较高,为84%,但已经创下近年来新低。考虑到云计算行业整体陷入瓶颈,这一成绩并不差,但其对集团总营收的贡献,多少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经从上季度的7%下降到6%。
综上所述,本季度,阿里以往广告业务及佣金收入为主要收支来源的营收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是阿里电商业务货币化出现瓶颈后的必然选择。其多元化的营收构成已经初步成型,但考虑到新业务尚未完全成熟,占比依旧不大,2019年能否扛起阿里营收的大旗,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营业成本增速超营收,新零售对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
发展新业务、改变营收结构的另一面,是阿里在支出与花费上存在一定压力。
财报显示,三季度阿里营业成本为人民币608.13亿元(约合88.45亿美元),占营收的52%;上年同期为42%,增加了10个百分点。
阿里方面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
1、饿了么业务并表的成本拖累
2、零售和直接进口业务的库存和物流成本增加,即菜鸟业务的成本拖累
3、优酷业务的拖累,包括原创内容支出的增加、版权的减值费用为28亿元人民币(约合4.07亿美元)等因素。
而这三个因素恰巧也是上一季度阿里给出营业成本占比大幅增加的原因。在2018年二季度中,阿里营业成本录得467.8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55%,上年同期为40%。增幅为1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如果对过去一年阿里的营收占比进行汇总,从2017Q4开始,连续四个季度阿里该项指标的百分比增幅分别为13%、9%、15%、10%,一直维持着高增长。
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阿里大文娱对集团的营业成本的拖累由来已久,而在成本高企的同时,该业务板块的营收表现却不甚理想,增速与在总营收的占比双双下滑。
而饿了么与菜鸟这两项业务,同时也是阿里发展新业务中的重点项目。
另一方面,在现金流方面,三季度阿里用于购买商品和设备的花费达100.11亿元,上一季度更是高达116.32亿元。这部分开支包括了自营业务包括物流、门店对现金的消耗情况。对这一指标进行汇总后可以看出,自2018Q1开始,该部分现金流的消耗几乎翻倍。
由此可见,在营收愈加多元化的同时,新业务依旧处于投入期,其对阿里的现金流以及营业成本均造成了一定压力。不过,考虑到阿里的现金流依旧充裕,本季度余额高达513.73亿元,其影响范围可能仍旧有限。
移动端月活增速达20.52% 仍存用户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淘宝月活6.99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0.52%。这在当前整个互联网用户红利正日益消失的大环境下显得颇为难得。与此同时,淘宝的年度活跃用户也有6.36亿,同比增长为23.46%。
汇总近两年来淘宝月活用户的数据,可以看出,淘宝月活和月年度活跃用户均保持着稳定上升。从2016年Q4到2018年Q3,总的移动端新增月活用户则达到了1.92亿人。
虽然阿里在广告与佣金两大核心收入上乏善可陈,但移动端用户的稳步增长,无疑对阿里整个生态的增长有所裨益。目前,手机淘宝采用基于用户喜好的分发,分发内容则包括外卖、天猫超市等多个产品维度,这有利于阿里对新业务进行导流。
此外,在年度活跃用户方面,阿里方面表示,淘宝年度活跃消费者达6.36亿,较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个月增加3500万,其中超过70%新增年度活跃消费者来自低线城市。
阿里方面称,这显示出淘宝进入低线城市、满足首次或低频用户需求的努力收到成效。不过,在低线城市市场中,考虑到存在拼多多的竞争,2019年阿里能否继续顺利完成下沉,可能仍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