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iPhone6携NFC、ApplePay问世。iPhone6,或许就是撬动NFC产业链的一个支点,而苹果也将借此成为移动支付市场上觉醒的巨人。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苹果iPhone6携NFC、ApplePay问世。此前,业内已传出相关消息,Baird Equity Research公司近期发布研究报告指出: eBay及其PayPal受到了苹果iPhone6移动支付系统的直接威胁。 移动支付行业再一次风起云涌。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近距离通信技术,可以把手机模拟成信用卡、公交卡、购物卡,允许用户 刷手机 付费。苹果已联手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进军移动支付领域,同时,苹果还启动了ApplePay项目开展与本地商户和大型零售商的合作,扩大苹果用户的支付范畴。
华尔街日报曾将苹果形容为移动支付市场上 沉睡的巨人 ,它发展了8亿绑定信用卡的iTunes消费账户,虽然这些iTunes账户只能购买苹果的产品。拥有超过3.75亿台iPhone用户、1.55亿台iPad用户,苹果公司拥有推广移动支付的一切条件。
NFC、ApplePay能够把5亿多的终端用户转化为各种消费场所的支付者,这宣告了苹果在移动支付领域的苏醒。
NFC的一滩浑水
美国知名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把移动支付分为四类:短信支付、NFC、刷卡支付、应用支付。目前,短信支付日薄西山、应用支付则已经基本被几大巨头跑马圈地。而最受青睐的NFC技术,却始终不愠不火。
早在2006年,诺基亚就推出了业界首款NFC手机、描绘了未来移动支付购物的生活蓝图。由此也拉开了移动支付的序幕。
2010年,中国三大运营商、银联相继以NFC为契机计划启动移动支付业务,但双方都希望能够借机掌控包含运营商、银行、商铺、用户在内的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此后,两大阵营进行了近3年的标准之争,最终中电信、中移动妥协,放弃自己研发的标准,于2013年正式采用由央行牵头制定的标准。但其后,双方又陷入了TSM(信托服务管理)平台之争,各大银行、运营商纷纷自建TSM平台,然后相互之间仍需进行互通测试。
两大阵营启动移动支付业务已久,但始终难见成效。
拥有渠道、用户优势的运营商、银行在移动支付上止步不前,而阿里、腾讯却在移动支付领域却已经开始攻城略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业务金额为9.22万亿元; 2013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元,而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作为前三强,市场占比超过90%。支付宝、财付通主要采用 二维码 方式完成支付。
而运营商、银行阵营的移动支付市场占有率合计不足10%,堪称两败俱伤。2014年3月, 央行以安全问题为由叫停二维码支付,试图遏止互联网企业的移动支付势头。同时运营商、银行不断加紧NFC业务步伐以求挽回失地,但效果不佳。
一年前,上海移动刚推出NFC业务,赠送了我50元用于其钱包业务支付,至今为止,我一分钱没花出去。 上海移动用户张龙称: 感觉不到来自NFC的推动力。
被忽视的用户习惯
事实上,从安全、技术成熟度等角度而言,NFC比二维码更适合移动支付。但力挺NFC的运营商、银行却一直鏖战产业链主导权,反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商户、用户的体验以及习惯养成环节。
在今年初的2014年第六届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中国移动支付公司副总经理贺新初曾宣称: 为普及NFC,每卖一台NFC手机中国移动会补贴30元。 根据中移动今年初发布的《中国移动定制终端产品白皮书》,2014年中移动计划销售3000万部NFC手机。也就是说,中移动在NFC手机上的补贴金额将达到约9亿元。但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对其移动支付业务 和包 的用户补贴却寥寥无几。
同样,中国银联为支持NFC的POS机补贴,但没有政策鼓励消费场所使用NFC支付。
此外,电信、联通也均表示要重点发展NFC终端。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9月中国联通启动手机银行业务,曾主动为首批1万多用户绑定交通卡,并充值20元。但其后,联通没有扩大补贴范围,用户增长也基本停滞。
记者赴运营商营业厅了解NFC支付业务发现,用户如果想开通NFC业务,首先需要配备支持NFC的手机,然后在当地运营商营业厅更换支持NFC模块的SIM卡,其后,用户需要到银行、公交部门开通NFC业务,用手机钱包绑定相应业务卡,方能具备 刷手机 的资格,而且只能在支持NFC业务的场所去消费。一位北京移动营业厅人员告诉记者: 开通NFC业务需要支付10元换卡费,无补贴。业务已经开通了挺长时间,但办理的人很少。
相比之下,二维码支付几乎没有这些推广成本。对用户而言,无需冗长流程;对消费场所而言,打印二维码账单也没任何操作难度。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腾讯、阿里在推广二维码支付的过程中给用户提供了极大比例的补贴。
缺少主导者
表面来看,目前运营商与银行系统合作分工明确。运营商提供SIM卡安全模块、推动终端产业链成熟;而银行系统则负责标准、POS机改造。但需要指出的是,双方并没有 患难与共 的觉悟。
今年6月,记者曾在上海移动体验其 和包 业务,通过移动 和包 添加浦发银行信用卡时始终提示 系统错误 。系统不兼容的矛盾在运营商、银行、公交系统中普遍存在。
此外, 我们调研时发现很多支持NFC支付的消费场所,员工并不会操作POS机, 上海联通NFC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们会劝说用户使用信用卡付费。 2012年,上海联通就曾于招商银行联合启动移动支付业务,但其后该合作因为分工、需求不明等原因被搁置,目前上海联通与招商银行合作基本停滞,其NFC业务场景仅覆盖公交、轮渡、地铁场所。
目前,全球运营商、银行体系合作推广的NFC业务大体类似,唯日韩国家例外。
早在2005年,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先后入股三井住友、瑞惠金融两家银行,并推出DCMX移动信用卡,一举主导了NFC产业链。此后,NTT联合AM/PM、麦当劳、7-11以及JR-East(东日本铁路公司)推广NFC业务。截至2013年4月,NTT的NFC用户已经超过其用户总数的70%。而且,NTT计划在全球41个国家的50万个以上的零售点推广移动支付业务。
但在国内,运营商、银行系统之间无法诞生一个主导者来打通整个业务流程,NFC在两大阵营的僵持不下,已经基本成熟的NFC技术、手机、POS机产业链始终难以打通,用户的消费环节也一直不愠不火。所缺少的,恰恰是一个能够打通用户与消费场所的主导者。
此时,苹果APP Store对于全产业链的掌控力方显价值。在iPhone 6支持NFC消息传出的同时,麦当劳宣称在全美境内所有麦当劳餐厅部署NFC支付系统,并且对所有员工进行操作培训。据外媒报道,麦当劳将在9月15日完成部署,为苹果接驾。iPhone6,或许就是撬动NFC产业链的一个支点,而苹果公司也将借此成为移动支付市场上觉醒的巨人。
一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高层向记者感慨: 我们最好的时机已经浪费了,产业链培养起来也是给他人做嫁衣。 中国移动也在一份内部的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中这样评价苹果: 苹果公司往往喜欢长期布局,然后在其他人跌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意气风发地入场,毕其功于一役。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3月央行叫停二维码支付之后,支付宝在其8.0.2版本推出了NFC业务。6月18日,支付宝宣布与住建部合作,推出 未来公交 业务。支付宝还整合了全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卡资源,用支付宝代替交通卡、校园卡。
支付宝可能与苹果一样,也是NFC移动支付的截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