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消息,本应造福于民的互联网,似乎正在被各怀心思的公司用来满足私欲,而本应享受网络便利的用户,却在不经意间频繁受到伤害。
1月22日晚间,抖音产品团队发出官方声明称,接大量用户反馈,抖音新用户已无法以微信授权的方式登录、使用其产品,微信向抖音提供的登录接口已被切断;团队紧急排查后发现,抖音新注册用户确已无法使用微信账号登录,早前用微信授权方式创建账户的老用户暂未受影响,但存在风险。
一时间,网上热议如火。
有人猜测腾讯这一做法,与抖音疑似获取微信用户关系链有关。多名被访者向本刊表达了类似观点。他们仅使用微信账号登录抖音,并未同步通讯录,却在抖音中刷出微信好友视频,同时在抖音和 多闪 两款产品的好友推荐功能中,发现了自己的微信好友。
就此,抖音官方对《中国企业家》回应称,用户与微信好友之间,除了微信关系外,还存在其他关系,包括通讯录关系、间接好友关系等;抖音和多闪的好友推荐策略,包括基于用户授权的通讯录,以及间接好友关系,推荐可能认识的人等多种方式。
当下微信、微博、QQ、邮箱、手机号是主流App常用的登录工具。其中微信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最高的App,用户对它的依赖度不亚于 电话 和 短信 ,用户也因此为腾讯带来了蔚为可观的流量和收入。
但严格意义上讲,微信账户信息的所有权在用户手里,用户有权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微信,如果微信登录确实更加便捷,腾讯似乎不应该阻止用户享有这项权利。
但在抖音这件事上,情况有些复杂。
虽然微信诞生不过8年,但成长于腾讯这棵已历经20年风雨的大树之下,而这也成为社交产品后来者讥讽微信 已老 的来源之一。即使今日头条已经诞生7年,但它面对微信时,依然将对方塑造成 老年 或者 恶龙 ,而自己是那个勇于挑战的 少年 。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腾讯停掉微信登录接口,就需要更加充分的理由。
刘星(化名)是某家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开发负责人,他所负责的产品日活跃用户千万级,也与微信、QQ、微博等平台保持着登录接口合作。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单纯从微信提供的接口中,盗取微信用户关系链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知乎等社交平台上,有用户从技术角度分析称,今日头条将微信浏览器的Cookie值设置为10年,并将用户Cookie值回传头条的服务器。Cookie常用于客户端保存用户登录信息,方便用户登录,各家不成文的惯例是Cookie信息保留7天。
但腾讯方面并未证实该网络分析的准确性,也暂未对取消微信登录接口授权的原因进行解释,或者提供新的证据。
这不是抖音与微信之间第一次发生争议性事件。此前在短视频整改期间,微信曾禁止包括抖音在内的多家短视频平台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链接。
用户数据成为肥肉
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用争议性方式获取用户数据的案例,在很多知名公司身上发生过。
2014年8月,在脉脉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B轮融资后,新浪微博称,因脉脉非法收集新浪微博用户数据,已停止该平台的微博登陆授权与信息采集。而脉脉则反击称,这是微博寻求入股受阻后的报复。
随后微博将脉脉告上法庭,称后者绕开微博接口,非法大量抓取微博平台用户数据,非法牟利。2016年12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脉脉败诉。
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合作期间,脉脉在没有得到微博授权,也未经新用户许可的情况下,将用户手机通讯录里的联系人与新浪微博用户对应,并展示在脉脉用户的 一度人脉 中;双方合作终止后,脉脉仍在使用这些信息。
在微博诉脉脉一案中,法院曾要求微博提高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力度, 数据提供方不仅应将用户数据信息作为竞争优势来加以保护,还应将保护用户数据信息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 。
在中国,微信用户极为广泛,它的月活目前已超10亿,承载着支付、小程序、搜索、小游戏等诸多功能,用户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必将留下大量个人数据。有道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腾讯因此在确保用户数据安全方面,无疑需要承担更多。
不过,对微信用户数据的越线使用,甚至会发生在腾讯自己的投资公司之中。
2018年7月,有用户称,使用微信登录大众点评时,会出现其微信好友去过的餐厅和酒店信息,这涉嫌泄露用户隐私。媒体后续发现,在大众点评的隐私条款中,存在 为了销售、奖励或为让您拥有更广泛的社交圈而使用、共享或披露您的信息 的内容。
大众点评很快作出回应称,对用户体验考虑不周的地方进行道歉,对产品进行整改,新增 一键停用第三方全部社交关系 功能。
因在聚光灯下,万众瞩目,加之考虑到品牌、口碑、市场反馈等因素,大公司往往不敢明目张胆作恶,而且一旦作恶,相对容易被发现;而很多中小公司,对用户隐私的侵犯则要隐蔽得多,也放肆得多。在腾讯强调开放战略后,合作伙伴日益增多,如何确保它们在与腾讯分享资源的同时,不侵犯用户隐私,对于腾讯来说,也是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封闭或将带来伤害
互联网平台的商业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正日益凸显。
百度、阿里、腾讯一直都在持续推进各自体系内的闭环生态,今日头条、美团等也在积极跟进,分别沿着各自路径,跑马圈地,规划自己的商业帝国。细看下来,各巨头各有各的开放路线,两个极端是阿里和腾讯,前者强调业务的绝对控制,后者强调 半条命 交给合作伙伴。
问题是,这些闭环生态,是不是真的让互联网大环境变得更好了。
2018年10月,百度将搜索首页的新闻栏目改为资讯栏目,同时将旗下自媒体平台 百家号 在资讯搜索结果中的权重提高。
百度因此陷入舆论漩涡,与抖音事件几乎同时。有自媒体质疑说,百度对百家号过于偏袒,搜索首页中绝大部分结果都是百家号内容,与搜索词条相关性不高,权威来源的内容几乎从首页消失。
舆论质疑百度已经不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寻找中文互联网内容的地方,而正在成为百度的站内搜索工具,向用户提供自家的内容。
百度副总裁沈抖随后公开回应称,中国互联网在逐步走向分裂和割裂,PC时代用户在浏览器上可以无障碍访问任何网站内容;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是独立个体,相互之间连接非常困难,很多内容被封锁在App内,使用户访问变得更加困难。
他认为这是百度推出百家号的原因,但并未说明百度首页搜索结果中百家号比重何以如此之高。
阿里等巨头正向用户提供 88会员 等产品,将旗下不同业务的服务进行打包,统一提供给付费用户;腾讯旗下的视频、游戏等娱乐性产品,也经常进行绑定营销,鼓励用户购买自家会员;今日头条刚发布的社交产品 多闪 ,目前仍然仅支持头条系的抖音账户登录。
用户已经习惯于在不同平台的账户体系内部享受对应服务,自建生态、趋向封闭的战略,正在成为当下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共同选择。
这一战略对于所属平台来说,显然有利于未来商业利益最大化,但各生态之间的封闭和较量或将损害大量的需要在多生态间穿行的用户。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进入全新时代,用户数据保护至为重要。对于巨头们来说,这显然不是相互之间打打口水仗的小噱头,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