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传媒巨头维旺迪开始了对于育碧的恶意收购,发动 闪电战 的维旺迪迅速蚕食育碧。
育碧创始人Guillemot兄弟回忆起维旺迪的 宣战 时表示他们感受了维旺迪的 全面入侵 。不愿低头的高卢雄鸡随即开始了拉锯战。
在这场资本游戏的最后,逼退维旺迪的 白衣骑士 中却出现了腾讯的名字,再度引发了联想。你方唱罢我登场,维旺迪导演的这场大戏或许仍未结束,动视暴雪与育碧之后,他们或许又有新的目标。
维旺迪的 资本游戏
成立于1853年的维旺迪原名通用水务公司,曾经获得巴黎的50年特许供水权,是全球最大的水务公司之一。从1980年开始,当时的CEO Guy Dejouany 开始通过大肆收购进军能源、建造业、运输业等其他产业。
1998年后通用水务公司收购了摩洛哥电信、哈瓦斯通讯社等多家公司,正式进军数字媒体领域,并正式更名。令游戏公司们谈虎色变的 维旺迪 就此诞生。
在当时维旺迪的收购名单中,有一家公司不得不提,那就是哈瓦斯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世界第一家通讯社,也是法新社的前身,维旺迪看中了其广告和传媒业务。
但这笔收购也是维旺迪进入电子游戏行业的开始,哈瓦斯在1998年低价收购当时属于CUC的游戏公司雪乐山,而日后大名鼎鼎的暴雪当时属于雪乐山。维旺迪鬼使神差地获得了两家实力强大的游戏公司。
雪乐山不仅是优秀的游戏开发商,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发行能力,《半条命》正是由其发行。而当时暴雪已经制作了《魔兽争霸》与《暗黑破坏神》两个大热的游戏系列。
维旺迪的强硬手腕也在这个时间段初见端倪。 百年老店 哈瓦斯改名,名称使用权被 夺走 ,雪乐山的游戏开发部门解散,仅保留发行业务。暴雪此时也受到波及,团队领导人频繁更换,与维旺迪的游戏战略相左的北方暴雪(《暗黑破坏神》系列开发商)四位领导人在2003年集体离职。
四巨头 的离开导致人心涣散,从北方暴雪出走的员工达到30人之多,这批元老重新建立了旗舰工作室,推出了《暗黑破坏神》精神续作《火炬之光》。
在2002年,风险投资净亏损233亿欧元的维旺迪进行了重组,与通用公司共同成立NBC环球之后,维旺迪再次走入上升通道。2004年,暴雪的《魔兽世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成为传媒巨头的维旺迪把 魔爪 伸向了另一个游戏大厂动视。
2007年,维旺迪合并动视、维旺迪游戏(当时暴雪母公司)两大厂商,使其一举超过EA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吸引了大量资方的目光。
哈瓦斯、暴雪、环球影业等都是维旺迪 资本游戏 的一部分。频繁的拆分、重组、套现,让被收购的公司苦不堪言,但对于维旺迪来说,钱才是硬道理。
独立的动视暴雪 打脸 维旺迪
2013年, 时运不济 动视暴雪面临着多线危机,动视旗下IW工作室核心成员出走,《使命召唤:幽灵》被看衰;《暗黑破坏神3》遭遇口碑危机;《魔兽世界》 荣光不再 ;投资巨大的 泰坦计划 难产。
在2007年合并后,《魔兽世界》和《使命召唤》两大支柱支撑动视暴雪股价走高,但是进入2013年后走势已经放缓。而当时急需现金弥补经济漏洞的维旺迪开始出售动视暴雪的股份。
深受维旺迪之苦的动视暴雪也在计划赎身,最后动视暴雪与其背后的ASAS II LP投资集团花费了近82亿美元回购了大部分股权,维旺迪的占股由61%下降12%,退出动视暴雪董事会。
颇具戏剧性的是,在动视暴雪 独立 之后,随着《炉石传说》与《守望先锋》的大热,动视暴雪的股价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上涨了4倍。
被 打脸 的维旺迪不得不正视电子游戏的潜力,但是要满足这只巨无霸的胃口并不容易,动视暴雪的飞速成长让维旺迪没有后悔药可吃,最合适的猎物莫过于他们的法国 同胞 育碧。
育碧在2013财年亏损4930万欧元,《看门狗》和《全境封锁》等高投资游戏接连跳票。2014年发售的《刺客信条:大革命》、《看门狗》等大作使得育碧在2014年扭亏为盈,净利润达到1.127亿欧元,但是这两款大作本身的优化、BUG以及服务器问题使得育碧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
《刺客信条:枭雄》和《看门狗2》的销量相比前作几乎腰斩,育碧在这几年中深受 预告片大厂 、 土豆服务器 等诸多嘲讽。
维旺迪因此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在2015年,维旺迪突然宣布将对育碧进行持续性收购,这也为维旺迪与育碧长达3年的拉锯战拉开了序幕。
维旺迪与育碧的3年拉锯战
根据法国法律,如果维旺迪在育碧的持股超过30%,他们就可以发起收购。维旺迪为了这场收购售出了其手中剩余的动视暴雪股份,换取了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
维旺迪首先把目光投向了育碧的子公司Gameloft,曾经凭借高画质等优势在手游发展初期风光无限的Gameloft在2014、2015年增速明显放缓,在维旺迪的金元攻势下,股东们纷纷松口。2016年中旬,收购完成,Gameloft创始人兼CEO Michel Guillemot与全体董事会集体离职。Gameloft全面转向免费氪金手游开发。
让育碧创始人Guillemot兄弟头痛的不只有Gameloft被收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维旺迪在育碧的持股已经超过20%,Guillemot兄弟即将丧失控制权。
育碧开始了与维旺迪的长期对抗,育碧与法国投资银行Bpibank的股票回购计划达成,400万股票回购使得Guillemot兄弟的占股提高了3.2%,解了燃眉之急。此后育碧寻求了加拿大等各国的资方与维旺迪对抗。
另一方面,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 在媒体上开始活跃起来,批评维旺迪不懂游戏,描述了被收购的育碧将如何变成一个生产流水线产品的赚钱机器。对于拥有大量海外工作室的育碧来说,一旦被收购,第一个动刀的必然是他们。
动用舆论优势 卖惨 的育碧迅速占据了道德高地,在steam上出现了不少 购买游戏反收购 的评论。
育碧同时也计划通过发放员工股份的方式来对抗维旺迪,对于员工数量破万的育碧来说,员工股将成为这场恶意收购的绊脚石,但是当时维旺迪已经拥有了超过20%的投票权,这一计划最终流产。
在媒体上标榜 独立 的育碧自然不是逞口舌之快。在收购危机出现之后,育碧的游戏开发效率确有提高,在推出了《刺客信条:起源》、《看门狗2》等高口碑续作之外,《彩虹六号:围攻》、《全境封锁》等服务型游戏也取得了成功。同时《光之子》、《世界大战:勇敢之心》等独立佳作也相继推出。
育碧对抗维旺迪恶意收购逐渐变为一场玩家意志与资本家的大对抗,但是仅仅卖游戏或许依旧对抗疯狂的逐利者,育碧依旧需要找到 白衣骑士 。
2018年3月21日,维旺迪终于松口,育碧、育碧创始人 Guillemot 兄弟、腾讯和安大略省教师养老金计划斥资20亿欧元买入维旺迪手中全部的育碧股份,同时维旺迪5年内不得再收购育碧股份。
这一场肥皂剧终于结束。而维旺迪是输家吗?在这几年的对抗中,维旺迪总共花费了近7.5亿欧元,这次退出将为他们带来巨大收益。
从这场大战中脱身的维旺迪或许又在寻找新的猎物。
腾讯是下一个维旺迪?
在维旺迪退出之后,网友们的目光又移到了腾讯上,获得育碧5%股权的腾讯会成为下一个维旺迪吗?
实际上,腾讯与育碧的合作早有端倪,育碧手游宣布登录微信小程序就是一个伏笔。腾讯不会在本次投资后获得董事会席位,他们也宣布不会增持,这与维旺迪的态度截然不同,更大程度上是合作伙伴关系。
腾讯Wegame需要大量优质单机游戏为其背书,此前引入《堡垒之夜》和大量独立游戏就是一手准备。育碧在国内核心玩家群体中的影响力不小,同时又手握多个自带粉丝的服务型游戏,腾讯自然需要这个盟友。
育碧同时也眼馋中国市场,他们为发售多年的《刺客信条》系列全部追加中文就是他们向中国市场示好的表现,育碧 CEO Yves Guillemot声称他们与腾讯的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速他们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育碧与腾讯的联手更像是各取所需。让刚刚 虎口脱险 的育碧松口气吧,别魔化腾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