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人才回流踊跃 海归人才关注城市环境

业界
2017
09/07
03:18
张钟尹
分享
评论

金融、互联网人才回流踊跃 海归人才关注城市环境_行业观察_电商之家

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中国正在经历的海外人才回归潮,显然为赢得这一竞争增添了重要的砝码。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06年,中国每送3个人出国留学,能迎回1人;如今,年度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演变到2015年的1.28:1,呈现出人才加速回流的态势。

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265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2016年,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达43.25万人,创历年新高。另一方面,在吸引外国人才方面,2016年来中国内地工作的外国人员达90多万人次。

如何来看待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有市场、有机会,会吸引很多人来,同时也要考虑海归人才的结构与质量。从整体来看,留学生群体既有出国的中国留学生,也有引进来的外国留学生,让他们都能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高科技人才,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金融、互联网人才回流踊跃

互联网相关行业人才出成绩更快,同时我国也有着世界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这就让这批人才在国内也有了快速成长的空间。

NBD:在7年时间里,有8位哈佛的博士后陆续学成归国,共聚中国科学院,这一事件被人们津津乐道,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吴江: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每年都陆续有一大批回国创业的海归顶尖人才,比如2010年回国从事超材料领域研究的刘若鹏博士,他26岁从美国回来,和他的团队一起创办了超材料公司。再比如,十几年前从美国回国的甘中学博士,是国际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目前在浙江从事智能制造产业研究。

NBD: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负担海外留学费用,现在开始出现“留学低龄化”现象,人们出国留学的原因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有何不同?

吴江:以前我国主要是公派留学生,数量上不多,年龄也偏大,没有形成趋势。他们目标很清楚,主要是学习理工科,解决自然科学的问题,并且欧美国家的强项也在这方面。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们慢慢富裕起来,家长们投资教育,自费出国的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去往欧美发达国家,同时还向低龄化发展,留学生越来越年轻,去海外读大学、读高中。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归人才回归的数量特别大,可以说超乎想象,这源于中央层面非常重视海归人才,有一定的时代感召力。同时,在一些高新技术方面,近5年我们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加,我们科研平台也做得越来越大,招才力度增强,这些人才回国的动力也随之越来越强。

NBD:有报告显示,位居海归人员就职行业前几名的分别是互联网、金融业、文学艺术等,多数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科技行业,您认为这背后有何原因?

吴江:随着我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的兴趣广泛,专业选择也越来越多样性。此外,目前欧美国家在留学生的实习、签证政策方面,对理工科的政策宽于文科生,这也造成了文科学生回国的情况相对更多一些。

另一方面,相比高端科研人才来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海归人才培养成本较低,周期较短;而高端科研人才从研究阶段到做出成绩普遍需要十多年,前期默默无闻,不易为社会所知。相比之下,互联网相关行业人才出成绩更快,同时我国也有着世界领先的互联网企业,这就让这批人才在国内也有了快速成长的空间,并带动了互联网经济的潮流。

但从高端科研人才来看,留学人员对我国的创新贡献最大。我们的院士、科研院所、高校的骨干教师等顶尖的创新人才当中,大约70%~80%都有留学背景,不管是上世纪80、90年代回来的,还是近几年回来的,都是我们科技创新发展最核心的动力。

海归人才关注城市环境

我们一方面往外派,一方面往里引,长期发展下去,不仅要成为一个吸引海归的大国,还要成为能够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大国。

NBD:从海归人才回国发展的城市分布来看,尽管北京、上海领先于其他城市,但二线特色城市吸引海归人才的趋势也逐渐显露,对此您如何看待?

吴江:从吸引人才的角度来看,东部的沿海城市、二线城市非常具有活力。今天的高新技术不是规模经济,不是厂房、高楼大厦,不需要几万员工,新技术的关键在于人才的聚集。

对海归人员来说,他们有时甚至会优先考虑所在城市,而不一定是国家,因为新技术发展往往依赖于城市经济。将来人才比拼是城市的比拼,主要看城市环境好不好。环境舒适成为海归人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我们经常说安居乐业,首先是安居,城市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才是乐业。

能不能把人才留住,这不在于城市规模大小,而在于城市生活的品质。

NBD:我国能否成为吸引海归人才的“强磁场”?未来我国在吸引海归人才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

吴江:我们有创新创业的舞台、宽松的政策来鼓励海归人才回来,未来在吸引海归人才方面有很大的空间。比如我们的中关村产值大概4万亿元,接近200万人力资源,但真正的海外人才5万多人,仅占2.5%。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如何发力,我们要做好、做大新兴产业,比如人工智能(AI)产业。有报告显示,全球AI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5万多人,在美国的华人技术人员是我国本土人才数量的1.4倍。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足够的市场主体去吸引这些人才,比如说华为这样的企业,它的科研团队十多万人,能够吸引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对海外留学生的吸引力要比政策吸引更有力、更有效。

NBD:我国不仅要提升对于海归人才的吸引力,还要吸纳更多的海外人才,包括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全球的高端人才等等,对此您如何看待?

吴江:我们要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对于留学归国人才,我们要考虑怎么样让他们派上用场,有效地使用他们。我们一方面往外派,一方面往里引,长期发展下去,不仅要成为一个吸引海归的大国,还要成为能够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大国。留学生群体是年轻资源,我们本土现有40多万外国留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让各国来华留学生通过我们的教育成长起来,并且能留下来。

总的来说,要提升我国的全球人才吸引力,就是要让海外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1月5日消息,据美国媒体报道,视频广告在1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2014年网络视频广告在支出和浏览量方面都获得巨大增长,在自动程序化购买上取得巨大进步,行业整合在继续,Facebook收购了LiveRail、雅虎收购了BrightRoll。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之后,2015年将是网络视频广告完全“长大”的1年,将继续看到IPO和行业整合,因此视频广告市场将进入更成熟阶段。
业界
一个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一个是中国电商界真正的扛把子,亚马逊与阿里都在觊觎对方手中的果实。和亚马逊在中国遭遇滑铁卢一样,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日子也不太好过。一来那
业界
实战干货:零售O2O的商品结构优化
业界
一件衣服的诞生,需要设计、制版、面辅料、试产、量产等多个环节,但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往往是一个直播间里的网红,或者一家线下门店。而疫情的爆发,直接打断了各产能环节之
业界
当奢侈品走向直播间关于奢侈品,微博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日本有个干洗店,有一次接受了一个香奈儿的外套,价格大概35000人民币,洗掉色了,客户就来投诉。然后干洗店联系香奈儿,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