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赶集,杨浩涌到底想干什么?

业界
2014
12/05
11:42
陈海宁
分享
评论

58同城上市后,赶集网就一直动作不断。春节期间发起广告大战,CEO杨浩涌也频频与媒体接触,这家公司似乎极力在向外界传递一些正面信息。很多人在问,杨浩涌想干什么?我的看法是:一家创业公司,突然一下子出现很多正面声音,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刚融了钱,要搞点动作让投资人觉得投的值;另一种就是准备融资,所以要放出消息忽悠投资人进来或者是拉高估值。

显然,我更愿意相信赶集网属于第二种。公开资料显示赶集网共完成5轮融资,最早一轮来自蓝驰创投的800万美元;2010年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投资了2000万美元;C轮来自今日资本和红杉,7000万美元于2011年到位;2012年赶集网获得中信产业基金以及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麦格理的两轮融资,总规模达9000万美元。按照2011年C轮7000万美金花到2012年,D轮9000万美金花到2013年这个节奏算,赶集网现在也差不多没钱花了,需要进行新一轮融资。

来自其他渠道的消息也验证了这个判断,有VC圈人士透露,赶集网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而杨浩涌将这一轮融资的估值定在了10亿美金。这个估值甚至不到58同城市值的三分之一,但杨浩涌的说法是:58同城不是赶集网的竞争对手,赶集网在事实上超过了58同城。遗憾的是,杨浩涌的呐喊并没有获得投资人的同情,张狂的言论反倒让自己积攒多年的技术男形象濒于破产。

58同城上市后,赶集网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不是来自于竞争压力,而是CEO杨浩涌面对媒体时的口无遮拦,大家开始发现,以海归技术男形象示人的杨浩涌,并不像之前表现出来的那般单纯,一旦不加以束缚,无处释放的压抑和对梦想的欲望交杂,爆发起来却更容易剑走偏锋。

但是杨浩涌不得不铤而走险,无论是要做房产领域的搜房,还是要在在线招聘领域打败前程无忧,对于杨浩涌来说,都会归结为一个问题:钱。他需要说服投资人掏钱,尽管这非常困难。在赶集网历史上的五轮融资中,只有第二轮的时候,蓝驰进行了追投,而其后几轮融资,前一轮投资方都并没有继续跟进,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赶集网在资本层面失去了信任。这使得杨浩涌在面对投资人时,不得不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早期投资人和机构都没有继续支持赶集网?

从数据上看,根据百度指数,从有数据可查的2011年1月份开始直到现在,赶集的搜索指数也从来没有达到58同城的水平,甚至长期处于58同城一半搜索量的位置;而Alexa数据也显示,赶集网的排名与58同城之间存在着四位数的差距,而日均流量跟58同城相差更是高达上千万。赶集网全站的流量与搜房相当,但是搜房是垂直类网站,流量价值远远高于赶集。即使杨浩涌有能力将赶集网全站的流量导入到房产频道,也无法在房产领域超越搜房,更不要说在招聘和房产两个领域同时成长为行业第一。

从团队方面看,主管公关市场的副总裁邓曼和主管SEO的副总裁吕英建先后离职,中、基层团队也动荡不安,这些都说明,巨大的竞争压力加上创始人杨浩涌的独断专行和任人唯亲开始使团队内部产生离心力。

而在渠道管理方面的调整也使得赶集网的前景堪忧,有消息透露,赶集网正在裁撤代理商,发展直营模式,但现实却是,赶集网目前仅有4家分公司,其余百家城市都是由代理商负责打理。即使杨浩涌能成功拿到新一轮融资,即使这笔融资规模足够养活百余家城市分公司,赶集网仍然要面临渠道整合的阵痛,这种阵痛却不一定是现在的赶集网所能承受的。

赶集网需要融资,杨浩涌不惜赌上个人声誉希望向投资人传递正面信息,但种种迹象都表明这家公司正在背离杨浩涌设想的方向,它失控了。或许真如姚劲波所说,58同城上市后,竞争对手的增长基本坍塌了。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赶集网 杨浩涌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苹果的汽车项目规模正在缩小,开始更多地寻求与外部的合作。
业界
十多年前,人人网凭一己之力,开创校园社交的红火时代。十年后的今天,校园社交引发无数巨头涌入其中,这其中就有京东的身影。继去年推出大学生社交App 梨喔喔 之后,京东再次亮剑。
业界
事实上,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与乐视系资金问题的进展状况,有公司已获得了债务解决方案,也有公司继续计提坏账准备。
业界
苹果在该则招聘广告中写到,公司在寻求一位“负责IBM企业开发项目的高管人才,需要在健康保健领域和零售领域有充分经验。”该职位工作地点可以选择在西雅图市,或洛杉矶市。
业界
11月17日消息,昨日晚间,迅雷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迅雷该季度总营收为3960万美元,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0.4%。净亏损672万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552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