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公布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对媒体产业影响几何?

业界
2015
05/09
12:22
马丁1
分享
评论

5月初,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首次公布了原本作为 保密级 资料的 可供网站转载新闻的新闻单位名单 ,即坊间所谓的 白名单 。名单成员基本属体制内新闻单位。而财新网、一财网的入选倒很令人意外。

国内商业网站没有真正的采访权,虽然能打擦边球,可涉及时政经济等领域,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不能登载自行采写的和其他来源的新闻,只能刊登白名单中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

不过,体制新闻单位的新闻写作取向,往往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和服从式的自我审查,而商业网站的用户群毕竟习惯了自由多元的网络语境,面对文宣式的旧新闻语言,早已脱离体制语境的网络用户肯定不买账。

因此,将实行新闻专业主义且在网络传播中拥有声望的 财新网 、 一财网 列入名单或许有这方面的考虑。尤其财新这类媒体深受中产和底层舆论信任,对助力舆论的塑造和凝聚会有较好的帮助。

所以,不难猜测,面对数字媒体成为主流阅读阵地的当下,有策略的使用数字传播平台,正在成为政务中的一个重点。此次 白名单 见光,显然是出于传播环境变迁的考虑,属于舆论策略上的转折,目的是,尽可能使用好新科技平台,加强政府与民众的联系沟通,从而制造有利于政务工作的舆论氛围。

至于为何不再对名单进行保密,首先是政务透明的需要,黑箱条例不但不利于塑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也容易引起舆论猜疑。同时,名单的见光的确也能进一步明确 数字媒体 的新闻边界,减少洗稿的操作空间。

不过,除此之外,白名单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或许被很多人所忽略。

众所周知,当下的媒体营收池中,有一部分来自 版权销售 ,比如,未进入名单的 南都、南周 ,每年都有几百万的版权营收。但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站所转载的新闻必须来自白名单中的新闻单位信息。

对网站来说,既然 南都、南周 没有进入名单,其新闻应该就无法被转载和使用,商业网站也就不会去购买他们的稿子的版权。这是否意味着,白名单的存在,实质上等于取消了名单外新闻单位的版权销售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白名单自2000年以来就一直存在,类似 南都、南周 这些名单外的新闻媒体,既然没有版权交易的能力,曾经所谓的版权销售,至少因为新闻转载而形成的那部分版权营收,是否就变成了违规收入和灰色地带?

是否也可以这样认为:白名单外的新闻单位,因为违规授权转载所得的版权收益,反而使其有了商业原罪?难道这又是一次中国式的关门打狗闹剧?

其次,新闻被广泛传播,影响力达到一定门槛后,新闻机构是可以根据该新闻进行单独的商业设计的,以此形成更高的商业价值。比如,去年吴晓波《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一文被大量传播,根据这篇稿子,吴晓波制作了25分钟视频,播放量达120万以上,显然这比最初2000来字的稿子更有价值。

问题是,白名单的存在,掐死了名单外的新闻媒体的新闻被转载权限,这些媒体的新闻将无法使用主流数字媒体进行声量放大,减小了其广泛关注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无疑会降低其商业潜力。

而且,即便面对同一新闻事件,相比名单内媒体拥有被转载权限来放大注意力,名单外的媒体获得的注意力处于劣势,无疑会承受更多市场压力。甚至,名单内的一些新闻媒体通过网站转载,除了能获得版权营收外,还能扩大媒体影响力和品牌度。

这种情况下,白名单的存在,不但限制了名单外媒体的潜在商业价值,也正在成为媒体产业市场公平竞争局面的破坏者。因此, 白名单 的出台,更多属于行政层面对市场的干预,让主管机构有能力来掐住新闻机构的钱袋子,至于会不会使用钱袋子来管理媒体的嘴巴,暂时不得而知。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新闻 几何 名单 单位 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电商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当下正值就业季,除了校招之外,通过网络招聘平台求职,已成为当下大学生最为常用的求职方式。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招聘平台虚假和误导信息泛滥,求职者频频陷入五花八门的骗局
业界
如今脱发已经开始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也使得现代人脱发日趋年轻化。很多90后年纪轻轻,就 秃 如其来地步入了 秃头时代 ,并未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 喝
业界
日前,三大运营商相继宣布,9月1日开始取消手机国内漫游费,这意味着坚挺了23年的“化石费用”终于要彻底跟消费者说再见了。然而,消息传出后,很多用户纷纷吐槽,称手机国内
业界
今日在中国广告协会网络互动分会主持、在互动广告标准委员会统筹下制定的我国第一部规范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行业标准《移动互联网广告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2015年3月15日正式执行。
业界
医护人员奔赴在最前线,保护着生病的患者。但这些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的医生和护士们,又该由谁来守护呢?前几天,一位医生在社交平台呼吁,希望有关机构能为前线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一份
业界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