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物流,结盟腾讯,构建平台,深耕金融,都是京东今天之所以成为京东的原因。
文│张兴军
京东商城的2017财年的一季报终于让这家亏损多年的电商公司扬眉吐气了一回。
京东一季报显示,这家拥有13年历史的电商在一季度的净营收为762亿元,同比增长41%,经营利润17亿元,而去年同期的这一数据是亏损2.97亿元。净利润一值录得14亿元,去年同期则是亏损了2亿元。
于是问题来了。曾经被当当网李国庆描述为傻大黑粗的京东和刘强东,在2017年第一季度所取得的成绩究竟意味着什么?
看一个成长公司的进化,要看他的过去;而看它的地位,则要看其对手。京东的这份财务数据,不仅一改自身以往“长陷亏损泥潭”不能自拔的境况,而且一举宣告十多年的耕耘终于迎来了收获。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京东从亏损而一举扭亏并录得可观的盈利,相信对于大部分中国上市公司而言,只有“非经常性损益”一条路了。
即使京东一门心思做自己的事,也俨然是一副与世界为敌的套路。电商,京东避不开阿里巴巴,线下躲不开国美,O2O绕不开苏宁云商……而到了2017年,京东终于可以说,苏宁、国美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了,至于当当和亚马逊中国,在后视镜里根本已经看不到了。
截至本文发布的5月11日,苏宁的市值是946.8亿元,国美的市值是218.74亿港币,而当当从纳斯达克退市时的市值是区区的5.6亿美元。而京东,则超过了500亿美元,是苏宁的五倍多,国美的3倍多,当当的90倍。甚至,都快比肩百度的市值了
京东凭什么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提一下让马云都会喊痛的物流。在这方面,京东在中国地位基本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在竞争对手们纷纷降成本、求利润,并以京东亏损为由对其进行挞伐之时,刘强东只顾“蒙眼狂奔”,自顾自地完成自己的布局。久而久之,就成了这家电商掌控未来的格局和力量。
以国美为例,这家连锁卖场在电商上的收缩的确保证了连年的盈利,但却有可能输了未来。当黄光裕出狱以后,如何面对京东和苏宁是个巨大的挑战。
已经改名为苏宁云商的苏宁,近年来终于苏醒,不仅重金打造易购商城,还在物流商不遗余力地夯实基础,数十亿元收购天天快递就是例证,俨然是再走一遍京东的路。只是,京东已经具备了先发优势,这种转瞬即逝的机会,哪怕苏宁和阿里结盟,也未必能在短期内撼动其根本了。
几年前,京东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经提到过一个800亿元的安全边际话题。彼时,京东作为自有电商的佼佼者,把自身的安全线定在了年营收800亿元。只是互联网大潮的演进几乎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当各家电商纷纷打造平台战略之后,800亿元已经不是天文数字,这个小目标仅仅用一个季度,京东就可以实现了。
幸运的是,京东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在亟需资本之时,并未任由其指挥,这从刘强东占股不到20%却拥有80以上投票权这一点就能证明;在布局之时,坚持完善自己在物流、人才、技术等多维度的的生态。京东似乎从未对快钱热衷,所以到今天刘强东才敢说出“低于100亿就不叫利润”。
领跑物流,结盟腾讯,构建平台,深耕金融,这些都是京东今天之所以成为京东的原因。而归根结底,让京东脱颖而出的,是从采购到将商品运到消费者手中这一整套流程管理中没有短板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