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文件。根据文件,阿里拟向微博相关高管团队成员购入后者所持总计300万股微博股票,占微博总流通股本的1.4%,交易总价为1.35亿美元。
这已经是阿里第三次收购微博股份了,截至目前,阿里已持有微博31.5%的股份,投票权也将增至15.2%。
一直以来,阿里意欲收购微博的消息不绝于耳,此次阿里的增值无疑重又掀起人们的猜测--微博是否会成为下一个优酷土豆?
记者就阿里增持微博一事询问了从事传媒研究和投资的业内人士魏武挥,对方认为:"新浪微博成为下一个优酷土豆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是微博已经盈利了,而且对阿里的依赖度逐渐降低;二是微博团队估计还想干吧,并没有撤退的意思。"
并且,魏武挥同时强调:"微博现在已经翻盘了,早期确实仰仗阿里很多,但现在依赖度越来越小。"
翻盘后的微博为何还允许阿里对其进行增持?阿里此时增持微博究竟为何?社交电商模式究竟还能给双方合作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这背后到底有多大的红利?
阿里增持微博目的不明晰
微博近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意外,一方面是股票六个月上涨了3倍之多,另一方面是不仅实现了扭亏为盈,还逐渐摆脱了对阿里的依赖。
据微博2016年第二季度数据,来自阿里的广告营收只有1280万美元,在当季净营收1.469亿美元占比中仅为8.7%。而之前业界一直认为只要阿里和微博之间的广告协议到期,微博就会重走下坡路。
微博行情看好,阿里通过持有其股份获得三倍的收益,按道理应该停下来观望一段时间才对,为何在其风头正盛时急着加持股票份额?而微博方面,在对阿里的依赖逐渐下降以后,为什么还愿意接受阿里的增持?
对此,魏武挥表示:"交易量很小,无法判断。"同时,魏武挥也认为"阿里通过增持微博是为以后控股甚至收购微博增添砝码"这一说法不太"靠谱"。
尽管此次阿里增持微博的目的并不明确,但是,阿里和微博在资本上的亲密从侧面表明了双方将会进一步加强合作,而不是逐渐疏远。
毕竟,阿里和微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李开复曾对此进行过深入分析,他认为,一方面是微博是单向社交链,货币化本来就应主要靠广告和推荐(而非游戏、应用),背靠着阿里巴巴,广告和推荐会更相关更值钱,并且微博存在先天不足(单向社交链)无法形成闭环,只能做倒卖流量的生意,因此与阿里合作后,有助于商业化;另一方面阿里在移动互联网入口、移动互联网平台级产品和社交网络方面存在短板,微博能够很好的补强阿里集团业务。
社交电商背后的红利
阿里增持微博的背后其实凸显的是"社交 电商"这一商业模式的崛起。微信的公众号除了基本的广告收益以外,无不走着"内容 社群 电商"的路子。由于微信同时兼具"支付"和"社交"两大功能,且用户活跃度和黏度高,所以有着天然的社交电商的基因。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以及马东的朝阳公园东七门儿等KOL都选择在微信公众号里开商城,以此看来,微信已在其内形成了良好的商业闭环。
而无论是阿里还是微博,都无法靠一己之力去完成这样的业务闭环,所以双方通过合作来达成业务互补,不失为明智之举。
微博作为一个具有媒体属性的社交平台在塑造KOL上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再加上开放性强这一区别于微信的特点,更容易使粉丝经济形成规模效应。另外,从微博的用户结构来说,以女性和90后居多,更容易对"买买买"和"追星"产生偏好。
微博在前方利用舆论和热点塑造网红,阿里在背后为其提供更精准的广告和推荐,如此一来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正循环。
不仅如此,阿里和微博的合作还有更多的想象空间,互联网战略分析师电商老兵斗牛士曾说过"社交化搜索竞价"也是可期许的变现方式之一。他认为:"未来的微博搜索竞价极有可能类似神马搜索的模式一样,在搜索竞价中优先呈现淘宝卖家的商品,再把流量导入手机淘宝中。所以未来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在微博搜索京东、刘强东等竞争对手关键词时出现的第一条搜索结果是淘宝卖家的商品。"
颠覆微信不可能
对于微博在其后有没有后来居上、颠覆微信的可能性,魏武挥则表示不可能。
一是由于微博和微信本就是差异化的产品,一个是媒体属性的社交平台,一个是纯社交属性的工具,二者不存在谁颠覆谁,谁取代谁的问题。二是现在微博的用户活跃度和黏度都远不如微信,并且微博还存在用户流失高于新增用户的问题,想要赶超微信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挑战。
就在近日,和微博极其相似的Twitter传来了由于亏损,有可能被卖给一家更大的技术公司的消息。因为增长乏力,Twitter上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率仅为1%,利润亏损1.07亿美元,尽管环比增长超过20%,仍绝对无法与盈利6.02亿美元的竞争对手Facebook同场竞技。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是"Twitter的商业模式有点被玩坏了"。
而微博有了阿里的增持,能否搭乘"社交电商"的快车,享受阿里生态的红利,就此彻底翻盘、一路利好,还需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