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2015已成过去,对于APP市场来说,总结与探索同样重要,一款APP的成功,除了离不开推广宣传之外,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与时俱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于企业而言,通过APP实现营销推广抢占市场份额,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常见的竞争手段,原始的推广办法无非就是利用现有的社交网站外、媒体渠道、应用商店、网络广告、刷榜换量等,但这些几乎人人都会,并无突出特点和明显效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何找寻更有效的推广方式,这是时下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事件营销——一炮而红的前提是要有引爆点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5年,哪些话题曾刷爆朋友圈?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是其中一个,它几乎一夜之间刷爆了微博首页和微信朋友圈,顺便还带红了环保类APP“污染地图”。也许有人会说那些环保类APP的爆红不过是偶然而已,也许是的,但不得不承认,所谓的“偶然成功”也一定是搭上了《穹顶之下》这个充满舆论性与话题性的“快车”。事件营销就是这么屌,但关键是,每一次的事件营销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引爆点。
借位热门视频、事件或话题促使APP一夜爆红,令移动互联网人士又找到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于是研发者和运营者在第一时间进行各种分析:为何一个视频能为一款APP带来这么大的效果。当然,绝不否认事件营销带有不可避免的炒作色彩,但它确实让品牌传播更加深远、深入,也为APP带来了更多的下载量。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同时拥有正反两面效应,尤其是涉及到敏感领域、人物或话题,从今年年初爆红网络的《穹顶之下》可看出,一个事件的引爆需要借助媒体平台,不管是视频媒体还是网络媒体。你的APP可能不会像“污染地图”那么火,毕竟柴静的人脉和影响力摆在那儿。想通过事件营销火一把,那你必须要抓住自己已拥有的各路资源,能尽多大力就尽多大力,通过电视新闻也好,各路网媒也罢,亦或是自己在业内积攒的人脉资源,总之一定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引起媒体人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带动APP品牌推广。不过,虽然事件营销确实是APP推广的一种方式,但这并不能保证APP营销就能一路畅通。
接地气——俗也是一种出路
业界常说:“产品要结合企业品牌,通过用户体验来定位”,如此,你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就相当重要,为了将来他们能够发展成为忠实用户,并形成强大的口碑效应,企业往往需要使出各种手段来提高用户留存率。要知道,最有效的口碑效应来自民间扩撒,他们可能没有那么高达上,但是越接地气就越容易被接受,这就好比广为流行的网络用语,为何它们会呈现出病毒式传播,因为接地气,因为接地气的语气表达、文字组合才让网络上的这些普通“俗人”汇聚到一起,一起制造一个话题、一起传播一个话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做的是专注美妆市场的APP,用户群就是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那么你就需要针对这一用户群制造话题——年轻女性通常活跃在微信、微博、QQ这些主流社交平台中,于是你就可以在微博发表话题,吸引大量粉丝,有一定活跃度,最好给自己加V,这样的话转发量会多,也更容易上热门微博,还可以花钱找一些粉丝量大的自媒体人给你转发,当然,前提是产品质量够硬,经得起市场检验。
别嫌俗,现实就是这样,一边抱怨俗不可耐,一边又战胜不了好奇心,我们都不能否认,俗也是一种出路。
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时下,APP应用下载渐显疲态,APP市场也逐渐趋于饱和,竞争催生创新,于是一部分创业者便开始想着颠覆,想着不走寻常路,想着走小米式的口碑营销、粉丝经济路线,想着做陌陌那样利用陌生个体之间的孤独心灵创造灵魂的接近,想着像平复锁屏那样紧抓入口打造“一秒经济”模式,想着……
但是,创新不是你想有就会有,任你想得再天马行空,描述得再天花乱坠,若不能给用户带来切实的服务和体验,他们凭什么要用你的APP,你凭什么从用户身上赚钱。笔者认为,成功是每个人的目标,但是套路只能借鉴,而不能抄袭和复制,自己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是最终实现颠覆和超越的关键,灵感更是需要实力做后盾。
所以,不管你的APP正处在什么状态、什么阶段,你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如果你是一个运营者,那就需要经常关注同领域中比自己高明的运营人员,包括自己的竞争对手,看他们是如何运营一款APP的,有哪些优势是自己所不具备的,然后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让自己与众不同,要知道,与众不同与用户体验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闭门造车造不出竞争力,取长补短、知己知彼,才能赢得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