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消息,微软现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他获得机器人科学博士学位后,为自己定了一个职业目标 成为计算机科学教授,教导后辈并为这一领域做出世界一流的贡献。但事实证明,日后的选择并未朝着原计划的方向发展。对于没有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一事,近日沈向洋在他的LinkedIn上分享了自己的七点感悟。
以下为沈向洋的博客全文:
当我从卡耐基梅隆大学毕业拿到机器人科学的博士学位后,我有一个职业目标 成为计算机科学教授,教导后辈并为这一领域做出世界一流的贡献。我十分向往我的教授们,比如拉杰 瑞迪(Raj Reddy),他的课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受益一生。沿着这条路径,我或许将会在十年后成为终身教授。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之后所做的一系列选择,让我与最初的目标渐行渐远。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借着事后反思和经验,我知道,有另外一种因素驱使着我前进。
数年前,数学家理查德 汉明(Richard Hamming)曾做过一次演讲 你和你的研究 。他的演讲深深震撼了我。他说: 你所在领域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什么?如果你所在做的事情并不重要,或者如果你觉得你所在做的事情不会带来重要的结果,那么,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地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一个明确的方向,比如成为经理、成为副总裁等等。但是与其思考 我想要什么? ,或许我们更应该问自己: 我的领域最需要什么? 如果我们真这样思考,那么汉明的建议 追随当前领域中最紧迫的问题 可以带领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在我坚持这一哲学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七个经验教训,十分希望与大家分享。
经验1:你并非无所不能。
刚毕业那会,我决心成为一家专门研究虚拟现实的创业公司的第四号员工。在当时,虚拟现实算得上十分超前的技术。
在创业公司里,你必须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即便如此,仍远远不够。那时候,我家里新添了宝宝。我很快意识到,照顾宝宝和创业,这两件事无法同时兼顾。而我,选择了宝宝!
经此之后,我第一次意识到,我的时间和精力不是无限的。一蹴而就真的不现实。
经验2:先深入下去,然后再拓展。
我加入微软研究院时,这个部门刚刚成立不久。不知何故,我就是知道,这里将孕育出一片新天地。我在这里结识了许多非凡的人才。比如,里克 泽拉斯基(Rick Szeliski)让我明白,真正深入到诸如计算机视觉中的运动估算等基本问题的重要性。我明白,当你接触某些东西,深入了解它,用一种令人信服的、可以改变他人思维的方式写下来,并且真正用心去做,那么结果一定会超出想象。他的话,千真万确。
与里克共事的时候,我写了很多论文,包括1997年的一篇较有影响力的论文,题为 创建完整视图全景图像拼接和环境地图 。今天,当你用手机拍摄全景照片时,你或许用的就是我们的算法!
你越是去寻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去解决困难的挑战时,你将越接近领导角色。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并真正有所建树,然后再向外拓展。
经验3:叙述很重要 对工程师来说亦是如此!
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你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的方式,或许比事情本身更重要。
我是从SIGGRAPH中学到的这一点。SIGGRAPH是计算机图形和交互技术领域的TED论坛。十多年来,通过SIGGRAPH要求的高标准演示文稿,我逐渐学习到一种新的质量标准。即便是工程师,也有需要做技术性演讲的时候。你需要通过叙述来向同行解释你自己的想法,激励人们投入到你的领域并推动其发展。若周围的人无动于衷,最优秀的工作亦等于零。
经验4:目标决定成功。
我曾决定接受北京微软研究院的负责人一职。在那四年时间里,我真正明白了成为第一号负责人,意味着什么。
当我们决定在北京成立一个新的微软研究院时,我们并不知道,一家跨国公司的工业实验室在中国能取得怎样的成功 我们是第一个这样尝试的人!我们为自己制定了三个目标:(1)推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发展;(2)为微软的产品贡献技术;以及(3)造福中国的学术界和本地产业。
我们为实现这些目标,不知疲倦地奋斗着。在早期确定成功指标对实验室迅速进入正轨十分有帮助。我在中国的同事将把微软亚洲研究院变为全球领先的实验室。所以,明智地规划你的目标。
经验5:控制可控制的,观察可观察的,剩下的交给别人
后来我自请重回美国,加入微软当时的新项目必应(Bing),担任产品开发副总裁,虽然我在项目管理、测试或开发方面的工程经验匮乏。我必须重新温习基础点:如何生存、快速学习并增加价值。
我发现,解决必应面临的最关键问题需要深度的研究知识:搜索质量需要机器学习,搜索架构需要分布式系统等等。所以,我回到微软研究院,从那里招来50多个人。
我们的团队缺乏经验,想要与谷歌竞争,压力巨大。我们必须在最艰难的时候不言放弃,我们还经常发生分歧。那段时间,我常说: 控制你可控制的,观察你能观察的,剩下的交给别人。 人们常常因为事情不顺而焦虑不安,或者容易钻入牛角尖。你必须先看清楚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你选择后退一步,观察尽可能全面的形势,你会发现你能做的并不多,所以不必勉强。
经验6:把你的职业生涯想象成一系列项目
我在微软研究院认识了图灵奖得主和杰出的技术领袖吉姆 格雷(Jim Gray)。有一次,我问他: 你先后在微软研究院和SQL工作。看上去,你好像从不在意自己是在产品团队还是在研究团队。
吉姆回答说,你的职业生涯不应被头衔或科目所限制。他说, 我只是在选择我可以发挥作用的项目。 项目是产品还是研究,他并不担心。相反,他更喜欢那些可以尝试的有趣项目,那些整体团队可以凝聚在一起共同解决大问题的艰巨项目。不要让类别限制了你的未来。
经验7:中庸之道。
不管你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位置,你将有很多事要做 你要做决策、你要编程、你要创造、你要获得成功。但除了做事情,更要清楚你是谁。你将成为谁?你在别人眼中是谁?
很久以前,还在中国上学的时候,我了解到孔子提出的 中庸之道 ,直白地将,就是行走在道路中央,保持自己的方向。于我而言,孔子学说的本质在于带着思虑和尊重,平等地倾听各方。人们时常会在不知道自己的极端态度是否正确的情况下走向极端。
但是,当你谋求中庸之道的同时,也切勿过河拆桥。你永远不会知道,也许有一天你曾经的同事会成为你下一个老板,你的实习生没准会创造出下一个独角兽创企。
时常保持慷慨、开放和善良。
未来无法预期,或许某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更加出色的教授。